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从末路抵抗军到联合国第六常 > 第八章整训结束
  婆罗洲,是华人先民对此地的华语称呼,西方殖民者称之为加曼丹岛。
  
  
  位于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最中心的位置,赤道从岛上横穿而过。
  
  
  全年平均温度24~25c,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并且拥有除南美亚马逊雨林之外,全球面积第二大的热带森林。
  
  
  岛的中间是山地,四周为平原。
  
  
  南部地势很低,成为大片湿地,长期交通闭塞,仅有极少数原始部落分布其中。
  
  
  此时,已经完成了部队整编和换装的兰芳独立军,已经在位于西卡普阿斯山脉南麓的临时营地中,展开了大规模的部队整训。
  
  
  客观来说,眼下的兰芳独立军,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后勤补给的能力。
  
  
  由于子弹没有稳定的来源,为了保证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罗忠信不得不在训练中控制弹药的使用量。
  
  
  最平常的步枪射击训练,每人每天的子弹消耗平均为25发,也就是5个弹匣的量。
  
  
  这其中还包括了侦察班成员们“以猎代训”,解决队伍肉食消耗的用量。
  
  
  对于罗忠信来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既要队伍适应新装备,又不舍得拿子弹去把战士们的枪法“喂”出来,显然是不可能。
  
  
  哪怕所有的空弹壳都完成回收,这山也没有完成子弹复装的条件。
  
  
  有时候,罗忠信都忍不住去想,要不要打破自己之前所定下的“游击战”策略,尝试攻打坤甸或古晋其中一处城市。
  
  
  而后抢出城中现有的枪炮作坊的部分设备,改造后实现子弹复装。
  
  
  哪怕没有无烟火药,先用黑火药也行啊。
  
  
  无论如何,弹药数量的限制是事实。
  
  
  罗忠信不得不加大了整训计划中,体能方面的训练比例。
  
  
  最起码在他更先进更科学的训练方法下,足以在这段时间内,大幅提升战士们的体能储备,保证在未来的战斗中,满足“运动战”的需求。
  
  
  毕竟作为前世轻步兵战力天花板的红星军,最明白部队要实现大范围机动、穿插,没有体能保证肯定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部队的口粮供应也很成问题。
  
  
  相比起婆罗洲南部大片的湿地沼泽来说,靠近岛上中北部地区的自然环境要好很多。
  
  
  加上茂密的热带森林,人只要稍微勤快点,肯定是不至于饿肚子的。
  
  
  但山不比山外,既没有稻田也没有稻种,罗忠信他们最近都是以来自森林中的各式野菜、菌菇、木薯作为口粮。
  
  
  大部分吃惯了稻米的战士们,一时还不太习惯,幸好侦察班成员们狩猎的手艺都没丢下,肉食倒是不缺。
  
  
  当然,这方面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
  
  
  作为一支大部分由本地人组成的队伍,加之岛上多数汉人移民对兰芳的支持、对早年坤甸王治下欣欣向荣的兰芳共和国的向往。
  
  
  罗忠信他们只要出了山,还是具备相当好的群众基础的,倒是不用为了部队生活物资发愁。
  
  
  就在1886年10月中旬的某天,兰芳独立军正式成立后的首轮整训也已经完成。
  
  
  短短一个月的训练,就消耗掉了罗忠信大约三分之一的步枪弹库存。
  
  
  这还是轻机枪明显训练不足的情况下。
  
  
  手枪弹倒是没有耗费太多,基本可以保证冲锋枪比较充足的弹药供应。
  
  
  尽管消耗了不少弹药,但整训的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在充分的锻炼以及大量肉食的补充下,每一位战士的身材都健壮了一些。
  
  
  新列装的各式武器也都熟悉了,各班排内部的战斗习惯和默契也在形成。
  
  
  对罗忠信来说,如今的这支队伍,已经让他对即将面临的小规模战斗有了十足的信心。
  
  
  就在这一两周,趁着整训接近尾声的空档,罗忠信最新提出的计划,也在队伍中层军官的讨论中被通过,确定这支队伍出山之后的几个战略目标。
  
  
  首先,得到系统已经超过一个月时间的罗忠信,至今没有获得奖励武器和弹药生产线的途径。
  
  
  为了保证队伍的战斗力延续,拥有自己的兵工生产能力成为重中之重。
  
  
  为此,队伍进入坤甸城外围,掌握住城外的兰芳兵工作坊成为首要目标;
  
  
  其次,系统奖励中提供的枪支等装备,在完成自己部队的换装后,还有大量剩余。
  
  
  罗忠信自然不会任其躺在系统存储空间中吃灰,哪怕弹药供应不足,也需要尽快招兵,打断扩大队伍规模。
  
  
  而最好的兵源地,自然非汉民大量聚集的坤甸城地区莫属。
  
  
  罗忠信他们计划,在两个到三个月内,赶在岛上的雨季结束之前,将“第一连”扩编为“第一营”;
  
  
  再次,无疑就是队伍根据地的建设。
  
  
  之前的抵抗军,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长期在各处城镇和山林之间辗转,一直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根据地。
  
  
  而这一次,罗忠信他们决定:
  
  
  趁着雨季来临,荷兰人的部队,特别是火炮不利于进行转移,只能据城而守的时机,在坤甸附近,或者靠近卡普阿斯山脉外围的地方,建立起一处根据地,作为队伍稳定的大后方;
  
  
  最后,如今荷兰人派出的殖民军,正驻扎在古晋城中。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几乎将这个婆罗洲的最大城镇及其周边范围,彻底纳入了掌控。
  
  
  大量部落仆从军,就生活在古晋城的周围,听候荷兰人的调遣。
  
  
  为了防止敌人在雨季期间进行偷袭、甚至大举进攻,有必要派出小股部队,驻扎在古晋通往坤甸的道路附近,随时监控古晋方面的动向。
  
  
  不难看出,未来一段时间之内,罗忠信他们的工作重心,必然会放在坤甸城的方向。
  
  
  无论是兵工厂还是征兵,包括建设根据地,坤甸城其实都是最好的选择。
  
  
  只不过如今的坤甸城中,掌握实权的,大部分都是以刘家为首的“保守派”势力。
  
  
  说是“保守派”,但以他们长期对荷兰人妥协,强烈排斥武装斗争,幻想靠谈判手段维持现状,甚至有一部分人暗中勾结荷兰人,向其输送利益这些行为来看,称他们为“投降派”也一点不为过。
  
  
  也正是这些人,如今掌控著坤甸城中的大部分行政机构和权力。
  
  
  甚至罗忠信他们前不久遭到叛徒出卖,都极有可能出自这些人的授意。
  
  
  于是,等部队进入坤甸周边范围后,应该如何应对这些人,便成了罗忠信他们出山后,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