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林中。
  
  
  长生盘膝而坐,回想着早间大战的场景。
  
  
  一帧一帧,如同电影画面回放。
  
  
  细看之下,大蛇,以腹部肌肉交替收缩,产生极强爆发力。
  
  
  山狸,则是通过头、颈、脊椎,甚至每个关节,协同发力,实现“凭空翻身”。
  
  
  这些野物的本能,不是任何武技所能比拟的。
  
  
  不知过了多久,长生倏然而动。
  
  
  时而蜷伏似蛇,时而灵动若猫。
  
  
  腾、挪、翻、跃.......
  
  
  随着不断演练体悟,动作越发纯熟,衔接也圆润自如。
  
  
  “妙极!”
  
  
  老黄不知何时已走到旁边,欣喜之下,不禁抚掌大赞。
  
  
  “老师?”
  
  
  长生收身行礼。
  
  
  “灵蛇身法,是为师与灵蛇派高手切磋学来。你方才所练身法,出自灵蛇,却已高出不止一筹,颇有道法自然的意韵。不若就叫《蛇行狸翻》?”
  
  
  切磋?
  
  
  这灵蛇派高手,怕不是早成你掌下亡魂,这会儿都投胎轮回了。
  
  
  长生心知肚明,不过本着看破不说破的原则,恭敬道:“谨遵师命!”
  
  
  林间观战之后,长生固然有所领悟,却也越发感觉自己战力太渣。
  
  
  此时正好请教老黄。
  
  
  《易筋煆骨章》,主旨是煆炼筋骨。
  
  
  入门功法倒不复杂,却是个水磨功夫,不在一朝一息。
  
  
  《飞絮劲》,是巧劲,核心要义是借力卸力,对悟性要求极高。
  
  
  以他现今修为,倒是合用,缺点是攻击性不强。
  
  
  《蛇行狸翻》也是同样的问题,避敌为主,攻击不够。
  
  
  老黄沉思片刻,缓缓道出一门功法,《手挥五弦》。
  
  
  专攻敌人穴位、关节,拼的就是一个眼力和手力。
  
  
  这一次,老黄可谓用心良苦。
  
  
  长生知道老黄手上,绝对不缺威力大的武技。
  
  
  但一来,自己年纪尚幼,无论如何天赋异禀,气力、耐力,始终无法与成人相比。
  
  
  二来,他习武时间尚短,更应从基础入手。
  
  
  无论《易筋煆骨章》,还是《飞絮劲》,或者《手挥五弦》,均是从武学根本入手。
  
  
  比如《易筋煆骨章》重在锻炼筋骨,不断提升身体素质,挖掘身体潜能。
  
  
  后者,则重在劲力运用。
  
  
  好的运劲、发力方法,能让五分劲,发挥出十分劲的效用。
  
  
  否则,你空有一身蛮力,若不懂发力诀窍,十分劲力也只能使出三分。
  
  
  《手挥五弦》则是在《飞絮劲》基础之上,更进一层。
  
  
  练到高明处,五指轻轻拂过,便可悄无声息地闭人穴窍,断人经脉,杀敌于无形。
  
  
  长生练此功法,正好弥补气力不足之憾。
  
  
  暮色四合,百鸟归巢。
  
  
  老黄长身而起,望着天边一抹晚霞,轻轻吟道:“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突然,他走到一棵腕口粗的松树前。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念到“手挥五弦”时,右手衣袖轻轻一挥,只听嗤嗤轻响,松树上,赫然出现一排整齐的手印。
  
  
  由大到小,由深到浅。
  
  
  这一挥,看似随意,轻描淡写,实则蕴含极巧妙的劲力,颇有“无为而无不为”的意境。
  
  
  长生早不是一年前的菜鸟。
  
  
  他很清楚,难的不是留印,而是留印后,树却纹丝不动。
  
  
  倘若是江湖搏杀,这种润物无声的手段,岂不是太过可怕?
  
  
  老黄又道:“《黄帝内经》有云,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征谓火音,和而美也。宫谓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是以,五弦对五音,五音对五行,五行对五脏......”
  
  
  长生虽然常念道经,这会儿也听得云山雾罩。
  
  
  近来老黄授课,特别喜欢旁征博引,讲起来滔滔不绝,就像要剖开长生的脑袋,硬塞进去一般。
  
  
  直到天色大黑,才讲完《手挥五弦》的五种劲力。
  
  
  理论讲完,能否真正掌握并运用,就要看长生自己的悟性和练习。
  
  
  长生刚要离开,却被老黄喊住。
  
  
  “壮骨丹的材料备好没有?”
  
  
  “.......”
  
  
  “你根骨尚佳,唯先天略有不足。若是一般学武之人便也罢了,可你身怀大机缘,前途不可限量。为师帮不了太多,只能帮你把根基打牢一点。”
  
  
  老黄说的“先天不足”,长生也清楚,无非是他在娘胎时,有些营养不良。
  
  
  可老黄提出的解决办法,却有些不靠谱。
  
  
  早年间,老黄奉命校印道藏时,曾收集不少炼丹方子交给皇帝。
  
  
  一次偶然机会,他得到一本炼丹秘册,据说是由大名鼎鼎的方士葛洪所作。
  
  
  真伪已不可考,但秘册上的丹方,却被老黄悄悄收藏下来。
  
  
  这次,老黄就是将一篇壮骨易筋、固本培元的方子,抄给了老道。
  
  
  长生心中感激,也有几分无奈。
  
  
  想不到自己年纪轻轻,就要开始吃补药了。
  
  
  事关性命大事,还是要挣扎一下。
  
  
  “老师,古书虽多,未必尽善。”
  
  
  “无妨。壮骨丹的配料,为师已作了修改。此丹配合《易筋煆骨章》的修炼,当有奇效。”
  
  
  !
  
  
  长生暗暗打定主意,这丹,打死也不吃。
  
  
  回到道观,一股清草香味扑鼻而来。
  
  
  老道做了个木架,将各类药草分门别类放好。
  
  
  长生明白了,这段日子老道为何总是晚归,背篓也总是装满各种药草。
  
  
  “晚饭做好了,你先去吃,阿花还在等你哩。”
  
  
  “师父,您吃了没有?”
  
  
  “这几株药草太过娇贵,要连夜处理好。耽误久了,怕会影响药性。再说了,师父现在也不饿。”
  
  
  昏暗的烛光下,老道身形越发消瘦。鬓角更平添几缕白发。
  
  
  倒是一旁摇头晃脑的阿花,今年足足胖了一圈。
  
  
  长生怒道:“明日开始,每天捉两只野鸡,三只兔子。不完成任务,吃草!”
  
  
  阿花迅速跑到老道身边,亲昵的转起圈来。
  
  
  长生惊了,这货居然知道搬救兵。
  
  
  老道摇摇头,笑道:“咱家阿花可不是猎犬。”
  
  
  阿花摇摇尾巴,神情颇为得意。
  
  
  长生狠狠白了一眼。
  
  
  “师父,您准备炼丹?”
  
  
  “你知道了?说起来,师父还是二十年前,见过你太师父炼丹。”
  
  
  长生心中一紧。
  
  
  一个不靠谱的方子,再加一个不靠谱的炼丹师。
  
  
  这丹能吃?
  
  
  “师父,您听过晋哀帝吗?
  
  
  “略有耳闻。”
  
  
  “唐太宗呢?”
  
  
  “不世英主。”
  
  
  “还有太宗朝的薛相公?”
  
  
  “可称贤相。”
  
  
  “嗯,这三个人,都是吃丹药吃死的。”
  
  
  “......”
  
  
  沉默过后,老道率先开口:“太师父曾说,黄施主学究天人,他看中的方子,断不会有假。”
  
  
  师父如此笃定,长生知道此事已经无解。
  
  
  不过,强烈的求生欲,还是激起他最后一丝希望。
  
  
  “万一呢?”
  
  
  “没有万一,黄师说过,丹药炼好后,他会先找人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