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回到大隋强取李唐天下 > 第42章:承天门外
  牛轺车与骑马相比,速度要慢上许多,仅是十九的路程,就拖遝著用了两刻钟的时间。
  
  
  恰在众人赶到大兴城外时,官鼓的声音也随之停止。
  
  
  韦承望着城门一阵,回过头来,他才注意到周围行进的官员们全都停住了车驾,分成了两部分,各处左右。
  
  
  靠左的部分重新有序的排回了长队,他们催著寺从驾车绕过外郭城城门,朝旁边的大道上驶去,靠右的部分则是指著寺从驾着牛车径直向外郭城内。
  
  
  韦承看到这种操作,直接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他也不敢擅自做主,连忙赶着车驾紧跟在韦谌与柳德的后面。
  
  
  韦谌趁时扭头看见韦承跟了上来,这才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承儿,现在要走官道了,你千万不要随意离开队伍,不然就会触犯礼仪之罪。”
  
  
  韦承起手,指向直进外郭城的那部分官员,不解道:“那他们干嘛不走官道?”
  
  
  柳德听着韦承的疑惑,不等韦谌说话,抢着给他解释道:“子全,你不必去管那些人,大朝会并不强制所有官员都要参加,他们那些低品级的官员只是为了聚个会。”
  
  
  有了两人的提醒,韦承明白了大概。
  
  
  所谓官道,就是专门为官吏准备的道路,平民百姓若是擅自涉足,少不了要遭受一顿刑罚。
  
  
  其实,也并非规定必须要走官道,只是由于外郭城的人流量一直很大,尤其是在朔望日举行大朝会时,凡是听到官鼓之声而不开门者,都有罪责。
  
  
  两条街道上的店铺开门营业,就少不了从别处赶来卖菜求生的老翁。
  
  
  更有些低品级的官员,他们起得早,来得也早,却不是为了进宫参加朝会,而是等在外郭城吹牛。
  
  
  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了不少的拥挤,所以每逢大朝会时,官员们为了避免迟到,都不会选择从外郭城过。
  
  
  只有在小朝会时,五品大官们才会经由外郭城前往皇城,到底也是为了再买点东西,好填饱赶时间的肚子。
  
  
  韦承放眼望向这条长路,只见自己眼前的这条官道,径直通向皇城的承天门,再往去便是大兴宫。
  
  
  此时,车驾队伍排列得整齐有序,谁也不敢插队,更没有高官在前、低官在后的规矩。
  
  
  韦承坐在车上无所事事,便四下轻顾,数起了前来参加朝会的官员,他数下人数也不多,共才五十六人。
  
  
  官道很平坦,牛车走得快了很多,没用多久的时间,就望见了皇城的轮廓。
  
  
  韦承这是第三次入宫了,前两次,他是那种憧憬的心态,到了今时,乍想到要在朝会上面对无数双眼睛,他的心就不由紧张起来。
  
  
  他只是个平常人,说来特别的地方,无非就是比旁人参晓了历史的进程,再仗着身后的大家族,有了稳定的安全感,至于其它的东西,他还有很多没有学会。
  
  
  承天门到了。
  
  
  所有的牛车全都停了下来,因为皇城内只有三个人可以乘驾。
  
  
  韦承随着众人走下车驾,站在韦谌身旁,留待驾车的侍从驱走牛车,官道上的视野瞬间开阔了许多。
  
  
  韦承盯着承天门,这门建成于开皇二年,光是门前两边就执守得有五十人的宿卫,从门下进去就可以直达大兴宫,在面的两道旁更有上百多宿卫执守。
  
  
  韦承正处于发呆的状态,柳德也去寻到了他的好友,几人围着畅谈起了所见的趣事,好不快乐,全然忘记了还有件正事没说。
  
  
  韦谌瞥了眼韦承,见他似在想事,没去惊扰他,转头四下随处张望,仿佛在人群中寻觅着什人。
  
  
  终于。
  
  
  韦谌的目光聚焦在了一处地方,他看到了要找的人,当即二话不说,抓起韦承的手臂就朝着目标走去。
  
  
  韦承扑腾一下没反应过来,等到走近,他才弄明白韦谌到底是因何事如此。
  
  
  韦谌是在那看到了韦圆成三兄弟,在他们身旁还站着一位神态威严的老者。
  
  
  韦承前行路上,总觉得这位老者看上去格外熟悉。
  
  
  他皱着眉头细细思索了一番,紧接着猛然忆起,原来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大伯韦世康。
  
  
  没过多久,父子俩便来到了韦世康的身前。
  
  
  韦承清楚地记得,韦世康比韦谌年长八岁,但整体看上去却比韦谌显老了许多。
  
  
  他很清楚韦世康一直都在地方为官,直至开皇十三年,才由信州总管调任回京,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并且,从历史上看,若无意外,再过三个月,他又将被调任为天下四大总管之一的荆州总管。
  
  
  尽管韦世康长年担任总管,掌管军事,但他的才能并非以军事见长,更多的是治理地方的一把好手。
  
  
  在他的治理下,地方有仁政惠风,官吏百姓都愿意服从他,鲜少会有变故发生,赋税的缴纳也是连年最多。
  
  
  韦谌看着这位堂兄韦世康,脸上露出了真挚的笑容,双手交叉作揖道:“奉忠见过大兄,大兄近来身体可还安好啊?”
  
  
  韦世康闻言,换上了一副温和的面容,笑着应道:“为兄自从回京城任职以来,身子骨确实比以前硬朗了不少,现在也能吃得更多了。”
  
  
  “那就好啊!”韦谌感慨地说道,随后又伸手拉了一下韦承。
  
  
  韦承立刻心领神会,随即朝着韦世康深深躬身施礼道:“侄儿见过大伯,愿大伯身安体健。”
  
  
  韦世康轻轻抚著自己的白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子全!这一下子要成了皇亲国戚了,感觉怎样啊?”
  
  
  韦承尴尬的笑了,道:“大伯,您老这是在打趣晚辈啊!陛下都还没确定的事,未必就是可靠的,说不定只是大家误传而已。”
  
  
  韦世康对韦承所言甚是满意,点头道:“你小子说得不错,陛下没有定下的事,我们做臣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否则是要吃大亏的。”
  
  
  待到两位长辈结束交谈,韦圆成、韦圆照与韦匡伯,他们三兄弟连忙对着韦谌恭敬行礼。
  
  
  “你们三个怎来得这早?”
  
  
  韦谌先前来时就很纳闷,怎没看见韦圆成他们三兄弟,敢情都不知他们早到多久了。
  
  
  韦圆成歉意道:“世父,侄儿们不知道你也要来朝会。”
  
  
  韦谌摆了摆手,道:“这也不怪你们,陛下的安排,我们做臣子的不知道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