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明末榆林小衙内 > 第74章革左五营
  快乐的虎妞坐上轿子,就风风火火的回去布置了。
  
  “贤婿,能不能再给我一张坎儿井的图纸?”
  
  米脂县原本很多撒野疯玩的小男孩,现在都停止了打闹。他们拿上家的空口袋,开始漫山遍野的搜寻,各种指定的野树野草种子。
  
  每天傍晚时,姜家和艾万谷的大院,就有一大群破衣烂衫的孩子,流着鼻涕拿着野种子,等著排队换粮食。
  
  原本趾高气昂的管事们,态度突然变得和蔼可亲,不光每个人发个窝窝头,还叮嘱他们明天接着干。
  
  附近好找寻的种子越来越少,虎妞和艾万谷开始打价格战了。
  
  你一斤小米换十斤种子,那我就一斤小米换八斤,同时附赠每个小孩两个窝窝头。
  
  这种奇幻场景,终于引起其他地主豪绅的注意。
  
  更魔幻的还在后面,最擅长夺泥燕口,削铁针头的虎扒皮虎妞,竟然给穷的没衣服穿的鲁家婆姨,发了旧棉袄。
  
  让她们领着一群穷鬼婆娘,在姜家的荒山荒坡上,种植各种野树、野藤、野麻类植物。虎妞每天还按时送两顿热饭。艾万谷跟打擂台一样,也在自家荒山干一样的荒唐事情。
  
  原本无所事事,每天蹲在破窑洞门口,晒太阳捉虱子的鲁家五兄弟,与其他冬闲农民,还有很多半大小子,突然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帮子穷鬼,是不是投奔流寇去了?赶快出去给老子打探清楚——其他大地主害怕了。
  
  一波波的狗腿子,找到熟悉的穷鬼婆姨询问情况,原来他们都被姜、艾两家打包雇佣,说是带到山沟沟,挖什坎儿井。
  
  不放心的高、唐、周等几位大地主,亲自跑去工地观望情况。虽然没有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但也是挥汗如雨、热闹非凡。只可惜人家保守秘密,不让靠近细看。
  
  只听说鲁家兄弟的待遇,从一开始每天只管两顿饱饭;涨到一天管三顿饱饭,还有酒肉伺候;后面竟然还发工钱了。
  
  虎妞和艾万谷也很无奈,谁让咱家家大业大地盘大呢?人少工程多,还必须在明年春耕前基本完工。
  
  因为前几天碰到百年不遇的寒流,已经把所有冬小麦彻底冻死了。
  
  他们终于明白靠天靠地,都不如靠自己,还是学习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精神,尽快挖好坎儿井,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地主豪绅之间,也是有激烈竞争的。老奸巨猾的姜家爷爷一看到图纸就懂了,坎儿井配合荒山绿化,肯定能确保今后自己的粮牧产业,更上一层楼。
  
  他已经垂涎,另外几个小地主家的良田很久了。这几年气候异常,大家都在吃老本苦苦支撑。现在老子终于找到发力点了,每天抖擞精神,充当坎儿井工程的后勤大主管。
  
  鬼点子多的虎妞,也不知道用了什法术,竟然让山大王钻天鹞子,调拨五十个最底层的小喽啰,过来参与挖坎儿井。
  
  钻天鹞子表示,都是生意嘛,与其养著那些打仗怕死,吃饭没够的废物,还不如去给乡亲们帮帮忙,给山寨省些粮食。
  
  他心却想着:哼,别看你们现在闹得欢,等小衙内一走,老子一定要大干一场。
  
  姜、艾两家紧锣密鼓的操作,让其他地主豪绅再也坐不住了。一个姜家奴仆“不小心”说漏嘴后,他们纷纷找到始作俑者。
  
  小衙内来者不拒,一张坎儿井示意图,一口价两千两白银,绝对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为什不免费?花大价钱买来的东西,才能视如珍宝。盛名之下,就连绥德党氏、泾阳吴家、宁强魏家都派管事过来购买。
  
  不同于政府大工程的汉朝龙首渠,坎儿井是维吾尔同胞,几百年实践经验的总结积累。最适合陕北的地主豪绅,利用黄土高原的水流落差,还有地质地貌修建挖掘。
  
  小衙内表示,那些银子就当作专利使用费吧。只不过现在的执笔者,换成了艾万谷送给自己的新小妾。李家姐妹,还是干自己最擅长的吹箫吧。
  
  苏大同身负重要使命,跟随曹老三出去了,过些日子才能回来。
  
  拿到图纸的地主豪绅,虽然觉得两千两白银太贵了,但还是如获至宝,马上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坎儿井大建设。
  
  不同于现代人,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观念。古代中国其实是,要想富先治水。
  
  充满竞争和危机意识的其他大地主,发现此时的米脂县,竟然出现了“用工荒”。他们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周边县乡雇佣农民工过来干活。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小衙内沉浸在温柔乡时,他和舅舅贺人龙、堂叔尤世勇,出现在延安府附近,一个隐秘的小山沟沟。
  
  “小舅、锦哥儿”,小衙内与贺一龙、贺锦搂搂抱抱。他们两位,是明末流寇队伍“革左五营”的两大头领,也是小衙内的娘舅至亲。
  
  “你这孩子,就是外甥打灯——照旧。不光跟你大舅长的一模一样,还继承你大舅的骑战角斗功夫。”
  
  “你在无定河河谷,重装突骑杀进鞑子大军的英雄事迹,都传到我们这来了。”
  
  已经成了流寇头子的贺一龙、贺锦两人,抱着预备役官军身份的小衙内,说着说着就哭了。
  
  “想当年,四方宿将鳞集辽左,率缩朒不敢战,独世贤数角斗有功,同列多忌之。”
  
  “天启元年三月,贱奴围攻沈阳,我俩与你大舅一起出城血战。他身被十四矢,我们劝他逃往辽阳。大哥却说,吾为大将,不能存城,何面目见袁经略乎!”
  
  “面对几万贱奴骑兵,我大哥他挥持铁鞭冲入敌阵,击杀数人,中矢坠马而死。你父亲尤世功引兵援,亦战死。”
  
  “苦命的娃,咱们两家是血亲。”
  
  说起往事,在场的五个汉子全都掉下眼泪。
  
  “小忠啊,你不要怪我做贼寇,给贺尤两家摸黑丢脸。我们也是被逼无奈。”
  
  “我大哥战死沙场,昏庸无道的朝廷,或疑其叛降,恤典故不及。四川副使车朴为讼冤,格众议不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