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明末榆林小衙内 > 第95章金陵祭祖二
  在鸟铳独子弹丸和钢弩木羽箭的打击下,九龙山北侧山脊上的贱奴死伤惨重,不得已退到山坡阳面。
  
  排成一条线的明军战兵,成功抢占这个重要制高点,把新款三棱锥头的标枪,准确扎进几米外的山坡下,持弓反扑的贱奴摆牙喇。
  
  大家都穿着重甲,防护力差不多,比的就是打击密度、打击威力和勇气。中近距离杀伤力巨大的清弓,还是射翻七八个明军,贱奴自己也从山坡滚落下去十几人。
  
  从连山顶赶来的霰弹枪兵,马上填补死伤标枪兵的空位,对着贱奴大概位置迅捷开火。不管有没有命中,他们打完就退后装弹,后面的霰弹枪兵自动补位。
  
  嘴巴周边全是鼻涕的小衙内,顾不上擦拭,端著自己1.4米长的双管步战震叠铳,与身边杜老根指挥的重型鸟铳兵、钢弩兵一起扑上去。
  
  两千人的贱奴护卫,全身铁甲,根本不在乎火焰和浓烟,一窝蜂的步行反冲锋,想夺回这个,能够俯瞰整个金代帝王陵墓群的制高点。
  
  石壁山北侧的五千贱奴,遇到埋伏和突然袭击,一点都没有慌乱,反而兴奋的嗷嗷怪叫。
  
  他们在身披铁甲的情况下,还能以散兵队形,快速爬上西侧高山,迎头仰攻冲下来的明军。
  
  原本停留在石壁山南侧阳面,外面平原的两千多贱奴,也加入战团,步行上山,反击西侧高山的明军。
  
  考虑到北方冬季,经常刮西北风。为防止火焰无序蔓延,跑到金代帝王陵墓群,西侧高山山腰的12磅臼炮兵,没有发射燃烧弹和毒药烟球,而是打出标准的圆球形实心弹。
  
  这种铁制的球形炮弹,并不符合弹道学,但却能顺着山坡滚落,又或者在冰冻的地面上跳跃,形成所谓的“跳弹”,碰撞杀伤所有的阻拦物。
  
  在山腰居高临下发射,实心炮弹确实能打到,金代帝王陵墓群面。但臼炮发射速度缓慢,又因为命中精度低,炮弹数量少,实际杀伤效果并不理想。
  
  这个时代的贱奴,正处在战力的巅峰期。他们身披铁甲,还能快速爬山而上,与西侧山腰的四千明军,用步弓展开对射。
  
  他们顽强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让指挥这片明军作战的贺人龙和李老二,都感到心惊肉跳。
  
  发射霰弹子的鸟铳,虽然威力巨大,但装填繁琐缓慢。如果没有钢弩兵、标枪兵和弓箭手的掩护,他们早就被贱奴吃干抹净了。
  
  部分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投石棍兵干脆朝山坡下,手抛重约五百克的鹅卵石,以阻击敌人的进攻,破坏他们的弓箭反击。
  
  山地空旷,空气流通快,毒药烟球很快就消散了。数量有限的燃烧弹,面对铁甲贱奴,除了吓跑一些战马,作用不大。引发的山火,也被人数众多的敌人踩灭扑灭。
  
  在金代帝王陵墓群,西侧山巅指挥的尤世勇,只能让18磅臼炮,马上更改发射圆球形实心弹。
  
  遵化山民也按照命令,四人一组,吭吭哧哧的抬上来五十门,重约120公斤的大威远炮。
  
  那些前蓟镇明军炮兵,随即以最大仰角,朝九龙山环抱中的贱奴发射独子实心弹。炮手数量有限,那就轮流发炮,正好给威远炮和臼炮散热。
  
  遵化山民没有退却,他们按照之前学习的,拿着猪鬃刷子和拖把似的棉布头,拼命给火炮清膛,并不断搬运炮弹和预先包裹好的火药发射包。
  
  更多的遵化山民,看到战况焦灼,自觉的两人一组,一人拿着投石棍,另一人背着装满石块的背篓,前出到山腰明军的后面,以最快速度,抛投石块砸击下面的敌人。
  
  九龙山北侧山脊,地方狭窄,当初为了避免贱奴发现,没有布置预设阵地。
  
  18磅臼炮兵,现在只能在反斜面,也就是九龙山阴面,拼命用镐头砸击冰冻的地面。
  
  好不容易刨出几小块平地,他们马上架设臼炮,利用抛物线,朝帝王陵墓群的贱奴发射实心弹。
  
  炮膛热了来不及散热,直接朝面撒尿,再擦拭干净继续发射。战前大会上反复宣讲过,只要为了杀敌,不在乎军械损坏。
  
  杀红眼的贺一龙和贺锦,站在高高的九龙山巅,拿着山寨版清弓,朝脚下蚂蚁群一样的贱奴反击。
  
  九龙山东侧山脊较为平缓,也被称为金代帝王陵墓群的“左青龙”,自然成为敌人进攻的主要方向。反应过来的他们,已经准备骑马冲击。
  
  装填缓慢的九头鸟和交铳,根本来不及遏制贱奴。《纪效新书》中记载的,长约1.5米和0.8米长的轻便佛郎机,被杜老根指挥,架设到这。
  
  总数三十门的,两种细长型佛郎机,分别发射五两、三两的铅弹丸。因为制作精良,它们的子铳增加到九个。
  
  鸟铳“分番迭射”?错!老子要大炮“分番迭射”!
  
  270个佛郎机子炮发射完毕,重约两百公斤、长约122厘米、内口径约为11厘米的明代大号“叶公炮”,与炮架分别被遵化山民抬过来,并快速安装好。
  
  面严格按照史书记载,每门一次性装满七斤、四斤、一斤半、一斤、半斤铁弹各一枚,外加一两重的铁子150枚、八钱重的铅弹50枚。
  
  十门叶公炮一字排开,朝“左青龙”下方,重新组队再次杀来的贱奴齐射。
  
  每门火炮约为15.4公斤,约等于34磅的弹丸。十门总计约154公斤的大小各种弹丸,像喷泉一样喷洒出去。
  
  只要不是美队的“振金盾牌”,什三重重甲?什“鱼皮鞑子”?统统变成肉渣子和血沫子。
  
  趁着贱奴死伤一片的空档,吃苦耐劳的遵化山民,迅速把打空的叶公炮抬下去。
  
  每门装填有三斤铁弹一枚、一斤半铁炮弹两枚、4.5两铁炮子三枚、七两石子两枚,折合现代4.6公斤,或者10磅装弹量的大号威远炮,又被架到刚才的炮车上,按照最大仰角和射程,追杀敌人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