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明末榆林小衙内 > 第126章朝堂斗智
  历史上的谜团一点点解开,脸上不露声色的小衙内,血压却在急速飙升。
  
  “我父亲现在就是众矢之的,请少将军搭救。”
  
  “按老规矩办。”
  
  “可我们家实在没有钱粮物资交换了。”
  
  王氏兄弟急得站了起来“进来吧。”
  
  三位头戴“帷帽”,也就是形若斗笠,周围飘有白纱遮住面容的女子,飘飘然走了进来。
  
  “这位是我家小妹,名唤烟儿,今年二十五岁,是望门寡,女红、诗书、珠算、烹饪无所不精,性格恬静贤惠。”
  
  “后面两位是我们哥俩的女儿,一个十五岁、一个十四岁,请少将军收留。”
  
  小衙内痛苦的捂住脑袋,根本就不愿多看一眼,现在自己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了。
  
  “烟儿不才,生的确实不是花容月貌,但一定能为少将军处理公文、协调军务军资,尽可能排忧解难。”
  
  不像身后两个鹌鹑一样的小姑娘,身着清雅襦裙的王洽女儿,大脸盘、大骨架、高身量。
  
  隐藏在白纱后面的炯炯眼神,竟然敢与小衙内对视良久。
  
  “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九十八个镶蓝旗贱奴脑壳,包括全套甲胄、腰牌和令旗,还有一百二十匹辽东战马。你要这样做……”
  
  还是官场掮客彩凤说的对,甭看大明什阉党、东林党、楚党、浙党,其实都不靠谱。
  
  只有结成姻亲,才是最好的关系后台识别标签,才是稳固的利益同盟。
  
  面圣的日子到了,小衙内十三人早早到了紫禁城。
  
  一群傻小子,张大嘴巴跟在太监后面,就像第一次进海族馆的小朋友,各个兴奋激动的面色通红。
  
  只是碍于宫中规矩,不敢大呼小叫。即使这样,也引来很多宫女的围观耻笑。
  
  崇祯皇帝很忙,不停的召见文武官员,还有批不完的奏疏。
  
  贴心的王承恩,让人送来宫廷御膳,立刻引发饿狼般的抢食。
  
  “吃慢点,声音小点。”
  
  “吃慢就凉了,凉了就不香了。”
  
  “拿大葱和大蒜过来。”
  
  “宫不能吃这些。”
  
  盘子装的糕点,不用筷子直接倒进嘴;吸溜面条的声音,响彻附近宫殿;各种烧鸡扒鸡,在嘴打个转,骨头就吐出来了。
  
  宫女流水线一样,不停的上菜。超级能吃的榆林小伙,再次引来围观和惊叹。
  
  正在舔盘子的尤七八,突然发出惊叫:“天啊,这细实的瓷盘,全榆林估计都没有。”
  
  撑的四仰八叉,靠坐在门框上的小衙内,一边剔牙一边指挥:“打包,统统带回去。”
  
  “不行,这是宫的物件。”带着婴儿肥的宫女管事姐姐万宁宁,寸步不让。
  
  “我问你,这是不是赐宴?”
  
  “是啊。”
  
  “既然是赐宴,这些象牙筷子和瓷盘瓷碗,肯定也是赐给我们的。”
  
  “你这是歪理……”
  
  “皇上赐给我们的东西,你也敢截胡……”
  
  大殿面有孙承宗、西法党领袖徐光启、周延儒、刘宗周、李邦华、黄道周等官员陪同。
  
  “你是怎阵斩济尔哈朗的?”
  
  不用崇祯皇帝开口,自然有几位公公和各位大臣问话。
  
  “偷袭,骑马快接近时,突然掏出手铳射击。”
  
  “听说你能用虎力级别的强弓?”
  
  “额的步弓,只能拉开五力。那张强弓是装样子吓唬人的。”
  
  旁听的所有人都一脸失望。
  
  小衙内心却在想,老子才不会装逼逞能。
  
  古今职场都一样,对没后台背景的小虾米来说,用你的时候是骨干,不用你的时候是骨灰。
  
  “你怎想到用火药炸贱奴?”
  
  白发苍苍的孙承宗开口了。
  
  小衙内不认识孙承宗,但根据崇祯喜欢干部年轻化的心思,知道此时朝堂之上,只有他年龄最大。
  
  就规规矩矩的下跪磕头:“回神仙爷爷的话,小子知道士卒们守不长久,就想办法坑贱奴一把。”
  
  这个滑稽举动,把所有人都弄笑了。
  
  按照狗头军师冯铨的事前建议,对待这个位高权重的崇祯宠臣,以捧为主,就是君子欺之以方。
  
  孙大人虽然能力一般,但精忠报国全家死节,确实也值得小衙内一拜。
  
  “九龙山易守难攻,怎就守不住呢?”
  
  “一方面是天太冷,士卒们野外蹲守吃不消,没几天就有很多人生病;另一方面队伍人员太杂。大家都有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但统一协调性太差。”
  
  “要不是有几位老将军压阵,估计早就散伙了。为防止夜长梦多,我们只能出此下策。”
  
  为了隐藏实力,小衙内只能假话连篇。
  
  “你详细讲讲,老哈河河谷之战。”
  
  1644年北京城破之时,自杀殉国的李邦华大人,总觉得此战疑点重重。
  
  “……那一仗我们开始是败了……逃跑时发生雪崩,把敌人全部掩埋,这才侥幸反败为胜……”
  
  一群高官围着,又问了很多问题。
  
  “你识字吗?”
  
  “我就认识俗体字。”
  
  古代俗体字约等于现代的简体字,小衙内这句说的是实话。
  
  “你平时看什书?”
  
  “额喜欢看《**》、《绣拥野史》、《闲情别传》《浪史》、《宜春香质》等。”这一句也是实话。
  
  哗,官僚们坐不住了。
  
  “你就不想报仇雪恨,杀回辽东吗?”
  
  “当然想啊!我与贱奴有血海深仇。可现在没兵、没炮、没钱粮,光做梦也没用啊。”
  
  “如果有足够的兵马钱粮,你能确保击杀红歹是吗?”
  
  “不能。不要说红歹是,就是济尔哈朗的打仗本领,也比我强很多。”
  
  “之前的小胜,都是榆林长辈们关照,还有我们的出其不意和偷袭。”
  
  “再说,如果没有叔伯兄弟和家丁的拼死相救,我早就战死了。”
  
  小衙内刚才的恭敬举动,让孙承宗大人很有面子。现在看这个小伙子憨厚爽直,觉得有必要再考验一下。
  
  “你认为贱奴军队的强项是什?”
  
  “他们的弓马骑射,并不是主要原因。早在几百年前的宋辽金元,各种骑兵和反骑兵技战术,就已经成熟了。”
  
  “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贱奴团结一致,而天兵各自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