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明末榆林小衙内 > 第129章人才啊
  破衣烂衫的京营底层士卒,先闻到的是扑鼻而来的粮食香味。
  
  再看着那帮孩子吃的喷喷香,他们的口水,不自觉的淌了一地。尤三贺四等家丁,肯定请他们一起品尝。
  
  熟络以后,猪头肉、卤猪肝、捆猪蹄、明朝就有的小粒花生、上等的山东大葱,再加上十几坛好酒,两拨人就开始了沆瀣一气。
  
  “傻大胆啊,你在朝堂上的讲话,算是说到哥哥心去了。”
  
  矮壮敦实的神机营把总赵大虎,已经喝的舌头打卷了。
  
  榆林小衙内的名号,在天子脚下不管用,被京营将士,统一替换成傻大胆。
  
  “如果是哥哥在九龙山,手有五万斤火药,至少也能炸死八千贱奴,关键就是时机把握。”
  
  “咱神机营是永乐帝创建的精锐兵种,曾经在漠北草原,杀了个五进五出。”
  
  “论起玩火药和铳炮,神机营说第二,没人敢吹自己是第一。”
  
  傻大胆不失时机的,做个好捧哏。
  
  “嗝,都是上头婆婆太多。哥给你算算,神机营有各路勋贵、提督内臣、武臣、掌事太监、掌号头官、监枪内臣、把司官、把牌官等一大堆,不打仗的人管着。”
  
  “别说打仗了,就是在北京几个城门移驻换防,上面这些婆婆,都能整出不一样的命令。”
  
  “要是有临机决断的权力,我们打的肯定不比你们差。”
  
  “这是肯定的。几位老哥哥啊,额真羡慕你们的好兵器。”
  
  “要是我们榆林兵,有你们一半的装备,没准在九龙山就击杀红歹是了。”
  
  傻大胆也装作酒喝多了,满嘴胡咧咧,反正吹牛不上税。
  
  “没你想的那简单,再好的武器,也要人用的顺溜。”
  
  打靶场上90米的距离外,有一排约等于成年男子拳头大小,也就是10厘米宽,高1.5米的靶子。
  
  神机营的士卒,使用鸟铳统一开火,竟然打出三成的命中率。
  
  第二波射击,打的是约等于成年人胸宽的30厘米标靶,这一次的命中率达到七成。
  
  要知道,这是在没有标尺、没有抵肩贴腮枪托的情况下完成的。
  
  怪不得师承援朝明军的朝鲜火枪手,能取得击毙红歹是姐夫扬古利在内,四名贱奴高官的惊人战绩。
  
  看着榆林小伙的惊讶表情,早就接受上司指令,震慑他们的赵大虎,心乐开花了,一群陕北土老冒,哪比得过我们京营?
  
  “好哥哥啊,能不能给小弟也整一些好铳?额们榆林连梨花枪都是宝贝疙瘩。”
  
  “难啊,上面有监枪内臣管着呢。”
  
  赵大虎心早就等著,榆林傻大胆开口讨要呢。
  
  那个奉命整顿京营的李邦华大人,得罪官员勋贵太多,已经光荣下岗了,现在正是倒卖新造军械的好时机。
  
  “你看这样行不,我用这些爆米花机跟你们换。”
  
  “营有很多残疾老卒,正好安排他们出去爆米花,顺便给几位老哥哥赚点酒钱……”
  
  在上头各路婆婆的默许下,大明京营第n项致富经,以高度组织化、网格化、垄断化的经营模式,快速覆盖北京城——都是人才啊。
  
  几乎是一夜之间,几百个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的老卒,就让爆米花这种新式美食火爆全城。
  
  不久以后听闻消息,远在南京,掌管南军军务的操江提督、守备太监和守备勋臣,也派人过来参加业务培训,考察商业模式。
  
  为预防他们山寨产品,也为了拉拢这帮子能量超大的军商、政商大客户。
  
  小衙内不得不听从,官场掮客彩凤的主意,把炮筒爆米花机的“北京总代理”,拱手送给权倾一时的曹公公。
  
  自己则退居二线,只充当产品供应商。
  
  作为回报,明朝中前期大量生产的铜手铳、铜连珠铳,悄悄流进榆林军营地。
  
  装作不识货的他表示,额们是山猪吃不了细糠,学不来神机营百步穿杨的本领,还是近距离发射霰弹比较靠谱。
  
  再说了,那些铁制鸟铳万一炸膛可不得了,还是这些铜火铳安全有保证。
  
  额那岳父就在永定门外,用铜连珠铳大战贱奴,效果杠杠滴。
  
  宝贵的铜质武器,换的差不多了,剩下就该挖墙脚撬人才了。
  
  以培训火铳火炮、弓马刀枪为名,很多身怀绝技的神机营的将士,进入皇上亲笔题名的“复仇儿童团”,教授各种武艺。
  
  弓箭教官李茂修,用拉力三十斤左右的“铺筋软竹弓”,还有芦苇制作的箭杆,指导半大孩子射击柴草垛子。
  
  这样既能回收部分箭杆,还能让训练者,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理论上初学者用这种弱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弓力,三个月以后,就可以拉开60多斤的“下力弓”,基本符合明军弓箭手的入门标准。
  
  这种人才必须酒肉伺候。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啊。
  
  经不住酒精考验的李教官,又给小衙内介绍他的好友,中国古代弓箭射艺集大成者的高颖。
  
  他写作的《武经射法正宗》,被倭国“弓道”奉为圣经,也是目前唯一详细介绍,预防和治疗射箭损伤的古代射书。
  
  小衙内可不想自己的战兵,都与英格兰长弓手一样,患上脊柱变形等,弓箭手常见的职业病。
  
  没说的,马上想办法把高颖,还有他们的射友孙履正、孙履和,高薪聘请过来。
  
  骑术教官赫丹巴特尔的训练,更是让榆林军大开眼界。
  
  他竟然在与现代鞍马,非常接近的体育器材上面,教授孩子们骑马。
  
  有“以手据鞍不许登镫左跃马式”、“有以足登镫不许攀援右上马式”等很多花样。
  
  这种训练法,既能减少马匹损耗,还能有效降低摔伤可能,又能提高培训效率,对于儿童团的孩子兵特别友好。
  
  更让小衙内惊讶的是,京营很多马刀,竟然与哥萨克利器,恰西克骑兵刀非常相似。
  
  它没有护手,可以反握撩杀,方便快捷出鞘的特点,正是榆林骑兵急需的备用兵器。
  
  没说的,这种人才还有“十中八九”的优秀鸟铳兵,刘铁蛋、刘石蛋等人,必须用酒肉伺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