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65章大明朝的财政现况
  “多少?”
  
  听了郭允厚的话,朱由检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伸手掏了一下耳朵,惊声又问了一句。
  
  郭允厚朝着朱由检盈盈拜了下去,沉声说道:“十万五千一百三十二两零七百三十二个大钱。”
  
  “十万……”朱由检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失声说道:“你没说错?”
  
  “陛下,天下巧算之士,皆集于户部之中,臣领着他们,耗时两天两夜,才清点完成,臣敢以性命担保,国库存银,仅有十万五千一百三十二两零七百三十二个大钱。”
  
  “不是,堂堂大明,万里江山,亿兆子民,你告诉我,你告诉朕,朕的国库里,竟然只有十万两银子?”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更是瞧着魏忠贤、黄立极等人,厉声喝问道:“钱哪去了?你们告诉朕,钱都到哪去了?”
  
  被朱由检这么一问,乾清宫中的文武大臣,全都低下了头去,没人敢接朱由检的话,最后还是魏忠贤上前了一步,朝朱由检躬身一礼,说道:
  
  “陛下,如果奴婢没有记错的话,今年夏税,户部报上来的国库收入,合计是纹银一百七十五万七千三百二十七两零三百九十二个大钱。”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魏忠贤才又接着说道:“夏秋二税,秋税还得等明年二月才能收入国库,暂时还不能统计出来,不过,从往年的收入来开,夏秋二税差别不大,也就在二三十万两之间。”
  
  “什么意思?”朱由检微微愣了一下,瞧着魏忠贤,略微停顿了一下,然后才又说道:“你是说,国库今年总收入,加上还没收到手的秋税,最多也就三四百万两?”
  
  “陛下,按照天启元年到六年的岁入来看,国库岁入,还从未超过四百万两,最高年份,天启三年,岁入三百八十七万余两,最低年份,天启六年,仅三百一十三万余两。”户部尚书郭允厚躬身行礼说道。
  
  “三百……连四百万都不到?大明朝,这么大一个帝国,一年的国库收入连四百万都没有?”朱由检吃惊地瞪大了眼睛,很想再加一句:朝廷这么穷,拿什么给你们发的薪俸?还有钱给你们发工资吗?
  
  虽然,朱由检也知道,明朝的灭亡,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辽东的鞑子,是一个因素,国内层出不穷,而且越演越烈的农民起义,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而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到后来甚至连军饷都拿不出来了,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明朝末年,国库的空虚,朱由检其实已经有心理准备了,可没想到,从郭允厚他们这里听到的消息,却依然超出了他的想像,而且超出了很多!
  
  后世看小说的时候,特别是看《鹿鼎记》的时候,那个韦小宝,一个小太监,贪污的财产,就是几百万两,最后加在一起,恐怕都有几千万两了!
  
  那岂不是说,光韦小宝一个人,就抵得上大明朝好几年的国库收入了?
  
  同样大小的一个国家,同样多的臣民,嗯,现在整个大明国的人口,甚至很有可能还远远的超过了清朝初期所谓的‘康乾盛世’的,大明国的人口,保守估计,都有两亿多,甚至是三亿人!
  
  这么多人,就算一人收一个铜钱的税赋,加在一起也是两三亿个大钱了啊?
  
  而且这个时候,银贱铜贵,一两银子只能换到七八百个,最多不到九百个大钱!一人一个铜钱,折算下来都有将近三十万两银子了!
  
  更何况,大明朝的税赋,怎么可能一个人才收一个铜钱?
  
  四百万税赋,平均到大明朝每个人的头上,甚至不到二十个铜钱!而大明朝的税赋,可远远不止收二十个铜钱那么简单!
  
  虽然这样估算有些极端,不是很科学,而且大明朝的税赋,也并不是按人头来收的,而是按土地来收的!
  
  特别是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实行一条鞭税法之后,大明朝的税赋收入,大为简化,去掉了以往名目杂多的徭役赋税,摊丁入亩,只保留下了按丁口数和田亩数征收赋税一项。
  
  人是活的,可以东躲西藏,但地却是死的,就摆在那里,跑也跑不了,只要一丈量土地,该交多少税,自然也就一目了然!
  
  虽然这其中也有以上等良田,充作三等,四等薄田,少交税赋的弊端,但跟之前比起来,税法还是简单了许多。
  
  而且,经过清点丈量,清查出来的隐报瞒报的土地三百万顷,达到了七百多万顷,增加了将近一半的土地田亩数!
  
  朱由检不是很清楚一条鞭法现在的落实情况,也不知道历史上那赫赫有名的万历新政,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上学时,历史课上学过的东西,大多都已经还给老师了!
  
  但是,朱由检却可以肯定,一条鞭税法,相比于之前大明朝实行的税法,肯定是进步的!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就算是这样,大明朝的国库收入,竟然才三四百万两,连一千万都不到!
  
  明朝之前的大宋,就算是偏安一隅的南宋,国库收入,一年好像都有三四千万两把?而且那还是在每年都要给北边的游牧民族政权,缴纳‘岁币’之后,国库的收入!
  
  跟大明朝一比,宋朝简直是不要太富裕!也难怪后世那些穿越小说,主角动不动就喜欢往大宋朝跑了!活在大宋朝,特别是如果能进入大宋朝的官僚体系的话,简直不要太滋润!
  
  可问题是,自己不是穿越到宋朝,而是到了明朝,还苦逼的穿越到了明朝末年,国库收入,唉,实在是有些说不出口,四百万两,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就算是把这个四百万两乘以一千,嗯,乘以一万,也不过才区区四百亿而已!
  
  在后世,同样大的华夏国,疆域领土面积甚至还可能赶不上大明朝,一年的国库收入,那可都是万亿起步的!
  
  现在的一两银子,值一万块钱吗?恐怕不值吧?就算值一万块,哪怕值十万块,国库收入,也不过才相当于区区四千亿而已!这他良的连一个省,不,富裕点的一个市,恐怕都比不上吧?
  
  也难怪大明朝会这般难以为继了!没钱,还打个p的仗啊?
  
  不行,不行,老子一定要搂钱,一定要大把大把的搂钱,没钱,这大明江山,迟早要完蛋,就算不落在李自成手里,也非得落在东北野猪皮手里不可!
  
  一瞬间,朱由检脑海里便已经转过了无数个念头,而在御阶下面,那些文武大臣,却并不知道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变了好几变的大明帝国皇帝心中的想法。
  
  微微沉默了片刻之后,户部尚书郭允厚这才又朝朱由检行礼说道:“陛下,天下税赋,田赋正税,应收合计七百万两,只是……每年收上来的,根本连一半都没有。”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郭允厚又接着说道:“商税过税,定额三百万两,实收不足百万,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两项税赋加起来,总共也就三四百万两了。”
  
  听了郭允厚的话,朱由检顿时又感到一阵无语,无力地摆了摆手,然后才又说道:“之前户部上报,先皇大行,需要多少银子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