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83章各部各司,可有建献条陈
  听了郭允厚的话,朱由检也总算是明白了一点,大明朝国库的岁入,现银在三四百万两,这应该是没差了。
  
  只不过,除了现银之外,大明朝还有另外一部分的收入,那就是实物收入。比如粮食、布帛等等,这些东西,很多地方直接都是收的实物,并没有折算成银钱。
  
  而且还有一点,从郭允厚的话里,朱由检感觉,大明地方上的财政收入,好像并没有全部解送京师,也就是没有全部的统计进入国库收入之中,而是继续留存在了地方上,供地方政府开销支出!
  
  这一点,倒好像是跟后世另外那个华夏的税收有点相似呢,分为国税和地税,只不过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国税也是从地税来的。地方上的税收收入,除了地方留存一部分之外,其余的,也都会上缴国库。
  
  而且不管是国税还是地税,在统计国家年度税收收入的时候,也都是要一起合并统计报告,同样会记入国家gdp总量之中的。
  
  嗯,朱由检不是税务工作者,对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的这一套国税、地税的区别和界线,也不是很懂,但想来应该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吧?
  
  地方上的税收,除掉地方政府的各项必要开支之后,上交国库,成为供皇室和中央职能部门日常开支的主要经济来源。
  
  从郭允厚的话里来看,大明朝的国家收入来源,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所以,如果算上那些实物收入,以及地方截留的税赋的话,大明朝的岁入,应该是远远的超过三四百万两的,就算达不到历史上以富庶留名史册的大宋,年入八千万贯的水平,想来也差不多能有个一两千万吧?
  
  否则,如果大明朝真的一年到头,都只有三四百万两银子的收入,那大明朝还不早就难以为继,支撑不下去了啊?
  
  只是,大明朝这岁入,又收实物,又收银子的,而且地方上还要截留一部分税赋,也真是够乱的。
  
  也不知道地方上截留的这一部分税赋,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如果比例不大的话,那还好,就怕地方截留的比例太高,那可真的就是富了地方,穷了中央了!
  
  地方上再有钱,那又有什么用?中央没钱,连军饷都快开不出去了,兵都快要跑光了,那还拿什么去打仗?
  
  想到这些,朱由检不由得又感觉有些头痛,看来,大明朝的弊端,还真是不少呢,怎么感觉哪哪都需要改革呢!
  
  不当家不知油盐贵,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当皇帝的,言出法随,一言九鼎,想杀谁就杀谁,好不威风!
  
  可真轮到自己来做皇帝了,当大明帝国这个家的时候,朱由检才发现,这个皇帝,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的,各种事情,千头万绪,全都压在了自己的肩上,压得他几乎都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想到这些,朱由检不由得又在心里长叹了一声,旋即将心里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抛之于脑后。
  
  要改革大明朝的弊端,也得先解决掉了阉党,自己真正掌握了大权之后再说,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自己的继位大典,以及皇兄的身后之事!
  
  微微在心底长叹了一声之后,朱由检这才又说道:“山陵地宫之事,就像照此执行吧。”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的视线,从内阁、六部,以及英国公、定国公等人脸上一一扫过,然后才又说道:“诸位卿家,朕昨日颁布的明诏,各部各司,可有收到建献条陈了?”
  
  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人,全都微微低垂着眼帘,一言不发,就像是泥塑木雕一样。
  
  虽然今天早上,其实内阁和六部,就都收到了好几份写着‘建献’二字的条陈,就连都察院都收到了几份,而且各部各司的主官,拿到这些‘建献’条陈时,也都差不多瞧了一眼,但却谁也没真的肯在这个时候交出来。
  
  见此情形,朱由检不由得愣了一下,但旋即,心里却升起一丝丝怒气来,那份明诏,昨天就已经发出去了,就算是北京城里的普通老百姓,多半都已经知道这份明诏的内容了,更何况对这些事情,本就十分敏感,嗅觉灵敏的京朝官了!
  
  堂堂京城,百万民众,六品以上京朝官,没有五百,怎么也有两三百吧?朱由检怎么可能相信,一整个晚上了,竟然连一份‘建献’条陈都没有?
  
  要知道,这可是在皇帝面前,露脸出头的最好的机会!那些低品的京朝官,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不想方设法的将一切条陈,都贴上‘建献’的标签才怪了!
  
  然而现在,内阁和六部,竟然全都在那装聋作哑,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其实还不是怕下面那些低品京朝官,真的出头露脸,鱼跃龙门,爬到自己上面去了么?
  
  不管是大明朝堂也好,还是地方封疆大吏也罢,顶尖的位子就那么几个,一些人占了,另外那些人就只能干看着,也只能等把现在占着位子的这些人,给赶了下去,才能坐上他们空出来的这些位子!
  
  而现在占着位子的这些人,自然也会想方设法的,保住自己的位子,不能让下面的人,给夺了去了!就算是皇帝,自己不也还担心会有人谋朝篡位,把自己赶下这龙椅去么?
  
  这个道理,朱由检自然是明白的,只是,内阁和六部,竟然全都装聋作哑,把下面那些写着建言献策的条陈,全都匿而不报,这还是让朱由检有种被人欺骗的感觉!
  
  你们想匿而不报,可以,那你们总得拿出点实际行动来,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和危机吧?如何富国强民,如何使仓廪秉实,你们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就用‘开源节流’那四个字来搪塞老子吧?
  
  老子要的是富国强民,是具体可行的法子,不是耍嘴皮子的功夫!
  
  一想到这些,朱由检脸色顿时便变得越来越难看了,也难怪,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的历史上,十几年后,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尽之时,会写下“君非亡国之君,臣实亡国之臣”这样的遗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