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190章茅元仪与《武备志》
  现在,新皇登基,阉党势力大不如前,眼看着阉党和魏忠贤就要倒台了,这个时候,若是还不跳出来,批评或者指责阉党几句,骂几句魏忠贤‘贼阉’‘权阉’,到最后,等阉党和魏忠贤倒台了,接下来要倒霉的,可能就是他们了!
  
  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御史言官们,一旦失去了最大的一个攻击目标和对象,就算没人提醒,恐怕也会有人想起那些没有参劾阉党或者魏忠贤的人来,然后被栽上一顶‘依附权阉’,甚至是‘阉党羽翼’的罪名!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堂内外,朝野上下,对魏忠贤和阉党党羽的攻击、参劾,其力度自然也是越来越大了,到最后几乎是成了一边倒的,全是在骂阉党擅权乱政,甚至是图谋不轨,意图篡立的奏章!
  
  甚至于,就连贴著‘建献’二字,那些原本根本就没有参劾他人权力的京中普通官吏,在‘建献’条陈中,竟然也会想方设法的,将之绕到诉说阉党和魏忠贤的罪责上去,对阉党和魏忠贤加以攻讦。
  
  在刚刚继位后不久,朱由检就在御前朝议上,做出了一个决定,明发上谕,以三个月为限,允许京中六品以上官员,无论出身,无论职位,都可上书言事,建献富国强民之策!
  
  从八月中旬开始,到现在,三个月的期限,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每天,六部和内阁收到的建献条陈,也是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一天一份,到现在的一天成百上千份。
  
  只不过,这些建献条陈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鱼蛇混杂,参差不齐!
  
  第一次收到的建献条陈,虽然是个武官,由五城兵马司东城指挥使魏国良这个粗人提出来的,但好歹还算是言之有物,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也确实可行。
  
  御营甚至还真的因此而加以变革,从御营二十六卫,合并组建了六个都卫,每个都统辖四个御营,只有锦衣卫和羽林卫两个独立于外。
  
  组建改制后,新的御营六都的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同知和都指挥佥事,都已经到位就任,就连锦衣卫指挥佥事,北镇抚司理刑官许显纯,都已经就位都指挥使之职了。
  
  其他那些都卫的主官,除了少数几个在京外地方任职的外,其他也全都已经到齐,并且已经开始着手整顿和训练御营六都了!
  
  而在魏国良的建献条陈之后,虽然每天都有收到大量的建献条陈,但条陈的内容,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到现在,更是出现了七弯八绕,绕到弹劾阉党和魏忠贤的罪责上去,可以说是完全的违背了朱由检的初衷了!
  
  当然,这其中其实也还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建献条陈的,比如前两日,朱由检就收到了一份都察院转呈的兵备条陈,上书兵备武备事务十数余条,而且还全都不是泛泛空谈,而是言之有物,可以实际落实到兵备武备上面去的意见和建议!
  
  而对方之所以是通过都察院转呈的这份建献条陈,竟然是因为对方现在的身份是民籍!
  
  嗯,准确地说,这是一个名叫茅元仪的被削籍为民的官吏,通过都察院中的一个六品御史的好友,上呈的建献条陈!
  
  对于茅元仪,朱由检知之甚少,甚至在此之前,连这个名字都没听过。在看到茅元仪通过都察院御史上的建献条陈后,朱由检才让小顺子去吏部查了资料。
  
  从小顺子那,朱由检才得知,茅元仪竟然已经被削籍为民,之前的官方告身文书,以及履历,也都已经被束之高阁,堆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好在小顺子现在也算是朱由检身边的大红人了,在乾清宫中的地位超然,虽然还没有被晋升为总管,但离大貂珰的位子,也不过是一步之遥了!
  
  有了王承恩这个不到十六岁的乾清宫副总管大貂珰的例子在前,小顺子陈顺忠晋升副总管,成为管事大貂珰,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以他在朱由检身边受信任的程度,只要没犯傻,做出让朱由检反感、厌恶的事情来,晋升副总管,那也是早晚的事!
  
  因此,小顺子想要查什么东西,找区区一两个官员的履历资料,就算这个官员已经被削籍为民,甚至是追毁出身以来文字,想要再找出或者恢复他的履历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没有用上两天时间,朱由检便在乾清宫中,看到了茅元仪的所有档案资料,包括籍贯、履历等等。
  
  从茅元仪的档案资料来看,茅元仪不是科举进士出身,而是以辽东经略使杨镐的幕僚出身,而杨镐在辽东做经略使的时候,还是朱由检的皇祖万历年间的事了,距今已经将近十年了!
  
  而之后,茅元仪又在孙承宗手下任职,参赞军务,并且因军功而获官,甚至在皇兄天启年间,被任命为翰林院待诏!
  
  翰林院待诏,那可是只有文官进士,而且还必须是才华出众,在进士榜单上,也绝对要名列前茅的,才有可能担任。
  
  茅元仪以区区白身,竟然担任翰林院待诏,这可真算得上是破天荒头一遭呢!
  
  嗯,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讲,茅元仪也不算是白身,虽然没有考取进士,但他却是书香门第。祖父是曾经担任广西兵备道佥事的,被称为‘唐宋派’的大文学家茅坤。父亲茅国缙,也是万历年间的进士,还曾担任工部郎中。
  
  可见,茅元仪虽然没有考取进士,但却也是家学渊源,能够获得曾经的辽东经略使杨镐,以及帝师孙承宗等人的另眼相待,可见也还是有几分真才实学的!
  
  而茅元仪被授予翰林院待诏,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一本书,一本在天启元年,就已经刻印的兵书《武备志》!
  
  朱由检在乾清宫看到的都察院御史上呈的建献条陈,就是这部《武备志》中的几条而已!
  
  虽然《武备志》已经是七年前就已经写完,甚至刻印出来的,但朱由检这还是第一次看到《武备志》的内容。而且对《武备志》的作者茅元仪,也是第一次才听说。
  
  而且,就算《武备志》已经是七年前的老书了,但放到现在,也还并没有过时嘛,茅元仪在著述中所列举的那些兵备武备的建议和方法,完全还可以继续再用到对辽东,甚至是在地方的守备之中去!
  
  茅元仪的才干,也由此可知,称之为儒将,也一点都不为过!这样一个大才,朱由检又怎么可能再放任他继续流落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