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24章王在晋的奏章
  乾清宫中,崇祯皇帝朱由检,正有些烦闷地在乾清宫中来回走动着。
  
  自从阉党被定性为逆案,魏忠贤在黄河边上,小破庙中自缢身亡后,奉圣夫人客氏也被赐死,朝中主要的阉党党羽,除了崔呈秀,抑药自尽外,其他人也全都已经被抓进了刑部大牢,正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法司组成专案组,在抓进时间审理和调查。
  
  原本,朱由检以为,随着阉党的倒台,朝堂内外应该要安顿一些了!可没想到的是,朝堂上的政争,却并没有随着阉党的倒台而平息,相反,政争反而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年前的时候,由于崔呈秀自尽,兵部尚书出缺,朱由检将南京兵部尚书王在晋,调入北京,出任兵部尚书,署理兵部部务,接管了崔呈秀留下的位置。
  
  这本是无奈之举,朱由检对王在晋的经历,其实也并不是很清楚,但从王在晋的告身来看,他曾经在辽东前线做过辽东经略使,熟悉前线事务,现在又是南京兵部尚书。
  
  由王在晋来接管兵部,处理兵部事务,应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朱由检才在内阁提交的备选人员名单上,圈选出了王在晋。
  
  可没想到的是,王在晋才刚刚做了兵部尚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甚至刚刚到北京城兵部到任还不到半个月,前两天却突然上了一道奏折,言及马世龙、茅元仪柳河战败之事。
  
  柳河之败,发生在天启五年,到现在也不过才刚刚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两年时间其实都还没到,而因为柳河之败,马世龙、茅元仪都已经丢官去职,赋闲在家,甚至连柳河之败的最主要的指挥官孙承宗,现在都还赋闲在家。
  
  没错,年前的时候,朱由检因为《武备志》的缘故,正打算重新起复茅元仪,曾经做过天启皇帝老师的帝师孙承宗,更是受到了懿安皇后张嫣的推荐,朱由检接连去了几道圣旨,想要起复孙承宗。
  
  甚至于,在朱由检心中,真正的兵部尚书的人员,都不是王在晋,而是帝师孙承宗。只不过,之前阉党还没倒台,朱由检去的几道起复孙承宗的圣旨,孙承宗都称病推辞,不肯赴京。
  
  现在,阉党已经倒台了,孙承宗也已经有了想要复出的愿望,否则也不会先让马世龙、茅元仪这些几乎相当于他的弟子门人的武将,先一步复出了!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王在晋却旧事重提,重新提及柳河之败,这不是明摆着戳孙承宗的脊梁伤疤吗?
  
  在这种情况下,孙承宗还怎么好意思,怎么肯接受自己起用他的圣旨?他哪还有那个脸接起复的圣旨?换成是自己,自己也没那脸再接旨!
  
  可以说,王在晋这是摆明了在逼孙承宗,不许他出来为朝廷做事,要让他继续赋闲在家!
  
  王在晋和孙承宗,曾经在辽东前线共事,或许曾经有过矛盾,不愉快的经历,可那毕竟是私仇,王在晋又怎能因私废公,在现在这种情况下,还想着公报私仇呢?
  
  仅仅是这一点,朱由检对王在晋的感官,就直线下降,可以说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好感,甚至于很想当即便将王在晋的兵部尚书之职,也给罢了。
  
  而且,事实也的确如王在晋所希望的那样,孙承宗再次拒绝了自己派去请他复出的中使的旨意,不肯出山了。
  
  不仅如此,刚刚被原官起复,任用为三屯营总兵官的马世龙,也再次上书称病,不肯再去赴任了!
  
  而原本就已经在北京,甚至为了起复,还通过都察院御史朋友之手,向朱由检上了一份武备条陈,从而才得以官复原职的翰林院待诏茅元仪,也上了一道称病的折子,请求告老还乡。
  
  马世龙也就罢了,不过是个武将,虽然已经做到武将最高级的总兵官了,但在大明朝,这样的武将也并不在少数,三屯营少了他一个马世龙,也不会出什么大的乱子。
  
  但茅元仪呢,在朱由检心目中,这可是一个难得的文武双全的儒将,别的不说,单单就是一部《武备志》,就足以让茅元仪,在朱由检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样一个文武全才,若是因为王在晋的攻讦,年纪轻轻的,竟然就‘告老还乡’,那对于大明朝来说,可真的是一个极大的损失了!
  
  更何况,在茅元仪之上,还有一个孙承宗!那可是皇兄天启帝的帝师,在整个明朝末年,孙承宗也绝对是整个辽东防线上,最有名的统帅之一!
  
  甚至于后世还有人做出了“承宗死而大明亡”这样的评价!由此可见,孙承宗对大明帝国,是多么的重要了!
  
  而王在晋旧事重提,提及柳河之败,对孙承宗、马世龙和茅元仪等人的攻讦,不过是这段时间里,朝堂上的政争中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实际上,整个朝堂上,这样的政治斗争,还有很多!阉党倒台之后,重新在朝堂上取得了一定话语权的朝臣们,主要是来自于江南一带的东林党人士,更是对阉党党羽锲而不舍的穷追猛打!
  
  甚至于现在,那些刚刚才重新被起复没多久,甚至连屁股下的椅子都还没有坐热的东林党言官御史们,竟然还对内阁首辅黄立极、次辅施凤来等人,进行了弹劾。
  
  弹劾内阁首辅黄立极、次辅施凤来,也包括内阁其他的辅臣张瑞图、李国的奏章,铺天盖地的,比起之前弹劾魏忠贤的侄子魏国良和魏忠贤本人的时候,还要多!
  
  铺天盖地的奏章,不仅淹没了内阁、会极门,也几乎淹没了朱由检批阅奏章的乾清宫!
  
  东林党的那些言官御史们,正打算故技重施,通过这种铺天盖地的弹劾奏章的方式,让内阁中的那些辅臣,甚至是六部的尚书、侍郎等人,全都换个遍!
  
  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侍郎,也包括都察院三法司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等三品以上的高官,总的官位就那么几个,不把现在在位子上的那些人拉下马来,底下那些人,哪还有出头的机会?
  
  一个萝卜一个坑,也只有将现在内阁、六部那些高官拉下马来,底下那些官员们,才能有机会步步高升,成为学士、尚书等!
  
  朱由检现在,就在为这些事情而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