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27章朕要出宫
  午时过后,王辅臣行色匆匆的进了紫禁城,快步朝乾清宫走去。
  
  乾清宫中,朱由检刚刚午睡起来,穿越来到这个位面时空中后,朱由检依然还保持着每天午睡的习惯,每天中午用了午饭之后,都会小睡片刻,恢复精力和体力。
  
  这时候,朱由检才刚刚午睡起来,正打算翻看批阅内阁票拟后,送来的奏章。
  
  如今,内阁辅臣虽然严重不足,但每天却依然还是会送来许多奏章,而这些奏章中,参劾朝臣,甚至是内阁辅臣的奏章,就占去了一大半,剩下的,贴著‘建献’二字的建献条陈,又占了一大半,再剩下的,才是每日从帝国各处,快马加鞭,送到京师的各种奏章。
  
  对于这些奏章,参劾朝臣、辅臣的奏章,朱由检早就已经看得厌烦了,而且这些奏章,内阁也不可能越权代替朱由检票拟。
  
  至于那些建献条陈,只要没有被内阁和各部交叉审核驳回的,都会被直接送到朱由检御前,亲自批阅。
  
  言之有物,或者朱由检觉著可以采纳,并且落实执行的,就会批准,发付有司执行;空洞无物,或者是泛泛之谈的,朱由检也会将之驳回。
  
  所有的奏章中,也只有地方公务奏章,内阁才会给出票拟意见,呈送朱由检御览。
  
  并且,所有的奏章,也早就已经被乾清宫中伺候的小太监王义分门别类,整理好了!
  
  参劾奏章,朱由检现在懒得看,王义也是将之放得远远的,建献条陈,所言所陈奏的,也基本上都不是什么急务,朱由检也是抽空的时候,才会翻阅。
  
  真正需要朱由检每日批阅的奏章,主要还是从帝国四面八方,快马加鞭,呈送京师的公务奏章!
  
  而这些公务奏章中,真正称得上是急务,需要朱由检这个帝国皇帝亲自决断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其余的公务奏章,根据内阁辅臣的票拟,朱由检可以很轻松的就处理了,甚至于在朱由检看来,不会比当老师的,批改一份学生的作业麻烦多少!
  
  朱由检正要拿起一份奏章看的时候,正好看见王辅臣大步流星地从乾清宫外走了进来,便将刚刚拿起的奏章,又放了下去。
  
  王辅臣几步走到朱由检跟前,行礼如仪,跪拜行礼道:“末将王辅臣,拜见吾皇,吾皇万岁……”
  
  话还没说完,朱由检便抬了抬手,说道:“免礼,起来吧。”
  
  “谢皇上。”王辅臣再次行礼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刚刚爬起来,便听见朱由检问道:“王辅臣,可打听到徐学士的落脚之处了?”
  
  “回皇上,末将已经打听清楚了,徐学士暂住在宣武门外西大街的惠民居。”王辅臣躬身说道。
  
  “宣武门外?”朱由检微微愣了一下,疑惑的说道:“徐学士怎么住那去了?他从广渠门入京,不在东城区落脚,怎么却到了南边的宣武门?”
  
  王辅臣微微迟疑了一下,才又躬身说道:“皇上,末将寻着徐学士的时候,徐学士与几个洋和尚待在一起,正在摆弄个什么器械。”
  
  听了王辅臣的话,朱由检一怔,旋即便明白了过来,王辅臣口中所说的洋和尚,应该就是外国传教士了。只是,朱由检没想到,北京城中,竟然也有外国传教士呢。
  
  想想也是,北京乃是大明帝国的帝都,京师,中枢之所在,那些外国传教士,想要在中国站稳脚跟,就得先在北京城站稳脚跟!
  
  也只有在北京城,那些外国传教士,才能够接触到大明帝国真正最上层的权力人物,比如说徐光启,又比如说——自己!
  
  这样想着,北京城里出现外国传教士,自然也就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了!
  
  只是,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徐光启进京之后,没有想着第一时间来见自己,反而先去见了那些外国传教士呢!
  
  微微愣了一下,朱由检才又问道:“王辅臣,你见着徐学士的时候,他正和那些外国传……洋和尚,摆弄什么东西?”
  
  “皇上,末将也说不清楚,就是一个奇奇怪怪的东西,手臂粗,手臂那么长,说是好像能看见广寒宫。”
  
  “广寒宫?”朱由检微微愣了一下,旋即哑然失笑,说道:“王辅臣,你说的是月亮上的环形山吧?那可不是什么广寒宫,里面也没住着嫦娥。”
  
  说到这里,朱由检心中却不由得猛地一动,一下子想明白了过来,王辅臣所说的奇奇怪怪的东西,是什么了!
  
  能看见月球上的环形山的东西,除瞭望远镜,还能是什么?而望远镜,可不仅仅只能用来望天上的月亮,在军事上,望远镜的用途,更广!
  
  想到这些,朱由检心中猛地一动,瞧着王辅臣说道:“王辅臣,朕许久没逛过北京城了,你带朕去逛逛北京城吧?”
  
  听了朱由检的话,王辅臣却不由得猛地一惊,失声说道:“皇上,您要出宫?”
  
  话音未落,一旁的王义也已经惊声说道:“皇上,万万不可!”说着,王义更是跪倒在了地上,磕头说道:“皇上,您是一国之君,身系大明江山社稷,万万不可以身犯险啊皇上!”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王义又加了一句:“若是老祖宗知晓了,非得打死了奴婢不可。”
  
  王义话音刚落,王辅臣便又说道:“皇上,出宫非是小事,北京帝都,内外九门,百万民众,三教九流,无所不有,急切之间,末将亦难以确保万无一失。”
  
  说着,停顿了一下,王辅臣才又说道:“出宫一事,还请皇上三思。”
  
  听了王辅臣和王义的话后,朱由检微微沉吟了片刻,才又说道:“出宫之事,朕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朕是天子,大明亿兆臣民之君父,朕若是不能上体天心,下察民意,如何能做这天下之主?”
  
  “大明京师,天子脚下,忠臣义士无数,其中便有一二宵小之辈,又岂能奈我何?朕若是连走出深宫,与民同乐,与民同苦都做不到,那如何能做到兼听则明?如果能做个有道明君?”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才又坚决地说道:“朕意已决,朕不仅要出宫,还要微服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