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44章朝议
  “……《策》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今大明立国,已逾两百七十年,太祖遗脉旁支,何止传乎三代五代?”
  
  “……太祖立国,初封宗室,亲王二十五,郡王一,镇国将军二十三,计四十九,传承至今,亲郡王、将军,已逾数十万人矣……”
  
  “……山西按察使,年入一百又五十二万石,而晋王一系,年开俸禄三百又一十二万石。河南岁入八十又四万石,而周王一系,岁耗禄银一百又九十二万石之巨。蜀中成都,州县土地,十之七八,归于蜀王一系名下……”
  
  “……国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竟至于斯矣!”
  
  “……国用日益不足,然宗亲之费,与日俱增,长此以往,国不亡于外,不亡于贼,而亡于宗亲之重矣!”
  
  乾清宫中,乾清宫副总管太监,司礼监随笔王承恩,用有些尖锐的嗓音,将一篇洋洋洒洒几千字的《请改宗亲法度疏》,当着参加御前朝议的文武大臣,抑扬顿挫的给念了出来。
  
  《请改宗亲法度疏》,是刚刚原官起复的户部郎中杨嗣昌上的,也难怪在奏疏中能够如数家珍一般,详细列举地方财政收入以及地方供给藩王府系的禄银数目了!
  
  跟魏忠贤不同,魏忠贤是阉党,是天子家奴,他限制和削减藩封,是以奴犯主,犯了天下之大不韪。
  
  而杨嗣昌却是文官,而且还是户部郎中,由他上奏请削减和限制藩封,自然就不会像魏忠贤那样,受到多方阻碍,甚至被认为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当时,朱由检在乾清宫中看到这份奏章条陈的时候,一口气从头到尾读了下来,就差拍案叫绝了!
  
  整个条陈,不仅详细的列举了地方藩王府系,侵凌百姓,与民争利,侵夺民居田产等坏事恶事之外,甚至还列举了地方收入,根本难以支应藩王府系禄银岁俸,等残酷的现实!
  
  然后还引经据典,从春秋战国之时,一直列举到前宋蒙元之世,引经据典的说出了“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话语来!
  
  《战国策》中就记载了赵国触龙劝说赵太后所说的原话,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
  
  这可不是他杨嗣昌说的,而是战国策中,触龙劝说赵太后时说的话!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后,传了三代后,就已经沦落为平民,不能继承爵位了!
  
  大明皇室的宗亲,从太祖立国到现在,传了可不止三代了!
  
  还有秦汉之时,天子立宗祧二庙,宗庙之中,尚且只祭拜五代先祖,五代之外,都要被送入祧庙之中,何况是那些五代之外的旁支小宗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大明皇族,对宗亲实在是太亲厚了些,而且宗族旁支,也发展壮大到,几乎能够压倒整个大明王朝的地步!
  
  若是再这么任凭其发展下去,大明宗族,将会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到最后,大明王朝,不灭亡在外族之手,也不灭亡在内贼之手,而是会被越来越庞大臃肿的大明宗亲,活生生的给拖累跨了!
  
  因此,必须得对大明宗亲宗族,加以限制,藩封什么的,能削减的,也要尽量的削减,旁支小宗,细枝末节,能减掉的,也要尽量减去,否则,大明朝可就真的将要国之不国了!
  
  等王承恩念完整个《请改宗亲法度疏》后,朱由检又环视了乾清宫中参加御前朝议的众人一眼,
  
  这一次的御前朝议,并不涉及廷推,因而参加朝议的,就跟往常一样,只有内阁、六部、都察院和武官系统的英国公以及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张彝宪和秉笔太监高时明。
  
  嗯,司礼监的人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刚刚兼任司礼监随笔太监的乾清宫副总管太监王承恩,只不过王承恩的身份还只是司礼监随笔太监,权势和地位,都没法跟张彝宪和高时明比。
  
  王承恩能够站在乾清宫中,用旁听的身份,参与到御前朝议中来,也是沾了他乾清宫副总管太监这个身份的光。
  
  而内阁辅臣中,除了首辅施凤来,以及随同定国公徐希皋和佥都御史高弘图巡视地方,视察冰冻灾害的张瑞图外,其他内阁成员,倒是全都来齐了。
  
  甚至于,就连那两个还没入京,就已经被廷推入阁,成为内阁辅臣的钱象坤和吴宗达,在半路上接到入阁的圣旨时,也是快马加鞭,没用上几天时间,就赶到了京师。
  
  而这一次的御前朝议,钱象坤和吴宗达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参加了!
  
  环视了众人一眼后,朱由检这才又对内阁次辅李国说道:“李阁老,杨嗣昌的条陈,你怎么看?”
  
  内阁首辅施凤来,现在在皇陵山中督建皇陵,甚少回京,内阁事务,现在都是由次辅李国在操办着,朱由检要听取臣子意见,第一个要询问的,自然就是李国了。
  
  只不过,更改宗亲法度,特别是还要削减,甚至很有可能将一些旁支小宗,排除在皇族宗亲之外,这可是大大的得罪人的事情。
  
  而且得罪的还不是一个两个,也不是普普通通的平头百姓,而是数以十万计的皇族宗亲!
  
  就算这些皇族宗亲,只是些旁支小宗,与太祖,与皇族本宗的血缘,已经寡淡到几近于无了,可这些旁支小宗,上面总还有皇族大宗罩着,也总会认识几个手眼通天的皇亲贵族吧?
  
  真要得罪了他们,自己的日子,可绝对不好过!现在在朝堂上,那些皇亲贵族,或许还不敢来找自己的麻烦,可一旦自己告老归田,到了地方,那可就不好说了!
  
  想到这些,李国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朝朱由检躬身行礼,说道:“皇上,皇族宗亲,乃是皇上家事,臣等无权过问。”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李国才又接着说道:“然则,宗亲旁支,亦是太祖血脉所留,若是加以削减,臣恐于皇上名声有碍。”
  
  听了李国的话,朱由检不由得微微愣了一下,虽然李国说的是“恐怕于皇上的的名声有碍”,怎么个有碍法,他并没有说,但朱由检却也可以猜测得到,无非就是说他‘薄情寡义’‘不顾宗族亲情’,甚至是‘罔顾太祖法典’之类的!
  
  若是换成原本就是这个位面时空中的土生土长的朱由检的话,听了李国的话,或许就会打消了更改宗亲法度的心思。
  
  可现在的朱由检,早就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朱由检了。来自于另外一个位面时空中的朱由检,对于宗族的观念,可以说是十分的淡薄!
  
  皇族的那些旁支小宗,发展到现在,身上还流着的太祖的血脉,还能剩下多少?而且在朱由检看来,这数以十万,甚至是百万计的皇族宗亲,压根儿就是社会蛀虫!
  
  无所事事,于江山社稷,于黎民百姓,并无尺寸之功,对大明皇朝,或者皇族,更是没有任何的贡献,却需要大明皇朝,耗费几近一半的民脂民膏,去供养他们!
  
  这养的是人,养的是大明皇族吗?不,在朱由检看来,这养的就是一群猪!嗯,甚至比猪还不如,养这么大一群猪,养大了养肥了,好歹还能杀猪吃肉,而对于这些宗亲,却是连杀猪吃肉这一点都做不到!完全就是白白的养著!
  
  大明国库,入不敷出,有一大半的原因,倒是因为这些皇族宗亲!
  
  如果再不对这些皇族宗亲加以限制和削减,到时候,可就真的会像杨嗣昌所说的那样,大明皇朝,可真的就会被这群皇族宗亲给拖累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