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255章东林点将录
  接任了红薯推广种植钦差大臣的钦命后,南居益和陈经纶,很快便离开了北京城,并且从北京城郊外的北直隶所属的各个府县开始,大力推广种植红薯!
  
  当时正是二月中下旬,北边的天气又比往年来得要寒冷一些,路面上的冰雪,甚至都还没完全的融化完。新
  而红薯的种植,二月份三月份,甚至是四月份,都完全可以,时间上也完全来得及!
  
  在南居益和陈经纶的大力推广下,特别是南居益和陈经纶又有圣旨在身的情况下,很快,陈经纶从福建运到北京城来的十车红薯,就已经在北京城周围的府县郊外,种植了下去。
  
  好在红薯的繁殖,靠的是藤蔓,一根红薯,长出来的藤蔓,种植上一大片,甚至是好几亩地,都不是没有可能。而且真的是易栽易种,便于种植,而且还不挑土地!
  
  山地也好,沙地也罢,甚至是在道路边上,随便刨个坑,把红薯的藤蔓压进土里,浇上点水,甚至土地比较湿润的话,连水都不用浇,两三天就能存活!
  
  过上两三个月,等到五六月份入夏的时候,正好可以跟其它的粮食作物一起收获!
  
  而在北直隶的府县推广种植了红薯之后,南居益也积累起了一定的红薯的推广和种植经验,特别是金学曾的《金薯传习略》被大量翻印出来之后,送到周围各个府州县衙里,也送到了南居益的手上。
  
  有了《金薯传习略》这样的指导性文件和书籍,再加上陈经纶的实际动手经验,南居益,或者说南居益身边的一群幕僚、手下,也很快的便掌握了红薯的种植技术,能够熟练的推广种植红薯了!
  
  之后,从北直隶出发,南居益和陈经纶便分道扬镳,一西一东,利用从福建和浙江等地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到北边各个府州县衙的红薯,开始大规模的推广种植起红薯来。
  
  南居益从北京出发,往西经甘肃陇南,到陕西渭南,再到云贵川一带,而陈经纶则从天津、河北一直往东往南,到山东、河南、湖广,再到江西一带。
  
  江西再往南,便是福建,福建东北,就是浙江,而受福建的影响,浙江甚至是南边的广东等地,其实都已经有人开始自觉的引进和推广种植红薯了!
  
  因此,福建沿海等地,其实也根本用不着陈经纶或者南居益再去大力的推广了,能够填饱肚子,救人活命的东西,就算没人去推广,也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人去弄,去种植!
  
  饥荒之年,野草树根,甚至连观音土都能生咽,更何况是原本就能够吃的东西了。而且这红薯,生吃熟吃都可以,生吃像水果,甜甜脆脆的,煮熟了吃,那花样可就更多了!
  
  就算什么花样都不弄,就那样用白水炖了,炖得软软的,吃起来也是香糯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因此,就算没有人去主持推广红薯的种植,慢慢的,红薯这种外来物种,也会被推广种植到整个大明国内。朱由检的举动只不过是人为的加速了这种推广种植的速度罢了!
  
  新
  总之,在崇祯元年二月份的时候,朱由检就已经将红薯的推广种植之事,交给先一步进京的南居益和陈经纶了。
  
  等李邦华到北京城的时候,南居益和陈经纶已经顶着红薯推广种植钦差大臣的头衔,在北直隶周围的府州县衙中忙活了好久了!
  
  而刚刚进京不久,甚至才在乾清宫中陛见过朱由检,才过了没几天,在崇祯元年三月份的时候,李邦华便以兵部侍郎、佥都御史的身份,给朱由检上了一份条陈——请改京营兵制疏!
  
  李邦华是兵部侍郎,又做过天津巡抚,上书畅言军事兵事,谁也挑不出个理儿来!
  
  更何况,这份《请改京营兵制疏》,可比当初英国公张维贤他们鼓捣出来的那份《请改御营兵制疏》,要详尽得多,而且对京营兵制的利弊的认识,也深刻得多,提出的见解和意见,也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之前,在查抄阉党核心党羽,兵部尚书崔呈秀的府邸的时候,带队的西城区兵马指挥佥事周珩,曾经查抄到了一部名为《东林点将录》的书册。
  
  当时,周珩便亲自带着这本《东林点将录》,秘密入宫,将它交给了羽林亲兵卫副指挥使王辅臣。王辅臣当天晚上便又秘密将《东林点将录》送进了乾清宫,直接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当时,在看到这本《东林点将录》的时候,朱由检还真的是大吃了一惊,没想到传言竟然是真的,阉党手中竟然真的有一本《东林点将录》,上面竟然也真的罗列了足足有一百零九个人的姓名!
  
  而在这一百零九个东林点将录上,朱由检还真的看到了许多对于他来说,对于他来说,感觉有些陌生,但一看到名字,就又会恍然想起的人名来!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由检在那一百零九个东林点将录上,还真的就看到了钱谦益的名字!不仅有钱谦益的名字,甚至还有帝师孙承宗的名字!
  
  钱谦益那个老杂毛,朱由检对他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身为明末文坛领袖人物,在面对满清鞑子的时候,竟然留下了“水太凉”和“头发痒”的笑话来,以至于几百年后,都还被视为文人之耻!
  
  这样一个人,在崇祯后期,竟然还被视为文坛领袖,东林党魁,可见东林党人,都是些什么烂鱼烂虾!
  
  不过,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是,身为帝师,而且朱由检也可以肯定,绝对没有去东林学院求过学,也不是南方人的帝师孙承宗,竟然也在东林点将录之中!
  
  孙承宗当然不可能是东林党人,这一点朱由检可以很肯定,最多也就是对东林党那些人有些同情,可能在朝堂上跟东林党那些一惯会耍嘴皮子的所谓的‘清流’之士走得比较近一点而已!
  
  可没想到,就因为这,孙承宗竟然也被列在了东林点将录之上!
  
  而同样也是在那本东林点将录上,朱由检也看到了徐光启推荐过的名字——地勇星病尉迟兵部右侍郎李邦华,也就是《请改京营兵制疏》的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