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摊牌了,我是崇祯 > 第121章大朝会
  在王承恩的搀扶下,徐允辉腿脚有些僵硬发麻,一瘸一瘸的走进了乾清宫。
  
  乾清宫中,朱由检正坐在红实木桌边,吃着桌上的点心。
  
  徐允辉走到朱由检跟前,就要单膝跪地,行礼,朱由检却说道:“别行礼了,坐下来吧,陪朕用膳。”
  
  徐允辉微微愣了一下,旋即说道:“末将不敢。”
  
  “徐大哥,你是朕的义兄,朕虽然是大明天子,但也不想做一个孤家寡人,让你陪朕用膳,有何敢与不敢的?”朱由检抬头瞧着徐允辉说道。
  
  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才又说道:“昨日朕罚你面壁思过,那是因为你没办好朕交给你的差事,今日朕让你陪朕用膳,那是因为你是朕的义兄,是朕的兄弟,你明白吗?”
  
  “是,皇上,臣,臣一定尽心竭力,替皇上办好差事。”徐允辉有些感动地说道。
  
  话音刚落,却又被朱由检打断了,说道:“错了,徐大哥,你的差事,不仅仅是朕的,也是你的,你明白吗?”
  
  “这天下,不仅仅是朕的,也是生活在大明这片国土上的每一个人的!所有人,包括朕,都应该是这片国土的主人,这片国土,养活了咱们每一个人,咱们每一个人就有权利,也有那个义务,去守护它,保护它,明白吗?”
  
  徐允辉听得有些似懂非懂的,但也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臣明白了。”
  
  “行了,先坐下来吃饭吧。”朱由检又说道,朝王承恩示意了一下。
  
  王承恩急忙又拿了一副碗筷,放到了徐允辉面前。
  
  徐允辉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在朱由检的催促下,用筷子夹了一块点心,塞进了嘴里。
  
  朱由检将一块精美的点心,塞进嘴里,一边嚼著,一边用手肘子,将桌上放着的一本书,推到了徐允辉跟前,说道:“这是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的《练兵纪实》,有时间你多看一下。”
  
  “身为一名武将,不能只做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必须要做一个知兵用兵,有勇有谋的儒将。前朝王阳明是儒将,戚继光同样也是儒将。”
  
  说着,朱由检又转头盯着徐允辉说道:“不过,这些都已经是过往云烟了,朕希望看到的是,本朝也能多出几个儒将名将。”
  
  听了朱由检的话,徐允辉不由得一愣,急忙起身躬身行礼说道:“是,皇上,末将一定不负皇上所托。”
  
  “能够不负朕所托,那自然是最好了,朕曾经说过,江山代有才人出,你是中山徐王之后,朕希望,你也能如同你的先祖一样,成为朕的中山徐王。”
  
  “只要你肯尽心用命的做事,朕是不会吝惜封赏的。”说着,略微停顿了一下,朱由检才又说道:“坐下吃饭吧,等下吃完饭,去趟羽林卫,看看王辅臣是怎么练兵的,这个点,他也应该在操练他那个千人队了。”
  
  “是。”徐允辉急忙躬身应道,坐下来,夹了两块点心,胡乱地塞进嘴里,旋即便又起身,朝朱由检躬身行礼,说道:“皇上,臣吃饱了,臣这就去羽林卫,去向王兄弟请教。”
  
  “嗯,去吧。”朱由检微微点了点头说道。
  
  徐允辉躬身一礼,退后了几步,转身走出了乾清宫,往羽林卫的住所走了去。
  
  乾清宫里,朱由检又吃了些点心后,这才又对王承恩说道:“行了,让他们撤下去吧。”
  
  “是,陛下。”王承恩急忙躬身应道,招了招手,几个宫女太监上前了几步,将桌上剩下的点心,盘盏等,全都撤了下去。
  
  而朱由检却已经在王承恩的服侍下,换上了一套大朝服,往皇极殿赶去。
  
  虽然不是平常的朔望大朝会,但这却是朱由检继承大明皇位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也是第一次登御皇极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第一次大朝会嘛,自然也要搞得正式点,隆重一点了,当然,也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在王承恩的引领下,在两队太监宫娥的翼卫下,朱由检很快便来到了皇极殿后殿,王承恩却已经先一步,穿过皇极殿后殿,走到龙椅旁边的御阶下,朗声喝道:“皇上驾到,百官跪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在内阁首辅黄立极和英国公张维贤的带领下,一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
  
  朱由检在文武百官山呼万岁的呼喊声中,登上了御阶,在龙椅上坐了下来,抬手说道:“众卿免礼,平身。”
  
  “谢皇上。”文武百官再次行礼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分文武两班,站立在了各自的位子上。
  
  像这种礼仪性质的大朝会,通常不会有太多太复杂的军政事务要处理,真正需要处理的具体事务,通常都是先由六部各自处理,给出处理意见,再上呈内阁,内阁出具票拟后,再呈递司礼监,由司礼监批红之后,再呈递给皇帝处理。
  
  这是之前,大明朝的皇帝,处理一般政务的流程,而且绝大多数军政要务,也都是这样处理的。
  
  只有一些十分紧要的军国大事,需要皇帝亲自拿主意,或者在皇帝也没法做出决定的时候,还会召集内阁辅臣和司礼监的管事太监,一起商量后决定,由皇帝独断专行的时候,其实还是比较少的。
  
  而这种礼仪性质的大朝会,一般都是颁布法令法典,明发诏书,或者向满朝文武通报一些比较重要的,需要他们知道的事情。
  
  而且,就算这些在大朝会上上奏皇上的条陈、奏疏,其实处理意见和结果,也早就已经是商量好了的,在大朝会上上奏,也不过是走一下流程而已!
  
  这一次的大朝会,同样也是如此,在大朝会上,朱由检先是处理了几个早就已经在此之前,就跟内阁和六部商量好了处理意见的奏章。
  
  随后,朱由检又颁布了几份圣旨,免去之前地方上通报,受灾比较严重的几个县府的赋税等等,然后又通令嘉奖了几个在继位大典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文武大臣。
  
  比如内阁首辅黄立极,总督京营戎政、英国公张维贤,礼部司礼官赵明亮,还有羽林卫千户王辅臣以及他所统领的整个千人队,当然还有内库总管太监张彝宪,内官王承恩了!
  
  这些都是在继位大典上,忙前忙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有功之士,负责统筹和主持整个继位大典的。
  
  在继位大典上,朱由检对文武百官的封赏,那是皇恩浩荡,雨露均沾,人人都有份,但是现在这份封赏,则是论功行赏,只有有功之士,才能受到的封赏了。
  
  处理了这些事后,本来,这一次的大朝会,就应该算是完事了,刚刚被晋封为乾清宫副总管太监,勉强可以被人称一声“王大珰”的王承恩,如同每次散朝时一样,上前一步,甩了一下手上的拂尘,朗声喝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本来,这句话之后,等上一小会儿,王承恩就可以宣布“退朝”了,可没想到,他话音刚落,文臣班列中,靠后部分的一个青衣小官,却站了出来,跪倒在地,双手举著笏板,朗声说道:
  
  “臣,都察院御史杨维垣,有本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