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一百一十六章在位四十六天之重振朝纲
  子婴称王之后,决心凭一己之力,重振朝纲,力挽狂澜,于是在举行登基典礼后,立即召集群臣到麒麟殿上商议国是。]
  “老臣以为,这几年朝政为乱贼赵高所把持,很多制度成了摆设,政令亦难畅通,臣与臣之间互相猜疑,民间积怨甚大,当务之急,便是诏告天下,历数赵贼之罪状,重振朝纲,轻徭薄赋,安抚天下百姓。”作为九卿之首,奉常陈大人第一个跳将出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早几天还希望赵高上位的他,现在见赵高已死,便立马跳出来批判,真是变脸比翻书还快。
  
  “这个提议非常好,本王正有此打算,重振朝纲之事,就由陈爱卿牵头吧,至于轻徭薄赋之事,则由治粟内史李爱卿负责。”对于奉常的话,子婴表示首肯。
  
  “当前前线吃紧,仅凭征集上来的数万兵马前往支援肯定远远不够,目前南海、象郡、桂林三郡尚有十多万兵马,大王应立即下诏,命南越守将赵陀为帅,统领三郡兵马,挥师北上,以解关中之围。”掌管国家马政的太仆孙大人出列,向秦三世子婴进谏道。
  
  “这个提议好,早就应该下诏让南海、象郡、桂林这三个郡的兵马北上了,怎么还拖到现在呢?”子婴有点不解地问。
  
  “据臣所知,胡亥在位时,曾下诏让这三个郡的马兵北上,可不知什么原因,派出去的人回来报告说,诏书无法送达。”陈奉常当年曾紧跟赵高左右,所以对这件事有所了解,便又站出来解释道。
  
  原来,这个南越守将赵佗是赵国人,据说老家在今天的石家庄正定县,秦灭赵时他年仅18岁,在赵军中服役,成了秦军的俘虏,后来跟一众囚犯一起被派往南越平定地方的割据势力,因战功显赫当上了秦军的将军。当中原动乱之时,作为赵佗的上司,南海尉任嚣曾叮嘱赵佗,叫他“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即叫赵佗派人阻断与中原的联系,拥兵自重。由于桂林和象郡也没有向中原派兵的迹象,于是赵佗便持观望的态度,迟迟没有向中原发兵。这也难怪,赵佗率领的这支军队,大多数士兵都是秦朝的降率或囚徒,被派往南越征战多年,作为征服者,在这儿已经有了自己的财富、地位和女人,如果叫他们拿起武器前往中原救秦,他们当然一万个不愿意。况且,作为秦军曾经的俘虏,秦并非赵佗心目中的祖国,他当然也希望趁这个乱世,能达成光复赵国的宏愿。
  
  “有这么回事?立即下诏,派人到南海命赵佗领兵北上!”秦三世子婴听了陈奉常的话,觉得有点不可思义,可他哪里知道,正是因为各地的郡守和守将持观望态度,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出兵,才导致现在的局面。
  
  新
  或许子婴也意识到,解救当前的困局,最可靠的还是秦国的子弟兵,所以沉吟了一会,接着说道:“南海离咸阳路途遥远,毕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所以征兵征粮之事,还是要继续进行,而且要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关中地区,孙爱卿,这件事就由你负责吧。”
  
  “臣遵命!”太仆孙大人欣然出列领命。
  
  “众爱卿还有些什么好的建议,不妨都说出来给本王听听?”面对千疮百孔的乱局,秦三世还是想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臣觉得,应对有战功的兵将加大奖赏,并优待这些人的家属,减免他们的赋税,对故意逃避兵役的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均处以重刑并让家属连坐,如此一来,奖罚分明,便可激励更多的人上前线,为国效力。”掌管司法审判的廷尉赵大人出列进谏道。
  
  “赵爱卿这个提议非常好,立功的没有奖励,逃避的没有惩罚,征兵工作将难以为继,赵廷尉,这件事就交由你督办,务必拿出一个周全之策,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不过让家属连坐这一作法就免了。”秦三世对赵廷尉提出的问题深有同感,认为这也是迫切要做的一件事。
  
  “当前国库空虚,钱粮不足,而皇室掌管着御林苑、狩猎场等很多土地没有利用,应交给农民种粮,以补充国库的不足。”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的少府林大人出列进谏,如果换是胡亥在位,向他提这样的建议,那是找死无疑。
  
  “唉,大敌当前,本王根本就没有心思去用这些东西,林爱卿,就按你的意思办吧,将这些土地分发给周边的子民耕作,但愿能对当下的困境有所缓解。”子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接着吩咐掌管皇族、宗室事务的宗正张大人道:“张爱卿,宫中原有的宫女,就将她们遣返回去吧,留在宫中徒曾怨气也浪费食粮,今后,宫内要厉行节约,不该用的不用,不该留的不留,不该花费的不花,集中所有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前线。”
  
  众大臣一听,异常感动,均不由自主地跪下高呼:“吾王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都起来吧,现在正当国难当头,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各司其职,尽最大的努力维护稳定,消除不良影响,争取尽快平息叛乱,光复我大秦帝国!”秦三世激昂的话语在殿中久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