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野心家 > 第一百二十六章入咸阳杀子婴焚秦宫,项羽分
  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虽然范增很生气很无奈,但项羽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兵马是刘邦的四五倍,想干掉刘邦,那只不过是动动手指头的小事。
  当时,子婴尚在秦皇宫中交由刘邦的手下看管,根本就来不及也没有机会逃跑,等项羽的人马将秦皇宫围起来的时候,他已成了瓮中之鳖。好在项羽并没有为难宫中的几个宦官,所以韩谈在混乱中得以侥幸逃脱。走出城外,望着一片混乱的咸阳城,韩谈朝皇宫的方向拜了三拜,大呼三声“秦王保重”,然后绝尘而去,不知所终。
  
  控制了整个咸阳城,项羽第一时间需要解决的是子婴的去留问题。作为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等人当然不希望子婴存活下来,因为子婴在位时曾下令灭他们的三族,所以他们极力主张杀掉子婴。其实,项羽心里也非常清楚,历代秦楚都是世仇,且秦始皇曾死了自己的祖辈,自己又怎能容得下秦三世这个末代皇帝呢?所以项羽很快就下令将子婴杀死,并命人一把火将秦皇宫烧掉,足足烧了三个月,可见当时的秦皇宫之宽阔与浩大。
  
  革了秦三世的命,烧了秦皇宫,事情并没有结束,接下来项羽需要解决的是诸侯军的去留及分赃问题,这让项羽非常头痛。
  
  当时曾有人建议项羽称帝,但他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裂土封王是各路诸侯军起来闹革命的最终目的,他们当时肯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就是因为之前约定成功之后按照功劳大小裂土而封,如果自己贸然称帝,势必会引起各路诸侯的反对和讨伐。同时,还有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便是在他的上面,当时还有一个楚怀王,如果自己称帝,楚怀王该往哪里摆?
  
  思前想后,项羽最终还是决定兑现之前的约定,根据功劳分封各路诸侯。可问题又来了,因为在攻打秦军前,楚怀王曾跟项羽和刘邦有过一个约定,即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当关中王,这样一来,岂不是便宜了刘邦那小子?不行,得想个法子让楚怀王改变主意!于是,项羽派人假意向楚怀王请示,实则有迫他就范的意思,可楚怀王早就对项羽的做派产生不满,想让刘邦坐大跟项羽抗衡,于是还是那句话:谁先入咸阳谁当关中王。
  
  老子打下的天下,凭什么就按你的意思来?于是项羽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自封西楚霸王,然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其中,封刘邦为汉王,定都南郑,领地包括巴、蜀、汉中,都是一些鸟不拉屎的偏远之地;封章邯为雍王,定都废丘,领地包括咸阳以西,是块肥肉;封司马欣为塞王,定都栎阳,领地包括咸阳以东至河南;封董翳为翟王,定都高奴,领地为上郡;封魏豹为西魏王,定都平阳,领地为河东;封申阳为河南王,定都洛阳,领地为河南郡;封韩成为韩王,定都阳翟,领地包括韩地若干个郡;封司马印为殷王,定都朝歌,领地为河内;封赵歇为代王,定都代县,领地为代郡;封张耳为常山王,定都襄国,领地为赵地大部分;封英布为九江王,定都六县,领地在九江郡一带;封吴芮为衡山王,定都邾县,领地为部分楚地;封共敖为临江王,定都江陵,领地为部分楚地;封韩广为辽东王,定都无终,领地为辽东;封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县,领地为燕地;封田市为胶东王,定都即墨,领地在齐地东部;封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领地在齐地东边;封田安为济北王,定都博阳,领地在齐地北部。
  
  新
  在分封前,曾有一个韩姓书生面见项羽,向他提议说:“关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土地肥沃,易守难攻,何不留下来,定都霸上,将来定可成就一番伟业。”
  
  可项羽听了,明确告诉他:“一个人富贵了不回家乡去,就好象穿着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谁人看得见呢!”
  
  韩生见项羽不听自己的劝告,觉得非常失望,出去后便感叹说:“大家都说楚人是猴子穿衣戴帽,装得再像,终究也不是人啊!”
  
  本来只是一句气话,却不幸被人听到了。项羽听说这个书生竟敢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立即命人将他抓起来,用锅烹了。
  
  其实每个人都有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思想,项羽也不例外,但这不是他放弃关中这块肥肉的关键原因。其实在他坑杀了二十万秦军之后,他便知道,这辈子算是跟秦人结下了天大的梁子,再加上杀子婴、烧秦皇宫,如果长久留在秦地,他能睡得上安稳觉么?倒不如来个以夷制夷,让三个降将帮自己管理这块土地。所以,在分封诸侯的时候,他有意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一来可方便控制,二来可避开抢刘邦地盘的口实,完全是一石二鸟之计。你刘邦不是说我抢你的功劳和地盘么?我没有啊!如果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不投降,秦国会这么快打下来么?你能这么轻松进入咸阳么?所以嘛,这三人的功劳大大的,秦国之地,理应分给他们管理才对。
  
  对于这样的分封,刘邦只好打掉牙齿往肚里吞,干吃哑巴亏。不服?不行!自己的小命都差点丢了,还敢上去吱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