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小县丞 > 第一百三十六章求援
  白石暗,是当地人对于南鸠江靠近孟拱城不远处,一片满是巨石江面的称呼。
  
  这白石暗遍布着一人来高的巨石,若是在南鸠江水势较弱时,会在江面上显露出巨石的一部分。若是在水势较高时,则完全位于南鸠江江面之下。
  
  在炎热的夏季,因为水位较低的缘故,孟拱城中水性极好的百姓,会游泳到这个地方,坐在显露出来的大石上,或是钓鱼,或是嬉戏玩耍。
  
  如塔石所述说的一样,此时南鸠江水位是一年当中,最高的时候。但是,是在不断衰减的过程中。
  
  按照以往的经验,在过半个月,江面将会大幅降低,虽然不至于显露出白石暗中的巨石,但大船在这里行驶,必定会触碰到巨石沉没!
  
  思机发相信,明军刚刚经历过一次大胜,军队的士气正盛,一些将领,极有可能产生一种骄傲的情绪,不在将自己与手下的军队放在眼里。
  
  行军打仗,最忌讳轻敌。一旦明军的统帅,也就是沐斌也有了这种情绪的话,那么在白石暗这里的战斗,己方必定会取得胜利。
  
  “塔石将军想到的果然是好计策!即刻下令封锁城池,只许进不许出!就算明军的细作混入城中,打探到白石暗的消息,本绍法也要让他无法传递回去消息!”
  
  既然知道了白石暗的重要性,那么思机发要做的,就是尽全力保守住这个秘密。不能像“难见天”山上的小路一样,也被明军所知晓。
  
  “绍法安排妥当,末将佩服!不过绍法,此计虽妙,可以战胜明军,但这只是局部的胜利,最多就是多杀一些明军,衰减明军的士气,对于整个大局的影响不会太大!
  
  所以末将以为,若想成功击退明军,现在看来,紧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依末将浅见,我们应该求援!”
  
  塔石所说的道理,思机发完全明白。就算在白石暗能够重创明军,但对于二十万明军来说,这种创伤并不是伤筋动骨的!
  
  只要明军整军备战,恢复士气之下,不在白石暗这个地方继续与己方纠缠。那么仅凭一个孟拱城,想要打败明军,还是极其困难的!
  
  在这一点上,思机发与塔石所想还是一致的!
  
  不过,见塔石提到求援二字,思机发却有一些糊涂了!
  
  思机发知道,放眼望去,自己可以依靠的或许也就只有背后的缅甸了。
  
  但是,缅甸这边对大明甚是畏惧,从他们献出自己的父亲思任发就可以知道。
  
  思机发敢确定,缅甸人是绝对不会帮助自己,得罪大明朝廷。那么除了缅甸外,自己可以求援的还有谁那?
  
  北方的蒙古人,最近倒是和大明的关系有些紧张。不过,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
  
  就算思机发有本事,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联系上北方的蒙古人。那蒙古人也未必就会马上答应。
  
  就算蒙古人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决定帮助自己,那蒙古骑兵从北方杀到这边,速度再快,也不能在半个月时间赶到。更别说他们根本也不可能穿越大明的大部分疆土,来帮助自己!
  
  所以,在思机发看来,目前这个形势下,根本就不可能有人来帮助自己。他不知道塔石提出这个建议究竟是什么意思。
  
  “塔石将军,如果有人可求的话,本绍法也不至于孤立无援,和明军死战了!将军不会想让本绍法去求缅甸人吧?”
  
  听到思机发所言,塔石知道绍法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连忙解释道:“缅甸人自然靠不住,末将所想的也不是他们!
  
  绍法,离我们最近的可不只是缅甸人!难道绍法忘记大越人了吗?”
  
  塔石话音落下,思机发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明悟之色。心里也升起喜悦之情!
  
  大越人,指的自然就是大越王国!
  
  这大越王国位于安南,在明成祖之时,此地落入明军手中,大明改安南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标志着这里证实成为大明的一个省份!
  
  虽然安南人亡了国,当地的贵族还是百姓,都从未放弃过复国的努力,但碍于明王朝的强大,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
  
  不过,到了明宣宗之时,由于宣宗皇帝的性格,以及受到总兵官柳升的失败所影响。
  
  宣宗皇帝不顾朝臣的反对,竟然下令明军撤出安南,并且废除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得安南人黎利成功复国,国号大越!
  
  尽管安南人成功复国,大越王室也接受了名朝廷的册封,但是安南人骨子里,对大明人还是有着一种偏执与仇恨。
  
  特别是大越国经过太祖太宗两位君王的治理,国力还算强盛,这就越发增添了安南人的信心,有些人竟然生出了想要找大明复仇的想法。
  
  如果思机发可以联系到大越王国内,那些主张向大明复仇的大臣,取得他们的支持,那么从大越国求来援兵,援助自己的话,完全有希望解开这个危局。
  
  “原来塔石将军说的是大越国!不过塔石将军,本绍法听说,那大越国的君主不过是个五岁的娃娃。而且我们和他们的大臣又没有过交集,这些人会同意帮助我们吗?”
  
  见思机发询问,塔石连忙解释道:“绍法放心,末将有一个远房亲戚,就在大越国的国都生活。
  
  此人结交广泛,与大越国很多朝臣的关系都很好!那大越国的国君虽然年轻,但权力都掌握在太后的手中。
  
  绍法可以修书一封,找一个可靠之人交到我这亲戚的手中。让其联络大越国的朝臣,相信大越国应该会帮助我们的!”
  
  既然塔石有这么一个便利的条件,且不说大越国会不会帮助自己,尝试一下总归是没有任何损失的。
  
  不过,料想明军最多半月就会发动对孟拱城的攻势,能否坚持到大越国出兵帮忙,倒是成了一个问题。
  
  “塔石将军的计策虽好,但时间对我们来说太紧张了!这样,我们必须要为自己争取时间,尽量拖延到大越国出兵帮助我们!
  
  本绍法现在就修书,不仅如此,本绍法的想法是,要尽量拖延明军!我们可以派出一部分战船,袭扰明军,尽量拖延时间!”
  
  尽管派出战船袭扰明军,必定会遭受到一些损失。但当务之急是要拖延明军,为了能够等到大越国的援军,这些损失也是有必要付出的!
  
  商量好了对策,思机发就写好了求援的书信,并且备好金银珠宝,由可靠之人送往大越国,争取笼络大越国朝臣!
  
  而在孟拱城城内,一场屠杀已经开始了。
  
  受到波及的人数众多,被斩首者更是达到了数千之众。一时之间,孟拱城内人心惶惶,百姓们更是足不出户,生怕惹到麻烦引来杀身之祸!
  
  一连三日,思机发接连派出战船,出孟拱城水寨,袭扰明军。
  
  和思机发预料的一样,虽然水军遭到了明军炮火的打击,有了一些损失,但确实延缓了明军拼接战船的速度!
  
  思机发的行为,自然引来了国公爷的警觉,他立即召集郭准与诸位将领,在大帐内商量对策。
  
  此时国公爷站在帅帐内,望着郭准与一干将领,疑惑的问道:“这三日的情况,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
  
  思贼不断派出战船攻打我军,虽然遭到了我军还击,但并没有停止的意思。不知道诸位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见国公爷询问,一名中年将领不屑的回道:“大将军不必忧心!料想贼军丢了‘难见天’与白虎滩两处险地,自然不能甘心。
  
  所以想要偷袭我军,找到夺回险地的办法罢了!此等微末伎俩,根本就不足为惧!”
  
  中年将领的说法,代表了众多将军的意见。
  
  那中年将军话音落下后,其余的将领纷纷发言。大部分将领都认为,这是思贼垂死挣扎的举动罢了!
  
  与诸位将军不同,国公爷毕竟跟随沐晟征战多年,更是和思任发交手很多次。
  
  出于小心谨慎,且对思机发的了解,国公爷和大家的想法倒是不同。
  
  “诸将所言也有道理,不过行军打仗最忌轻敌。那思机发狡诈异常且诡计多端,我们切莫不能大意!
  
  奉惠,你是怎么看的?”
  
  奉惠是杨子善的表字,此人是军中的经历,也就相当于国公爷的幕僚,专门为国公爷出谋划策之人!
  
  见国公爷询问,杨子善沉思了片刻后谨慎的回道:“卑职倒是与诸位将军的看法不同!
  
  思贼多日派出战船出击,虽然来势汹汹,但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我军刚刚开始炮击,这些贼军们就退却了!
  
  而且卑职观察到,贼军每次前来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奔着我们正在拼装的战船而来!
  
  所以卑职认为,贼军这种行为并不是挑衅,也不是为了报复,更不可能是为了夺回两处险地。看架势,倒有些是袭扰的味道!”
  
  这杨子善足智多谋遇事冷静,是国公爷较为依仗的谋臣。
  
  当然,杨子善并不在国公府供职,而是在云南总兵官府内为国公爷服务。
  
  杨子善的想法,和国公爷不谋而合。国公爷也不认为,逆贼此举是为了夺回险地,反而是为了袭扰明军,疲惫明军的!
  
  “这还有什么好想的!既然是袭扰我军,那就是想让我军疲惫!
  
  可怜思机发这逆贼真的是天真!我十三万大军士气高涨,怎么是他想要疲惫,就可以疲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