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怎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 第16章购买物资
  杨晚想着多囤粮,但也不可能一下子买空一个店,会引来别人的猜忌,最好是每个粮油店都买一些。
  
  于是几人把镇上所有粮油店都光顾了一遍,手上能用的银子留下买衣服和棉被的钱其他全买了粮食。
  
  杨晚请店家把粮食送到镇口,结清银钱后在没人注意的时候迅速收进空间。
  
  几人又来到成衣铺,他们身上的衣服实在太破,买布回去做衣服太耗时间,干脆就买成衣,再买些布回去做些小样的。
  
  成衣铺卖的大多是粗布衣服,好的细棉布衣服只有几套,毕竟一个小镇上来消费的大多是周围的村民,都是穷苦人家,买粗布的多。
  
  粗布衣服200文一套,细棉布衣服500文一套,棉被按斤卖,有新棉和旧棉之分,新棉200文一斤,旧棉100文一斤。
  
  听了这价格,杨晚都忍不住咋舌,怪不得古人舍不得买衣服,打满补丁都舍不得扔,普通人家一年下来都不一定买得起几件。
  
  棉被更是,按这个价格,买一床十斤的新棉被就要花二两银子,旧棉被一两银子,怪不得有些人家一辈子就一床棉被,盖到泛黄发硬都舍不得扔。
  
  早知道进成衣铺要花费这多,一开始就该来这,省了兑散银的麻烦。
  
  现在是秋天,虽然中午很热但早晚都有些凉意,杨晚狠了狠心买了四床十斤的新棉被,又每人买了两套细棉布衣服,包括大丫和三宝的。
  
  这一算下来就花了十三两银子,又在店买了几匹布,几双鞋,统共在店花了小二十两银子,加上买粮油的,这一趟出来就差不多花了三十两。
  
  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店的老板娘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一年到头都遇不上几个这样大的客户。
  
  可惜店做好的棉被只有两床,剩下的两床得等两天时间,老板热情的说到时候给我们送过去,杨晚想想还是自己来拿比较好。
  
  等一切置办好,老板娘招呼伙计给他们送到了镇口,杨晚拒绝了他送货到家的服务,等人走远就全收进了空间。
  
  几人手上只提了几斤糙米和黑面往回走。
  
  原本可以绕开村中心的路,从小路悄无声息的回家,但杨晚想了想还是带着冯氏等人从村中心走。
  
  “娘,我们孤儿寡母的,又住的偏僻。难免会遭小人惦记,咱们就提这些东西走一遭,免得有人打我们主意。”
  
  冯氏赞同的点点头,“还是三丫想的周到。”
  
  几人就这样从村中心穿过,见到的人都纷纷同情的看着他们。
  
  “唉,这老杨家真不厚道,分了二房的出来又不给口粮,他们手上提的粮食能吃几天。”
  
  “这算什,我听说那钱老太连他们换洗的破衣服都不给他们,啧啧,那二宝好歹是个男孙,是支香火,搁别人家宝贝还来不及呢,她是巴不得饿死他们。”
  
  “哎哟,人家不还有个读书的大孙子吗?听说过两月就要下场考试了,难保人家考个秀才回来呢!”
  
  “秀才哪有那好考,这十八村的也就清溪村那边有个老秀才,还是考了多年才考上的,杨大宝这小小年纪想考上怕是祖坟着火了都不敢这想。”
  
  旁边的人伸手拽了一下说这话的人:“别乱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说这话被钱氏听见了还不到你家门口指著骂?”
  
  那人想了想钱氏的嘴脸,讪讪的不说话了。
  
  在众人的窃窃私语中,杨晚几人走出了村中心。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快五六点钟,大丫又打扫了一遍卫生,在老杨家的时候有干不完的活,突然没事干她还有些不习惯。
  
  一家人关上院门,开始清点战利品。
  
  “这是给大姐买的衣服鞋子。”
  
  “这是二宝的,这是娘的。”
  
  “这是咱们的铺盖……”
  
  杨晚一样一样往外掏,粮食还将就放空间,只在厨房放些糙米和黑面。
  
  “这是给三宝买的衣服鞋子,咱们明早就给三宝送去。”
  
  上次见三宝,感觉他怪怪的,杨晚想亲自确认他过的好才行。
  
  “今天我下厨,咱们好好吃一顿,庆祝我们搬新家。”
  
  厨房,大丫帮忙烧火,杨晚负责掌勺。
  
  厨房就一个灶台,煮了米饭再炒菜会耽误很长时间,杨晚干脆从空间掏出电饭煲和电小二(储电器,可作为电源使用),插上电开始煮饭。
  
  又从空间拿出处理好的鸡三下五除二剁好,起锅烧油。
  
  放鸡块炒至水分挥发,油水从混浊到清澈捞出,底油加特制的粑辣椒,草果,桂皮豆瓣酱,蒜粒炒香。
  
  倒入鸡块,加一碗清水,加盐酱油鸡精调味,小火再煮上半小时,杨晚加了些土豆块进去,到时候吸满汤汁的土豆块比鸡肉还好吃,最后撒上蒜叶出锅。
  
  厨房的香味传出老远,二宝一直扒在房门外流口水,眼巴巴的看着。
  
  连一向克制的冯氏都忍不住咽了好几次口水。
  
  二宝实在受不了了,开口问道:“二姐,好了没啊?”
  
  杨晚笑看着他:“快了,馋了?”
  
  “嗯,受不了了,可以给我一小块尝尝吗?”二宝可怜巴巴的看着杨晚。
  
  杨晚失笑,没忍心拒绝,朝锅夹了块鸡肉递给他:“小心烫。”
  
  二宝乐滋滋的接过,立马就塞进嘴,烫的他龇牙咧嘴的,又舍不得吐出来。
  
  含糊道:“好香,二姐真好!”
  
  这小子比她刚来老杨家的时候活泼了很多,那时候他脸上只有干活的麻木,没有小孩的精气神像个小老头。
  
  这地方的人们也能吃辣,不过不是辣椒,是茱萸,姜和花椒一类的辣,像辣椒这样的作物还没传进来。
  
  冯氏他们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新口味,饭煮好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吃起来。
  
  雪白的米饭配上香辣的鸡肉和入了味的土豆简直不要太下饭!
  
  在这个人人喝稀粥的村他们居然能吃上一碗干米饭,还有肉吃,要是让人知道了还不眼红死。
  
  他们住的偏僻,但香味还是飘得老远,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肉的农家人闻到肉香味,都纷纷出门张望,都没往住在山脚下的杨晚一家想。
  
  毕竟他们今天在村逛了一圈,穷的吃黑面糊糊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