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秋收,村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秋收的成果直接决定了未来一年会不会挨饿,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杨晚家没有田地,秋收的繁忙自然与她无关,她还颇有闲心的到处逛。
  
  家养了两只小奶狗,是从隔壁村猎户家买来的,猎户家的狗下了崽,冯氏去接明泽明韬下学的时候顺便买了来。
  
  杨晚带着两只小狗满村跑。
  
  路过杨铁柱家田地的时候就见杨铁柱躺树荫下,指挥着张氏干活。
  
  张氏一个孕妇,脸累得惨白,没有那个流言之前,杨铁柱是断不会让张氏下地的,天天好吃好喝的养著张氏,指望她给他生个儿子。
  
  可出了流言之后,杨铁柱心梗著根刺,又担心孩子不是他的,他白白给人养儿子,又担心万一是自己的,自己磋磨张氏孩子没了咋办。
  
  在一天天的怀疑又否定中度过,对张氏态度自然不好。
  
  如今秋收农忙,他直接带着张氏下地,让张氏自己给自己挣口粮。
  
  张氏有苦说不出,平日和她关系好的妇人都躲着她,生怕她连累自己名声。
  
  村的汉子也离她远远的,生怕挨近了被杨铁柱赖上,到时候有嘴都说不清。
  
  见杨晚路过,杨铁柱忙从地上爬起来笑着打招呼:“侄女儿上哪去啊?”
  
  杨晚表情淡淡的:“到处走走。”
  
  杨铁柱搓着手讨好的说:“侄女儿,三宝最近咋样?过的可还顺心?”
  
  杨晚挑眉,这杨铁柱又想打明韬的主意?
  
  “他在自己家有亲娘照顾著能有什不顺心?叔还是管好自己吧。”
  
  杨铁柱表情讪讪的,“叔就是关心关心,三宝也叫了我一年的爹,我是把他当亲儿子待的。”
  
  三宝现在发达了,有个会做生意的姐姐,听张氏说一日最少挣三两银子,三两银子啊,他要买多少好酒好肉,天天吃肉喝酒都花不完。
  
  听说还被送去读书了,满村子也就杨大宝读过书,现在加上三宝,要是能中秀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就算中不了,以后在镇上或县城做个账房先生也比他们这些在地刨食的强啊。
  
  再加上有个会做生意的姐姐,丫头片子挣够钱了就给点嫁妆嫁出去,家财还不都是三宝两兄弟的。
  
  杨铁柱的眼睛滴溜溜转,要是三宝还认他,张氏这个臭婆娘生不生都无所谓了………
  
  杨晚冷笑出声:“当亲儿子待的?那他那一身的伤怎来的?伤痕到现在还没消呢,叔要不要去看看。”
  
  杨铁柱忙讨好道:“还不是张氏那个毒妇,她趁我不在家虐待三宝,又挑拨我和三宝的父子情,三宝的伤全是她打的,我可没动过手。”
  
  说完他朝地的张氏狠狠啐了一口,“臭婆娘,给老子好好干,干不完老子不打死你。”
  
  张氏脸一白,孩子快五月了,已经显怀,她就这样挺著肚子在地忙活,杨铁柱说会打人不是开玩笑那是真的会打。
  
  “叔还是不要攀亲戚了,你是没动手打他,可你也没护着他,还说把他当亲儿子待,谁家亲爹会眼睁睁看着儿子**?”
  
  “三宝现在过的很好,以后会更好,夫子说他是读书的料,有天赋,假以时日必定高中。”
  
  “到时候光耀的也是我杨家的门楣,与叔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晚就是故意刺激他,是他放任张氏虐待三宝。
  
  他说的好听没动手,但他和张氏都是一路货色,张氏若不动手,时间长了他肯定坐不住,到那时三宝还能不能保住命就难说了。
  
  杨铁柱听得心痒痒,若三宝还是他儿子,那这些富贵都有他一份,他姐姐肯定也会供他读书,帮他娶妻,自己白得个儿子还不用出钱出力。
  
  这好的事全被张氏这个娼妇搅和了!
  
  杨铁柱恨得牙痒痒,等回去定要关着门打张氏一顿,否则这口气出不了。
  
  杨铁柱笑着说:“侄女说的哪话,你们没爹了,三宝肯定还认我这个爹的,你让他和我多走动走动,把误会说开了和和美美的不好?”
  
  “你那算盘珠子都崩我脸上来了,”杨晚一口拒绝,指了指地的张氏说:“你儿子在那,不要随便乱认儿子。”
  
  说完杨晚便走了,两只小奶狗一前一后的跟着她。
  
  杨铁柱脸色一黑,走到地上去就是一巴掌呼张氏脸上,
  
  “你这个搅家精,好好的儿子被你打跑了,连老子的富贵也被你拦了,你就是个丧门星!娼妇!”
  
  张氏连忙护着肚子,这是她唯一的孩子,她受罪没事,可不能伤了他。
  
  旁边地的人看热闹不嫌事大,打着趣说:“杨铁柱可轻点打,别又把儿子打没了!”
  
  “哈哈哈哈………”
  
  众人一阵嘻笑。
  
  杨铁柱闷着头,拿起镰刀开始干起活来。
  
  ………
  
  杨家老宅这边也正忙着秋收,可气氛却是愁云惨淡的。
  
  老杨家有六亩地,以前全靠二房和三房打理著,杨老头也只是秋收的时候出个力。
  
  冯氏和杨三都是勤奋的,打理田地尽心尽力,每年秋收都收获满满,一家人吃完还有余粮。
  
  可今年雨水不足,粮食减产,打理得好还能收回七成。
  
  如今二房三房都分了出去,六亩田地无人打理,杨老头一个人也有心无力,加上杨大又是个摸鱼打混的。
  
  快到秋收的时候,自家粮食的长势远没有别人家的喜人,如今秋收更是难办。
  
  家人手不足,能下地收粮的只有杨老头自己和杨大两人,秦氏,二丫和钱氏要做饭和照顾家的牲畜,杨大宝在镇上读书轻易不会回来。
  
  眼见别人家都快收完开始晒粮了,杨老头急得满嘴火泡。
  
  杨大又开始摸鱼打混,随意找了个地方一躺,开始休息。
  
  杨老头再忍不住抓了把泥块扔了过去:“你居然还躺得下去,粮食不收回家往后一年都要饿肚子,你是要气死老子吗?”
  
  杨大被泥块砸了一脸,吃痛的叫嚷:“急什,粮食在地又不会飞,早一天晚一天有什区别?”
  
  杨老头急得直跺脚,“不赶紧收上来晒干,万一下雨怎办,淋了雨粮食全烂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