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怎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 第220章我爱听八卦
  杨晚挑眉,挺吃惊的,毕竟纳妾不是小事,沈秀才肯定知道,但竟然没阻住他爹纳妾,就挺奇怪的。
  
  黄媒婆神神秘秘的说,“我有渠道,说是沈正纳的那个妾原先是他的外室,两人连孩子都有了,”
  
  “也不知道沈正怎想的,正头娘子生的儿子那争气还在外面乱搞,图什啊?”
  
  “这以后不还要靠着沈秀才养老?也不怕沈秀才记恨他。”
  
  杨晚拧著眉头想了想,觉得沈卓文应该不会坐视不理,这件事怕没这简单。
  
  “是不是还有后续?”杨晚问。
  
  黄媒婆笑着说,“丫头怎知道?前几日那妾室偷盗家中财物托人带去给娘家,被沈正逮个正著。”
  
  “原以为沈夫人会借此将妾室打发了,没想到竟然替那妾室求情,免了妾室罚跪,倒还真将那妾室当作一家人了。”
  
  “真是奇怪,那沈夫人也不像个大度的,怎对妾室倒是宽容了?”
  
  杨晚略一思索便知道沈母在打什主意,但以她的性子是干不出这事的,背后定然少不了沈卓文的指点。
  
  “婶子等著瞧吧,那妾室好不了多久了。”杨晚笃定道。
  
  沈正刚将人纳进来,此时正是新鲜的时候,偷盗自家财物又不是什大罪,
  
  沈正也只是不轻不重的罚跪而已,若沈母揪著不放不仅惹得沈正厌烦,还会让沈正更心疼妾室。
  
  倒不如卖个好,给妾室说说情,沈正会对沈母越发愧疚,对妾室也有了疙瘩。
  
  待下次沈母找著机会给妾室安个更大更要命的罪名时,沈正便不会再无条件相信妾室了。
  
  对此杨晚只能感叹:沈家家门不大,倒是玩得挺花!
  
  黄媒婆笑着说,“你这说,我倒来兴趣了,得好好盯着,等有消息了再来找你聊啊!”
  
  杨晚笑着点头,“婶子有心了,知道我爱听。”
  
  黄媒婆道,“多大点事,干我们这一行,谁家的事都得知道一些,不然怎做生意。”
  
  随即话锋一转打趣道,“丫头也不小了吧?要不要婶子帮你物色物色?”
  
  杨晚连连摆手,笑着说,“不着急不着急,我姐与沈家这一遭我算是看透了,”
  
  “结亲这事不能马虎,谁知道会遇到个什人家,等我遇上合适的,定然劳烦婶子从中说和。”
  
  黄媒婆笑道,“哪有自己找婆家的?”
  
  “不过你说的也对,是不能马虎,能找到合适的最好,找不到也不能耽误了自己,不然年纪大了可不好说亲咯。”
  
  杨晚也不争辩,这时代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
  
  女子到了年纪就得嫁人,大了没嫁定然是有什不可告人的毛病。
  
  她如今快十三岁了,在这个时代确实到了该说亲的年纪,黄媒婆提这一嘴也是出于好心。
  
  丁河提着一筐红艳艳的西红柿在一边静静的等著,
  
  黄媒婆见该聊的聊了,铺子也逐渐忙碌起来便不再多待,起身提过篮子,沉甸甸的,
  
  “丫头,这筐西红柿多少钱?”
  
  杨晚笑着说,“送给婶子吃的,不要钱。”
  
  黄媒婆连忙道,“那哪儿成!你这做生意可要不得。”
  
  杨晚笑着将她推到铺子外边,
  
  “婶子给我说那些趣事,我哪儿好意思要你的钱,以后还要等婶子继续给我说趣事呢。”
  
  “婶子慢走,有好玩的事记得来找我呀!”
  
  黄媒婆不再推辞,应了声之后便喜滋滋的提着篮子走了。
  
  她就喜欢杨晚这样会来事的丫头,又漂亮又伶俐,以后定然能嫁个好婆家。
  
  明泽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见黄媒婆走了之后才凑过来问道,
  
  “二姐干嘛对那个媒婆那好?当初就是她替沈家说和,不然大姐也不会著了沈家的道,还白白送她那多西红柿。”
  
  杨晚解释道,“有句俗话说得好,‘媒婆的嘴,官老爷的腿’意思便是媒婆和官老爷一样,都不是好对付的,”
  
  “与其得罪她不如跟她交好,且黄媒婆可是青阳县有名的媒婆,嘴巴一张一合就能定一个人的好坏,”
  
  “这样的人咱们还是交好为妙,说不得以后能用上呢?”
  
  媒婆这职业吧,说不上多光彩,但绝对是百姓都不想得罪的。
  
  毕竟只要想为自家孩子说到好的姻缘,就得靠媒婆这一张嘴,
  
  若是得罪了,名声什时候坏的都不知道,算是少数能掌握舆论的人。
  
  杨晚又补充道,“还有,咱们开门做生意的,当然要圆滑一些,进门都是客,你再怎不喜欢也得给我笑着。”
  
  “你想想,若是你去别人店买东西,老板对你爱搭不理的,你乐意?”
  
  明泽若有所思的点头,“知道了,是我没考虑周全。”
  
  幸好他没有对媒婆出言不逊,不然若是媒婆出去乱说,
  
  自己倒是不要紧,要是姐姐们的名声被败坏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杨晚在铺子待了几日,估摸著第二批糟辣椒该可以吃了便回了村。
  
  第二批糟辣椒有一百五十坛,抽检了几坛都合格以后,杨晚便招呼人装车运去铺子。
  
  自己则留下来给员工们发工资。
  
  杨晚对着账册,上头清楚记录着每个人这一整月剁了多少辣椒姜蒜,
  
  按照上头的量减去保底要求的量,剩下的就是能多拿到的提成。
  
  杨晚算得很快,因为空间有她的手机,虽然没信号,但计算机功能还是能用的,
  
  不多时每个人该得多少工钱便算了出来。
  
  杨晚叫来管家问,“来福,外头人都到齐了?”
  
  来福恭敬道,“都到齐了,在院子排好队等著。”
  
  杨晚点头,“去告诉她们,我点到名字的进来领钱,没点到的在外头耐心等著。”
  
  来福应下,转身出了屋子。
  
  杨晚并不打算当着众人的面发工钱,那样员工之间容易攀比,容易不平衡。
  
  虽说都是多劳多得,但财不外露,谁也不希望自己的钱被别人惦记着。
  
  准备妥当之后,杨晚开始念名字。
  
  “张桂芳!”
  
  张桂芳四十岁,进屋之后倒没她这个年龄该有的沉稳,搓着手忐忑又期冀地等著,
  
  杨晚道,“你这个月多出保底量八百七十斤,有一千七百四十文钱,加上保底的六百文,”
  
  “你一共可得工钱二两银子并三百四十文,过来领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