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怎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 第107章中间商
  宁川大气都不敢喘,深怕惊扰了杨沐柔。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宁川快要绷不住的时候,杨沐柔抬起了头道,
  
  “好了!”
  
  冯氏看过去,只见原本就不太平整的衣服更加皱了起来,果然如她所料那般,被缝的歪歪扭扭。
  
  冯氏无奈道,“小川,脱下来婶子给你重新缝吧。”
  
  宁川回过神摇头道,“不用了婶子,我觉得挺好的。”
  
  “是吧?还是有人识货的,这不比破著个洞强?”杨沐柔颇为骄傲。
  
  “你也就欺负人家宁川老实,人家那是不想下你面子,你还得意上了!”冯氏笑骂道。
  
  “好了小川,脱下来吧,婶子给你重新缝,真穿这样出去可是会被人笑话的。”
  
  宁川赶紧退了几步摆摆手道:“真不用,婶子我先回去了。”
  
  说罢便匆匆离开了大宅子。
  
  ………
  
  杨晚逛了一圈,正巧遇上杨三背着背篓出来收鸡蛋。
  
  “三叔,一起啊!”杨晚笑着打招呼。
  
  杨三道:“三叔一个人忙得过来,你一个细丫头,回去好好歇著!”
  
  “落户这长时间,我还没好好在村逛过呢,正巧跟着三叔熟悉一下。”杨晚解释道。
  
  杨三点了点头,如今村分了两派,一派是罗仁海为首的本地人,一派是刚落户的难民。
  
  本地人太排外,杨晚一个人在村逛他还真不放心。
  
  杨三昨日收过一次鸡蛋,本地人大多不愿意理他,他带着杨晚径直去昨日愿意卖鸡蛋的几户人家。
  
  杨三敲响院门,开门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娘,
  
  “哟,杨三来啦,你等等,我这就去拿鸡蛋。”
  
  一眨眼的功夫,她便拎了一篮子鸡蛋过来递给杨三,
  
  “给,这是昨日说好的。”
  
  杨三爽快地结了钱道:“王大娘数数,您以后有多少蛋我都收。”
  
  大娘喜滋滋的数着手的铜钱,不用出村就能挣到钱,这种好事怎会不乐意,大娘连连应是。
  
  两人走远之后杨三解释道:“我昨日收鸡蛋时,本地人都不愿意理我,她是个例外。”
  
  “她私底下来问过我,是不是有多少收多少,我答应了,她便让我第二日去找她,看来她应是存了不少鸡蛋。”
  
  杨晚笑道:“这可不是她存的鸡蛋。”
  
  见杨三不解,杨晚便细说道:“罗仁海应该是跟本地人打过招呼,让本地人不得与我们来往。”
  
  “三叔收鸡蛋自然吃了闭门羹,可这个王大娘是个聪明人,罗仁海再如何有威信,跟真金白银比起来自然是财帛更动人心。”
  
  “本地人不愿意卖给你,但却愿意卖给她啊,她做这个中间人,从中间赚些差价还不简单?”
  
  杨晚又接着道:“三叔明日再看,鸡蛋肯定不止这一篮子,她今日不过是用一篮子鸡蛋来试探你呢!”
  
  杨三恍然大悟,“这王大娘真聪明,那咱们还收她鸡蛋吗?”
  
  “收!怎不收,若有必要,三叔还可给她让些利,她这给咱们省了不少事呢!”
  
  “她这样的妙人,咱们得跟她打好关系,说不得以后就能用上。”杨晚道。
  
  两人又在村逛了一圈,果然如杨三所说,本地人见了他们都不带搭理的。
  
  有些甚至在背后朝他们指指点点,杨晚回头看时,又假装无事发生的样子。
  
  杨晚心十分不舒服,在回去的路上有一户人家更是当着他们的面骂道:
  
  “都怪这群外地来的难民,本来我家人口就多,原先可以种二十来亩地勉强糊口,如今他们来了,分了我们的地,害得我家以后要饿肚子!”
  
  杨晚本来不打算理她,他们的到来确实影响了本地人的利益,本地人有怨言也属正常。
  
  可那个妇人越说越难听,“外地来的贱民,怎不死在自己老家,死在路上也行啊!跑来建州祸害人!”
  
  杨晚冷眼看过去,言语平淡却清晰,“什贱民?都是大祁的百姓,谁比谁高贵不成?”
  
  “你家二十来亩地怎来的心没点数吗?那真是你自家的地?地契可有?”
  
  妇人脸色难看,被噎的说不出话来。
  
  “你白占便宜那久,如今不过是把不属于你的田地还回来就受不了了?你有本事大可将地买在自己手,这样谁还能分你田地不成?”
  
  “没本事又爱瞎比比,你不服你去官府闹啊!闹大了看看能不能把你的地闹回来!”
  
  杨晚白了她一眼转身便走,妇人气得跳脚,想上去撕扯杨晚却被身旁的其他妇人拽住,
  
  “别冲动,他们可不是普通难民,没见罗村长都没讨到好吗?咱忍一忍。”
  
  “就是,他们人多,没那好欺负的,咱们别跟他们打交道就是,离他们远些,眼不见,心不烦。”
  
  ………
  
  杨三道:“她们不会真去闹吧?咱们好不容易才种上地。”
  
  杨晚嗤笑一声,“她们若要闹大,罗仁海肯定是第一个出来拦的人,这件事不是她们闹大就能解决的,闹大了指不定是谁倒霉!”
  
  杨三还要去其他村收鸡蛋,杨晚便自己回了家。
  
  翌日。
  
  杨晚带着宁川去刘掌柜的酒楼收木桶。
  
  刘掌柜笑意盈盈的,“丫头,我还以为你昨日会来卖糕点呢,害我好等!”
  
  杨晚笑着解释道:“做糕点费事,需得提前一日准备,我都是隔日再进城。”
  
  刘掌柜点头,赞叹道:“如此美味别致的糕点,确实得花费功夫。”
  
  “你可知前日你送来的一桶糕点我当日便卖完了,昨日还有不少人询问,准备跟我定货,昨日没见着你,我也不敢给他们一个准话。”
  
  杨晚知道自家糕点不会卖不出去,可也没料到会那般紧俏,看来刘掌柜颇有些营销手段。
  
  “你今日带了多少糕点过来?”刘掌柜问。
  
  杨晚道:“也是两桶,因着我们是外来户,对建州百姓的喜好并不了解便没有做多少。”
  
  刘掌柜点头表示理解,“也是,但好东西从来不怕被埋没,你这糕点确实是一绝!”
  
  “你今日带来的所有糕点我都要了,往后若能多做些更好,你能做多少我便要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