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醉压花低正摇落 > 第十四章:写信
  李晴今天安静了许多,也许是知道周生要去战场了,也许不知道。
  
  谁都猜不透李晴的心思。
  
  “公主,过来,吃早饭。”
  
  周生端著碗,走到她的身边。此时李晴正托著下巴望着窗外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哦。”
  
  “怎么了,公主,可有不开心的事情?”
  
  周生觉得自己很适合循循善诱,诱导别人说出他们心里的话,尤其是这个小家伙。
  
  “生生-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这里闷闷的—”李晴指了指自己的胸口,“好像是要丢了东西一样。”
  
  周生的嘴角抽了抽,应该不是说他的,他不是个东西。
  
  “哦,公主,可是丢了什么要紧的?”
  
  “我想想看,没有啊。”李晴吃了一口,小肉脸皱成一团,然后又看看周生,欲言又止。
  
  “公主,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不必跟我遮遮掩掩。”
  
  “生生-那日-你走了,我也是-这样的。”
  
  李晴眼睛只是盯着他,她根本不懂什么是离别,什么是隐藏。
  
  不懂就要问,问自己的小侍卫,就算是自己问错了,他也不会责怪她的。
  
  在听到李晴最后一句的时候,周生突然不想去战场了,管什么恭亲王,管什么大将军,管什么天下百姓,流离失所,浮沉飘摇。
  
  他就是想要留下来,战火纷飞也罢,他最极端的想法,怀里抱着死去的人只能是她。岁月静好也罢,入他周家祖坟的人只能有她。
  
  周生知道自己冲动了,遇见她就想占有她的美好,天真,脆弱。
  
  “公主,放心吧,我十五天就会回来的。这次你可不能在哭鼻子了,你可以给我写信。”
  
  周生最后说了一句写信,成功的引起了李晴的注意力。
  
  “生生,写信是什么?”
  
  周生向李晴解释道,信件就是传送两个相亲相爱的人的一种方式,如果李晴在信上面写的话,周生即使不在她面前,他也会知道。
  
  “这么好,好神奇。”李晴当初不知道,没有人告诉过她,于是李晴缠着周生教她写信。
  
  所以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周生什么也没干,就在书房里教李晴写了两个字,周生。
  
  虽然当初在上元节的那天,李晴已经学过了,但是没办法人家的记性不好,这次李晴再三向周生保证,自己一定要用功学习,“放心吧,生生,我一定不会忘记的。”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是周生教完了她之后,喃喃的在嘴边说的一句话。
  
  李晴问他什么意思,他说,公主长的真好看,只是可惜,有十五天的时候看不到了。
  
  某人丝毫不怀疑周生嘴里所说的真相,在她心里,周生的话就是对的,做的事都是好的,只要是谁反对,统统不听。
  
  这个时候就感慨李晴还好是个傻子萌萌的公主,如果是个有权有势的,谁说自己心上人一句不好,早就人头落地了。
  
  周生看着小家伙脸上浮出的红晕,心满意足的笑出声来,有些忧伤难过的词,他不想让公主沾染上,她应该是纯粹的,快乐自由的,无忧无虑的。
  
  第二天一早,周生原本是想给李晴打声招呼的,但是怕吵醒她,会哭,自己就不忍心走了。于是趁着黎明的时候带着大军向前线出发了。
  
  日上三竿,李晴缓缓的起身,觉得今天没有什么不一样,等到吃饭的时候,她才想起来一直在自己身边伺候的小侍卫说是要出去十五天。
  
  “兮儿,十五天是多久啊?”
  
  李晴记得周生当初教她时说过,自己手上的一共是十个手指头。
  
  “一天。”李晴跑出去在树上刻着一字,她用自己的方式笨拙的记录着周生归来的日期。
  
  周生说过,不会骗她的。
  
  李晴想给周生写信了,于是让兮儿在旁边研磨。
  
  “兮儿,你说我给生生-写的-信,他会收得到吗?”
  
  周生垂著小脑袋一会儿一迷瞪,一会一摇晃。
  
  “公主,你写的信,周丞相自然是会收到的。”兮儿想以周生这种宠妻的速度,肯定会收到,就算收不到也要想尽各种办法去收到。
  
  毕竟这是公主第一次的信。
  
  “兮儿,我在信上写,生生,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兮儿忍不住提醒李晴,“公主,丞相不是说了吗?十五天就会回来,你刚才还在树上刻字呢,你忘记了吗?”
  
  李晴呆呆的一笑,不好意思挠挠头,“我忘记了。”
  
  谁知道李晴下笔的时候,还是写的,“生生,回来,时候。”
  
  六个字,而且署名也没有,不过看着字体多半丞相会熟悉,毕竟是他一字一字教出来的学生。
  
  周生接到这封家里来的信件的时候,是空白信封,上面没有写字,但是因为送信的人特意报上了周丞相的大名,所以谁都不敢耽误,赶紧把这封信送到周生的手里。
  
  他还没有出关,就收到了李晴的信件。
  
  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于是乎,打开来看的时候,洋洋洒洒六个大字,周生轻声读著,“哈哈,这个小家伙,完全把我交给她的写法忘得一干二净。”
  
  英姿飒爽的脸上尽是愉悦之情,同时周生的眼底出现一股寒意,“十五天的日程应该提前结束了。”
  
  这回大家都知道了,糟糕,丞相这是要发怒了。
  
  不过刚开始还嬉皮笑脸的,怎么现在一脸严肃啊,这是同一个人吗?
  
  士兵们一个个脸上谜之问号。
  
  紧接着京城里面,周丞相一走,立即就有人批判他,说他是完全的享乐主义,哪个打仗的向他一样,带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十个箱子拉都拉不完,而且还带那么多牛羊肉以及酒水,这不是去打仗的,这是去游玩了。
  
  一大批人成群结伴,懒懒散散。
  
  “够了,哀家相信周丞相这么做肯定有他的主张,再说了,当初哀家问你们的意思时,你们连个屁都不放,现在有人去了,怎么这么积极啊。”
  
  见太后这次也向着周生说话,文官们个个没有了言语,当初想站队的人纷纷站到了周生的队伍里,瞬间引起朝中人耿直的人以及各位将军的严重不满。
  
  他们当初也是上过战场,实打实的夺过战功的,怎么都没有享受过这么好的待遇。
  
  虽然说现在用不到他们了,廉颇老矣,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还在前线吃紧,而那个周生只会耍耍嘴皮子,吹吹牛罢了,哪一点比得上他们。
  
  不过现在没有反映出来,大家顶多是私下聚会发点牢骚。
  
  却不知道他们的谈话,早就被龚太后知道了,对这一切的开始,龚太后可是满意的很。
  
  周生到前线的时候,望舒接连败北,虽然他们在朝堂上水火不容,但是在外敌面前,二人还是同仇敌忾,商量著怎么把恭亲王救出来,然后再把土地抢过来。
  
  国家的领土,一点也不能少。
  
  这是周生以及望舒他们功臣派一贯的想法。
  
  “冬郎,我跟你说,恭亲王就是一个啥也不懂的毛头小子,他以为有太后做靠山就了不起,不听军中指挥,带着队伍直接在天黑的时候冲向敌方部落,被人家一网打尽,杀的片甲不留。”望舒感觉说到最后实在是太憋屈了,接连骂着恭亲王好几个王八蛋。
  
  对于他这种想法,周生没有阻止。
  
  实际上,如果不是现在大局未定,他早就与龚太后撕破脸皮了,哪里还要来救什么恭亲王。
  
  “这个龚富实在太不成气候了,比梁王还有龚太后的侄子,龚随差劲太多了。”
  
  “是啊,梁王虽然远在边境,但是我与他有过几次交谈,发现他的心机深沉,常常可以以退为进,脱颖而出。而龚随他脾气耿直,却也对景家的江山表现得忠心耿耿,并不像龚家其他人都是些吹毛求疵得败类。”
  
  败类,两个字比王八蛋更让人唾弃。
  
  望舒不明所以,是龚亲王当初再在京城得时候得罪过周生吗?
  
  他对龚富的评价比自己对龚富的评价还要差劲。
  
  “知我者,冬郎也。”
  
  望舒端起酒壶就要去敬周生,周生不知道该不该接他这杯酒,他之所以对龚富嫌弃的要死,并不是因为望舒,而是因为他家里还有一个小可爱在没日没夜的思念著自己。
  
  一想起李晴的笑脸,周生就觉得醉了。
  
  “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冬郎,你糊涂了吧,说的些什么酸溜溜的,驴唇不对马嘴。”
  
  望舒喝大发了,被人搀著来到了营帐里,周生来了,他终于可以放松一会儿好好睡个觉了。
  
  他这些日子压根没有闲着,一方面派使者去和匈奴人盘旋,让他们放了恭亲王,另一方面又得出兵去和匈奴人作战,还得分出一部分精神来求太后尽快想办法。
  
  还好,来人了,来的不是窝囊废,来的是大名鼎鼎神机妙算得周生。
  
  想当初他屡出奇计把景帝三番五次从敌营中营救了出来,这一次同样不是什么难事。
  
  望舒自知在文学造诣上比不过周生,所以就想曲折救自己一下,做人嘛别那么难看。
  
  谁知道,太后给了他个拖后腿得猪队友,这下想去南晟阁炫耀一下得资格也没有了。
  
  周生收拾妥当一番,没有直接去见单于,而是拐了个弯,去求见得是单于得爱妻。
  
  这位阏氏大概有四十岁左右,而且打扮得艳丽多彩,让人在人群中一眼就能看到她的不一样。
  
  “参见阏氏,下官是景朝来的使者,周生。”
  
  周生不卑不亢的做了一番自我介绍,阏氏听到外面有景朝使者求见的时候就感到异常惊讶,恐怕是有什么阴谋,但是在听到是周丞相的时候,脸色变得就不一样了,当初很久之前,单于就和她商量过说是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景朝的可用之才,周生,但是被人抢先了一步,他们匈奴人怎么甘心做小,此事之后就不了了之。
  
  “周丞相,今日到访,是为了龚亲王的事情吗?”
  
  没有把周生拉出去斩了,是个好的开头。
  
  “正是,阏氏聪明伶俐,想必知道下官要说的是什么。”
  
  “既然这样,周丞相,我们之间就没有什么好商谈了,我从不管单于的事情。”
  
  周生没有急于提到龚亲王,而是换了个法子,对阏氏说,“想必您知道这恭亲王在我们景朝是什么身份了,他深受太后喜爱,而且打过的胜仗很多,实不相瞒,眼下我景朝除了他就没有什么武将了,如果单于把他杀了,那么攻打下景朝的日子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