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玉渊错:嫡女的快意人生 > 第216章叶家
  第216章叶家
  
  谢家是什么门第?
  
  谢家自出了个谢探花,又有一个中了进士的谢大少爷,这才在京中有了些小小的名气。
  但有名气又怎样,还得看官位高不高。
  
  谢家最高的官,也就谢二爷这个五品小官,还因为宠妾灭妻的事情,被御史台弹劾了。
  
  这样的门第就算放在扬州府,也只是个二等,更何况天子脚下,名门贵族,王侯将相云集。
  
  谢家连世家贵勋的边都沾不上。
  
  当年,谢府嫡出的谢大小姐也只嫁了个苏州知府的嫡长子,这天大的喜事如何能落在既无身份,又无长相的谢玉湖身上?
  
  天上不会无缘无故的掉馅饼,这事若没有猫腻,那承恩公的当家人一定是脑袋被门夹了。
  
  国公之家的当家人,脑袋被门夹的可能性很小,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叶允身上定有什么难言之隐。
  
  顾氏刚把媒人送走,立刻就派了孙平家的去四下打听。
  
  这一打听,打听出来两个版本,哪个版本都把顾氏吓了个半死。
  
  承恩公叶昌平今年四十有三,发妻周氏生下二子二女后,生病西去。
  
  叶昌平为妻子守了一年半,继娶了永昌侯的小女儿沈玉珠为续弦。
  
  沈玉珠,人如其名,长得如玉似珠。
  
  叶昌平娶回家后,爱不释手,连发妻是谁都忘得一干二净,性子来了,白日里关起门来做一场,也是常有的事儿。
  
  再加上这沈玉珠比男人要小十来岁,叶昌平疼她,就像疼女儿似的。
  
  这一恩爱,便恩爱了七八年。
  
  奇怪的是,叶昌平恨不得天天死在老婆身上,偏偏这八年来,沈玉珠连个一男半女都没有怀上。
  
  八年后,叶昌平受命镇守西北,沈氏做为当家主母,还有一府人要料理,自然不能跟着男人赴任。
  
  一个没有儿女相缠,又没有男人侍候的少妇,自然而然觉得长夜漫漫,深闺寂寞,一来二去就和叶允勾搭上了。
  
  这为第一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是叶允从小没有生母,由二姐叶清看顾长大,姐弟两个相亲相爱,好的跟一个人似的。
  
  叶清出嫁,叶允绝食三天,死活不让姐姐出门子,有传言说,姐弟两个常常混在一室,同吃同睡。
  
  顾氏听罢,心里嚎了声“我的个亲娘哎”,一个说勾搭后母,一个说勾搭胞姐,这承恩公府莫非是淫窝不成,真他娘的乱啊。
  
  顾氏一拍大腿,这样的人家,就算富贵顶了天,怎么能把自己清凌凌的女儿嫁过去。
  
  夜间,顾氏和男人一商量,打定主意要把这门亲事给回了去。
  
  就在这时,老爷,太太把夫妻二人叫到了跟前,说要商议二孙女的婚事。
  
  大房夫妻立刻穿妥了衣服赶到福寿堂。
  
  顾氏一看谢老二也在,心里不知道为何,咯噔咯噔了几下。
  
  谢府已经分家,按道理来说,大房的婚事谢二爷远远瞧着就好了,不应该掺和在当中。
  
  他这大半夜的跑来,不会有好事吧。
  
  新
  谢老爷见人都到齐了,问道:“承恩公府的婚事,你们夫妻俩是怎么打算的?”
  
  谢大爷瞄了顾氏一眼,顾氏忙道:“我和大爷商量过了,高门大户的,咱们可攀不起,不如找个小门小户的殷实人家嫁了。”
  
  “糊涂!”
  
  谢老爷一拍桌子,“这门亲事,我看着可行,二丫头是庶出,庶出的女儿嫁给嫡子,那是这丫头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谢太太眼中精光一闪,帮腔道:“老爷说得对,人家是国公府,什么样的媳妇找不到,若不是老二和平王府的人有些牵扯,这亲事哪里轮得到咱们谢府。”
  
  顾氏一听这话,心里明镜儿似的。
  
  怪不得好好的,承恩公府就看中了谢家,原来是老二在当中牵的线,搭的桥。
  
  “那可真是多谢二弟弟了,只是这么好的好事,二弟怎么也不为自己的两个女儿想想?”顾氏素来精明,一下子把皮球反踢了过去。
  
  谢二爷心中冷哼一声,妇道人家,跟你说了也不懂。
  
  “叶公子今年弱冠之龄,正好和二小姐相配。”
  
  我呸!
  
  你是舍不得你两个女儿守活寡吧!
  
  顾氏听着这冠冕堂皇的理由,忙用眼睛瞪了瞪自家男人,心道:你是死人吗,好歹说一句啊。
  
  谢老大接到老婆的瞪眼,正要开口说话,谢二爷又开了口。
  
  “大哥,大嫂,今日朝上白大将军告老还乡的奏章已经批下来了,西北叶家独大,平王这些年在朝中的势力,你们也是知道的,这门亲事如果推了,后果怎么样,大哥大嫂心里要有数。大少爷刚入官场,为官之道,在于谋人。”
  
  什么?
  
  什么?
  
  顾氏眨了几下眼睛,听老二的意思是,如果自己不答应这门亲事,儿子在官场上就混不下去了?
  
  谢老二瞧着顾氏那副呆愣样,讥讽道:“不是我向着叶府说话,这门亲事做成了,别说是大侄子的前程,就是大女婿的前程也不在话下。余家捐点钱,平王那头通通路子,还要考什么进士。”
  
  谢太太幽幽接话:“老大,老大媳妇,你们这辈子的富贵就在眼前,别做糊涂事啊。”
  
  这话,实实在在戳了顾氏的心上。
  
  女儿嫁到余家好几年,一直被婆婆压着,日子不好过!这次女婿名落孙山,余家人就更瞧不起这一房,如果女婿能捐个官……可一想到二丫头,又觉得心下不忍。
  
  “太太,二弟,这可是姑娘家一辈子的事情,几十年呢,总得给她找个贴心的吧。”
  
  “哼!”
  
  谢太太冷笑一声:“什么贴心不贴心,还不如银子,权势握在手上来得实在些。”
  
  谢二爷正色道:“大哥,大嫂,外头的那些风言风语岂能相信,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大侄子的前程,可比一个庶女重要的多。”
  
  顾氏没辙了,拿眼睛去看大爷。
  
  谢大爷其实听到儿子的前程时,心里早就松动了,一个庶女而已,金枝玉叶的把她养这么大,不就是为了家族奉献的吗。
  
  他起身,装模作样抚了抚胡子,叹了口气道:“儿子虽然有些舍不得,但父亲母亲的话,还是要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