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沉浮故事 > 第一章1942
  有的人生如水,平平淡淡;有的人生似酒,热热烈烈;而他的人生像窗外投来的石子,砸碎了厨房的油盐酱醋,他慌乱的捧起来,舔了舔,已经说不出是什味道…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初夏,天气逐渐温热,那时的我还是徐州师范学院的学生,即将毕业,结业论文依然没有着落,中文系的学生全被赶出去采风;我们出了校门,沿着公路一路西行,除了漫天的杨树毛子,似乎没有什有趣的风景,行至午间,肚子咕咕作响,偶见一爿小店伫立道旁,我们便折了进去。
  
  
  这间饭店颇为古旧,一进门儿,一尺柜台上摆放着几坛老酒,旁边是黑色的盏碗,酒渍把台面浸的微黄,几只苍蝇任性的爬来爬去,店家也慵懒的打着哈欠。
  
  
  我们找了个临门的桌子坐下,由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侯,除了我们这一桌,并无其他人吃饭;我们正有说有笑的时侯,门口来了个老头儿,老头儿五六十岁的年纪,皮肤白皙、衣服整洁,和街面上的其他人颇有些不同…
  
  
  老头进得店门,摆出两枚硬币,让店家打了一碗酒,又拿出一只碟子,让店家倒上点酱油;再从兜摸出一只五色的玻璃弹珠,蘸了酱油,就这样一口酱油一口酒的喝着;我看老头颇不寻常,于是就高声对着他喊:“大爷,来一块儿,我请客,咱一块喝个酒…”
  
  
  大爷背着身,头也不回,低声说:“要了一辈子饭了,再好的饭也不想吃了…”
  
  
  听老头这样讲,我更加的疑惑?我接着说:“不吃饭,咱拉拉呱吧…”
  
  
  他转过身来,看我们不像本地人,鼻子上还都架着眼镜,张嘴询问:“你们哪的?”
  
  
  我说:“我们是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的学生,马上毕业了,来乡下采采风…”
  
  
  我趁机反问他:“大爷你说你要了一辈子饭,我看你怎著也不像是要过饭的人…”
  
  
  他顿了顿,仰起头,一气把酒倒进肚腔,又把弹珠收进了口袋,颤巍巍的回忆起了往事…
  
  
  他说:我本不姓李,也不是这儿的人,老家在河南滑县,一个出烧鸡的地方,原本是姓薛,具体大名叫什,现在已经记不清了;只知道,我大概是1936、37年生人,上头有一个哥哥,下边还有两个弟弟;小的时候在那边,家也算是富户,有七八间房子,还有几十亩地。
  
  
  但没过几年,我大概四五岁的时候,老家那边闹饥荒;先是老蒋炸了花园口,家发大水,天天坐在木盆;然后就是大旱,一年多没怎下雨,大坑、小壕没有一滴水,地的土一抓就漏沙,连续三季没收一粒庄稼;后来又起蚂蚱,蚂蚱遮天蔽日的飞,见着啥啃啥,地面连点“青意思”也见不着。
  
  
  就这样连续两三年一粒庄稼也没收,原本家还有点存粮,后来连榆树皮都吃完,再待在家就是个“死”,不得不出去逃荒;在临走前几天,俺爹找到卖烧鸡的张家,把10多亩地和七八间房全抵给了他,就换了一子(北方盛放东西工具)棉种外加一子红薯;还剩了十来亩地,爹想着过了这一阵回来,还能接着种;没想到这一走就死在外面,再也没能回来。
  
  
  具体往哪个方向“逃荒”
  
  
  娘说:“往西走,亲戚朋友都是往西逃的,路上也有个照应。”
  
  
  爹说:“往东走,东边逃荒的人少,要饭也好要;于是我们一家六口儿,开始沿着故黄河一路逃荒要饭。”
  
  
  大哥帮着爹娘往独轮车上搬,先把两个子绑在车厢上,我和大弟弟一左一右的坐上去,又绑了些铺盖;爹在前面套上车绳,大哥在一旁帮父亲推车,娘抱着吃奶的弟弟,就这样一家人就上路了。
  
  
  走了一天,白天还好过,一到晚上西北风刮的像刀子;爹找了个背风的沟,一家人就这样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继续往前走,前几天粮食还能吃个半饱,走了三四天粮食就不敢吃了;全家人每天吃多少都有计划,爹一天给我半块红薯、九粒棉籽,饿得时候不舍得吃,用舌头舔舔,实在饿得不行了,才敢往肚咽。
  
  
  光靠这些粮食早晚得饿死,我就跟着大哥去要饭;要饭要去家有老人和孩子的人家,老人心慈手善,多少给些吃的;别人家吃饭我们就围上去,有的不讲理的,不仅不给吃的,还用棍子打、放狗咬;所以现在谁家再好的饭,也不去吃了,吃白眼食一辈子,再也不想吃了。
  
  
  我这辈子吃的最好吃的一顿饭,是在逃荒的路上;那一天我和大哥像往常一样挨家挨户的去要饭,走到一家门口,一个十三四岁的大丫头坐在门口剥花生,好的她剥开,秕的她就随手扔掉;我捡起扔在地上的秕子,放到嘴甜丝丝的,嚼开,面也有仁,只是小了点,比起黑棉籽好吃还好咽;她扔的紧,我捡的紧,给了大哥一粒,大哥也说好吃。
  
  
  大丫头看我们捡的起劲,一会把秕子扔近,一会又把秕子扔远;我和大哥来回的跑,逗的她哈哈大笑,不一会就捡了一布袋,拿回去给我爹娘吃,爹娘也说好吃。
  
  
  就这样走走停停,走了一个月也没走多远,白天出门要饭,晚上找个沟睡觉,衣服已经一个多月没下身了,蓝棉袄变成了黑棉袄,软棉裤变成了硬棉裤,袖子,胳肢窝的虱子像密密麻麻的的芝麻;又走了十多天,到了黄河的渡口;没有桥,当地人就用骆驼载客,过河一个人要八两麦子,我们家没有麦,说给八两棉种也行;娘不舍得,想着不过河,就在这边要饭;爹坚持说,河对岸年成好一些,还是到河对岸去。
  
  
  娘拗不过,总共花了二斤棉种,好说歹说让我们上了骆驼,车子、子全扔了。爹在另外一个骆驼上,娘抱着**骑着这个骆驼,我和大弟弟在左边儿的筐子,大哥在右边儿的筐子,骑了骆驼就下了河。
  
  
  走到黄河中心的时侯,突然一个浪打来,灾荒年月骆驼也没有力气,连人带骆驼一下就沉了下去;黄河的黄水从鼻子呛到嘴,我拼命的抓住框沿,娘和大哥嗷嗷乱叫,大弟弟抓着我的衣袖子,手一松,一会就没影了;骆驼被水一激,反而有了力气,奋力的游到了对岸;这时侯发现大弟弟已经被水冲的无影无踪。
  
  
  俺娘在那儿呼天抢地的哭,俺爹说:“死的好,在这个年月死人比活人体面。”
  
  
  过了黄河,要饭就比在河对岸好要了,又走了一天,到了河南商丘下面的一个集镇;**没奶喝,身子弱,一岁了还没离开俺娘的怀,头也抬不起来。爹要把孩子扔了,娘不愿意,心想还是送人吧,谁家给口饱饭吃,没准就活过来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哥仨跟着爹上了集,俺爹在俺仨头上插上“草标”,等待“抱孩子”的买主;不一会来了两口子,家边生了四个闺女,就缺个儿子,想着趁着大饥荒,孩子便宜,“抱”个儿子传宗接代。
  
  
  两口子先看看**,又瞅瞅我;**由于没有奶喝,营养不良,皮包着骨头,饿的头歪在一边;按说领孩领小,但看**这样,怕领回去养不活,我虽然也饿的皮包骨头,但天性活波,还有点“生“气,两口子商量了一番,决定把我领回去。
  
  
  最后俺爹给买主讲价,买家给出了十斤小米儿;到了他家之后,就能啃上黑窝窝头了,我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一次能吃六个窝窝头,他们家都吓坏了;虽说我个人吃饱了,但还惦念门外忍饥受冻的一家人,趁买主出门做活,我就往外面扔窝窝头,刚开始扔不过去,就从门缝往外塞,俺爹在门口接应。
  
  
  过了几天,买主觉得这小孩饭量再大,也不可能一顿下去十来个馍馍;就让他大闺女偷偷的看着,这天我又像往常一样拿窝窝头,往门缝塞,正塞著的时侯,他家大闺女冲了出来,把我按在地上。
  
  
  逮了我之后,他们不依不饶;
  
  
  说:“你们这孩子,怎手脚还不干净,说孩子不要了,让爹赔小米。”
  
  
  我爹说:“这点粮食早就吃完了,你打死我,我也拿不出粮食;”
  
  
  买主又看了看弟弟,弟弟这几天吃了点儿粮食,似乎活泛了一些。
  
  
  买主说:你把这个大的领回去,把那个小的给我留下来;于是阴差阳错,**就被留在这,我们全家被连夜赶出了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