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刘禅,匡扶汉室 > 5:三策兴汉中,完胜!(求追读!)
  又是一位重量级人物。
  
  
  刘禅单手一伸,“请。”
  
  
  李严自信一笑,言语点了诸葛亮,有拿刘禅开刀的意思,说道,“公子既说汉中难以发展,却又为何谏言大王定都于此?”
  
  
  诸葛亮和没事人似的。
  
  
  刘禅表现的越出彩,作为老师他越开心。
  
  
  “吾等皆知,汉中疲敝,宛若吸血之虫,侵吞川蜀民生,若再将王都定于此地,岂非加重蜀中压力?”
  
  
  刘禅怅然一笑,答道,“忍一时之痛,而造另一富庶之地,届时汉中蜀地双管齐下,连带荆襄鱼米之地,可为匡扶汉室之基。”
  
  
  川蜀有天府之名,荆襄本是鱼米之乡,若再恢复汉中粮仓之名,再兴汉室,未来可期。
  
  
  这是老刘打下的基业!
  
  
  小刘要尽力守住才是!
  
  
  李严愕然,有点被打动的意思,但转念一想,冷哼一声说道,“公子久居学堂,不知治国之难,汉中之内十室九空,良田荒芜,外有虎狼环伺,曹贼居关中,并未率军返回许昌,大有卷土重来之意。”
  
  
  “公子岂能置大王于内忧外患之汉中之地?”
  
  
  李严叹了口气。
  
  
  他要是再苛责一些,会指著刘禅的鼻子骂他不孝。
  
  
  这话说的在理,得到不少人的支持。
  
  
  席间有人站起身,十分客气一礼,讪讪说道,“正方先生,禅弟不知内政,少闻军事,但其心赤诚,忠孝仁德,断无此等大逆不道之意。”
  
  
  刘禅瞥向那人,无奈一笑。
  
  
  刘封看似为他解围,兄亲弟爱,实际...就是在贬低刘禅。
  
  
  听听。
  
  
  什不知内政,少闻军事。
  
  
  甚至直接上升到大逆不道的层次。
  
  
  多坏人的人参公鸡!
  
  
  在外人眼,参军多年,有勇多功的刘封是不错的接班人。
  
  
  可谁曾想阿斗背负北斗星而来,又有神童之名,关键还是纯正的老刘家的种,封为世子众望所归。
  
  
  只有刘封受伤的世界就达成了。
  
  
  刘封自是不忿,明暗,对刘禅的态度都并不好。
  
  
  如今算是抓住了一次机会。
  
  
  刘禅无视刘封的“开脱”,反而迎著李严的苛责,朗声开口,本公子三策,使汉中三年之内倒退十年景,恢复鼎盛时期。”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饶是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都长大了嘴巴,失去往日淡然姿态。
  
  
  “三年恢复汉中鼎盛时期光景?”
  
  
  他都不敢打包票的。
  
  
  庞统少不得放下裤腿,正襟危坐。
  
  
  “公子切莫开此玩笑。”
  
  
  众人惊呼,难以置信。
  
  
  “汉中此般困境,非国士不能治,非一轮难复兴。”
  
  
  “公子难不成是学那赵括?”
  
  
  李严觉得刘禅是纸上谈兵,在夸夸其谈,将治国理政当做儿戏。
  
  
  三年?
  
  
  就算是十年,汉中也难恢复往日风采。
  
  
  但很快李严就知道自己贪图嘴快,犯了大忌,眼看刘备目露不悦之色,忙给刘禅赔礼道歉。
  
  
  “公子恕罪。”
  
  
  李严的轻视,刘封的打压,刘禅心中冷笑。
  
  
  他的尊严不靠世子这个身份。
  
  
  而要自己争取。
  
  
  殊不知刘备一死,偌大的蜀汉集团彻底沦为派系斗争的修罗场,彻底倒在内斗消耗的闹剧之中。
  
  
  这一切则是因为刘禅太弱,降不住蜀汉内部的龙凤之才。
  
  
  这一场辩论。
  
  
  就是刘禅的正名之战。
  
  
  想到这,刘禅的眼神愈加犀利,环顾群臣,说道,“本公子三策,可解天时地利人和之失。”
  
  
  “父王,诸位先生,若有不妥之处尽管指正。”
  
  
  诸葛亮站出来为自己的学生撑腰,答道,“公子但说无妨,臣洗耳恭听。”
  
  
  庞统亦是如此,收拢轻佻之色,回答道,“臣洗耳恭听。”
  
  
  很快。
  
  
  “臣洗耳恭听。”之句,齐声传来。
  
  
  刘备微微点头,只听得刘禅朗声开口,说道,“正如父王所说,收复东三郡指日可待,汉中既定。”
  
  
  “曹贼居于关中,非有卷土重来之意,而是身心俱疲,损兵折将,粮草不济,又担心父王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关中罢了。”
  
  
  刘禅回身,朝刘备一拜,说道,“父王若能久居汉中,居高临下,时刻有席卷关中之象,岂不是让那曹贼日夜辗转,胆战心惊?”
  
  
  “当初高祖焚烧栈道,是为麻痹项羽,作出无心争夺天下之意,而今父王克服困阻,定都汉中,彰显父王克复中原,恢复汉室之心。”
  
  
  “此举可尽收天下汉臣汉民之心,扭转天时指日可待!”
  
  
  刘禅侃侃而谈,声音稍显稚嫩却铿锵有力。
  
  
  殿内文武,无不惊异。
  
  
  他们纷纷沉思,考证言语逻辑与正确性。
  
  
  刘禅紧接着继续说道。
  
  
  “汉中之地,北通关中,西往陇地,南接巴蜀,东近荆襄,乃北伐枢纽,战略地位凸显无疑。”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靠近荆襄,能够和关二爷有效互动。
  
  
  在这个没有无线电,没有电话的时代,战报信息差个半天都足够要命,何况是十天半个月的路程。
  
  
  “回返成都,虽能安乐,但东出荆襄,北上关中,若有战事,无不需要一月行军,途中耗费巨大,疲兵疲民。”
  
  
  马谡忽然冒出一句,“此言在理。”
  
  
  他的声音虽然有点小,但在针落可闻的殿内却尤为突出。
  
  
  众人寻声看去,吓得马谡赶紧低头,缩了缩脖子。
  
  
  在场之人却无一人反对。
  
  
  刘禅所言。
  
  
  的确在理!
  
  
  “最后。”
  
  
  刘禅深吸一口气,将自己思考了许久的复兴汉中之策托盘而出,“重塑汉中鼎盛,关键在于父王。”
  
  
  众人已然没了刚才的嬉笑,与玩闹之心。
  
  
  全部认真对待,不敢小觑刘禅之言。
  
  
  原以为刘禅是为了表现自己,特立独行。
  
  
  却不曾想刘禅真有东西。
  
  
  “阿斗速速说来。”刘备有些迫不及待,刘禅刚才那句“让曹贼胆战心惊”实实在在说到他的心坎去,“父王该如何做?”
  
  
  刘禅咧嘴一笑,说道,“汉中之弊,在于民少,而父王定都于此,正如旋涡可吸引民众来投。”
  
  
  “首先,父王所在便是王都,群臣皆至,诸位大人府上皆有家眷,奴仆,迁移至此,不出三月可得十万民。”
  
  
  “再有大军在此,迁移士兵家眷于此,可再得十万民!”
  
  
  这不是虚话。
  
  
  刘备账下官吏之多,堪称一绝,一座王城至少也需要千余位官员,外加家眷等也有万余人。
  
  
  每个官员府上或多或少都有奴仆,下人,多的百余人,少的数十人,如此便有近十万人口。
  
  
  五万兵马驻守于此,所吸纳家眷数量保底都是十万以上。
  
  
  众人闻言,神色一亮。
  
  
  刘禅紧接着说道,“父王所在,则为王都,附近之民如巴蜀,西凉陇地,甚至关中之民皆会来投。”
  
  
  “届时父王可颁布吸纳百姓之策,如迁移至此便能免费获得三亩良田,再辅以免税轻税之策,何愁百姓不来?”
  
  
  这一来二去,至少能给汉中凑齐二十万百姓。
  
  
  刘备闻言大喜,一拍桌案,大声笑道,“妙啊!妙啊!阿斗此妙甚计啊!”
  
  
  他们之所以放弃汉中,是因为汉中疲敝,困苦无比。
  
  
  如今刘禅提出了解决之法。
  
  
  刘备岂有退居成都之念。
  
  
  眼见殿内无人反驳,刘备抬起骄傲的下巴看向诸葛亮。
  
  
  后者心领神会,起身说道。
  
  
  “世子所言,定都汉中合天时,地利,人和,臣请王上定都南郑,以安天下汉臣汉民治心!”
  
  
  法正并不反对。
  
  
  李严也无话可说。
  
  
  刘备咧嘴一笑,拍板说道,“既然如此,便改王都为南郑。”
  
  
  “臣附议。”
  
  
  庞统紧跟着起身。
  
  
  “臣也附议。”
  
  
  法正,李严对视一眼,皆是俯首一拜。
  
  
  “臣等也附议。”
  
  
  荆州派,东州派的领袖人物全部答应,此事便是水到渠成,殿内众臣纷纷起身拜倒了一大片。
  
  
  刘禅背负双手,傲然而立,紧张而颤抖的手也彻底安稳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