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其他小说 > 阆苑遗孤 > 第六章永和宫
  司设监的奴才办事极为利索,初入永和宫,廊下已经候了一廷的人,皆是拨给我近身侍奉的宫人。见我上前来,为首的一个侍女将精绣挂帘一掀,殿内的布置登时呈现在眼前,直教我瞠目。
  
  
  一个掌事的宫女邀我正殿入座,见我坐毕,殿外候着的一众奴仆纷纷快步入殿。她毕恭毕敬的跪在上首,带领一众宫人叩头恭迎。本就狭小的殿内,乌压压跪了一地的人。这是她们初次恭迎主子的地方,也是我以后正式接驾的地方。因此布置的格外隆重。
  
  
  正殿被打扫的一尘不染,足下踏的金砖擦拭过后,光可照人。金砖上陈设著几张花梨木镂空雕围屏,正中位置摆放一把紫檀木漆金镂雕宝座,雕刻着云纹的靠背和扶手,宝座旁边放置一柄御制青玉如意,底下安置著梅花式红雕漆嵌玉痰盂盒。窗前放着一个花梨木镶嵌螺钿盆架,架上是极其气派的缠枝花寿字洗脸盆。我不禁惊叹道,“与姚姐姐的咸福宫相比,这哪是一个淑女该有的陈设。若是硬要作比,便是拿鲲鹏来比作斑鸠了。”
  
  
  见我让她们起身说话,掌事的宫女才朝我解释道,“嫣小主现为贵人,景仁宫是照着贵人的摆设修缮的。皇上怕小主吃心,特地嘱咐司设监连着永和宫,一同照着贵人的陈设打造。皇上说今夜不能相伴小主左右,可不能让寝殿内的装饰也落于人后。”
  
  
  话毕,殿前又是一阵寂然,皇宫的森严非寻常百姓家可比。主不问,仆不答。随后我又通过掌事的宫女,略微的认识了众人一通。
  
  
  见掌事的宫女说话总是慢吞吞的,极恭敬的样子。我也不去瞧她,将目光环绕在案几上摆放的新鲜瓜果上。唯有一点让我不解,有一个盘子摆放的竟然不是新鲜的瓜果,我问道,“这是何物?”掌事的宫女忙朝我解释道,“每年自岭南进贡而来的新鲜荔枝,除了大部分按规矩入了太后的药用食谱中,用以补血益气。其余的少部分被尚膳监密渍成果脯,送到各位小主的宫中。”
  
  
  我只听她解释,一双乌黑的眼睛好似苍冥的暮色,从未直视过她,更显威仪。旁边站立的小太监也不敢多问,早已斟上茶来,复又呆呆立在纱窗下,满脸担忧之色,生怕自己家的小主是个极难伺候的主。我初入宫廷,就盛宠优渥,有些脾气也是正常的。
  
  
  还是我首先开口,轻声问掌事的宫女道,“还不知姑娘的名字?”
  
  
  她方敢抬起头来看我,娴熟的福了礼道,“奴婢名为卿黛,是司设监拨给小主的宫女,这位为首的公公乃是小贵子。”
  
  
  “卿本佳黛,好名字。”我笑着望向她,“瞧着姑娘的动作行云流水,很是标准。”
  
  
  卿黛忙道,“奴婢初入宫时,就学了三年的礼法,方能分配到各宫小主跟前伺候。”
  
  
  宫规矩向来严苛,每位小主都要配备一名干练的正七品掌事宫女作为贴身侍女。及其以下是正八品的一等宫女七人,负责端茶倒水等轻活。从八品的二等宫女八人,负责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正九品三等宫女九人,负责烧煤守夜等重活。宫中从五品以上的宫眷才可称为姑姑,只是卿黛的品级不够,宫中的婢女大都称她为卿黛姐姐。
  
  
  就这样正殿塞了满满几十名宫女内监,静候我的训话。我和颜的对她们道,“你们和我以后同在永和宫生活,休要多礼。”旋即又道了声“赏!”
  
  
  众人得了些银两钱财,倒也欢喜。
  
  
  初入宫廷很是紧张,昨日还是温言润语的大家闺秀,今日却被要求摆出威严的主子模样来,只因我成了皇帝身边的妃嫔。正待她们高兴之际,我邃然挑了挑眉间,训诫道,“进了这永和宫,你我便要像亲人般相处。若是来日有人朝你们施以金银,伺机拉拢,你们不免心怀侥幸,想在两头主子那讨个好。这便是不忠,不忠之人我永和宫断不会留。”
  
  
  虽是刚才谢过恩了,诸人手高兴的捧著银子。又听我迎头泼了一碗冷水,面上皆是悻悻,心有戚戚,忙叩首道,“奴婢不敢!”这是恩威并济的好机会,我又施以安慰道,“既为亲人,我这有两句话要送给大家。第一句便是‘善恶随人做,祸福自己招’。你们比我更早入宫,早就知悉了这后宫的一切。身在后宫,想必你们较我更加清楚人情冷暖。我不管其它宫殿的宫女内监如何,我要你们本本分分的做事,若是有人欺负到你们的头上,自然有我替你们做主。若是你们胆敢去欺侮别人,那我也定不轻饶。”
  
  
  我扫了她们一眼,她们不敢看我,都眯着眼睛像是要避开强烈的日光,却又齐声道,“奴婢谨遵小主的教诲。”
  
  
  我徐徐饮了一口茶水,接着道,“这第二句便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见她们半懂不懂,更多的只是傻傻的点头。卿黛上前一步解释道,“小主的意思是,对于那些抢着干重活脏活的,有过失主动承担责任的,便是小主口中的‘躬自厚’。对别人相互谅解宽容,便是‘薄责于人’。若是咱们宫中的人都能这样的话,主仆之间就不会心生嫌隙,互相的埋怨了。”说着倒退一步,朝我福了福礼,请示道,“奴婢妄自菲薄,不知可否转达了小主的意思?”
  
  
  我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问她道,“姑娘可是读过书的?”
  
  
  卿黛道,“奴婢小时候是读过几年的私塾,在小主面前献丑了。”
  
  
  我欣慰的点了点头,含笑对卿黛道,“不愧是我宫的正七品女官!”说着又道,“来日若珍儿言行和举止有何不规范的地方,还望姑娘教一教我。”
  
  
  她一口一个“不敢”。
  
  
  我又道,“扶崧是一直跟随我的,你们以后可要好好相处。”
  
  
  与我眼神交汇时,已是彼此明白。见她很懂事的将掌事宫女让了出来,和颜道,“抚松姑娘是小主的陪嫁丫鬟,理应掌管永和宫的一切杂事。小主没入宫前,咱们永和宫缺少一掌事宫女,因此奴婢这女官也是司设监暂时的意思,并非奴婢本意,待来日交由小主定夺。奴婢早已自降一等,现在是小主跟前的一等宫女。”
  
  
  卿黛的话句句说在我的心坎上,加之她说话和做事都极为老练,因此我也对她刮目相看。
  
  
  忽有内监奏禀道,“重华宫的茹淑女遣人送来了礼物。”
  
  
  我疑惑的道,“我与重华宫从未有过交集,只是方才在大殿之上有过几句口舌罢了。”
  
  
  卿黛道,“既然是茹小主的美意,那咱们不妨收下。宫中的小主初入宫时,互赠礼物也是常有的事。”
  
  
  哪有这简单,旋即明白了过来,她怕是早已醒悟过来,刚在在大殿之上我是故意的被她奚落,让众姐妹看轻,因此特地来送些礼物聊作赔罪。我只是很随意的“嗯”了一声,一名从外头进来的内监呈上来一对青玉手镯。我也不吩咐人回礼,只道了句,“我要歇息片刻,你们且先下去吧。”便由扶崧搀扶著回了后面的寝室。
  
  
  我趁卿黛上前来递茶之际,将她留在身旁给我挽发髻。卿黛心细,注意到我肘腕处的衣服有折痕,用手掌抚著将折痕抹平了。然后给我取下发钿。鎏金的钿子从头上一摘,似卸下了千斤重担。我一看身旁再无她人,就将今日在储秀宫的遭遇说给她听。卿黛瞬间明白了过来,道,“奴婢听闻小主那日在殿前选秀之际,口才了得,颇得皇上赏识,现下又将永和宫陈设成贵人的装饰。沁淑女定是心生嫉妒,想要为难小主,又不愿落人口舌,便以教训姚淑女的方式来敲打小主。”
  
  
  我又问道,“你怎看今天的茹淑女朝我示好?”
  
  
  卿黛道,“奴婢给小主讲个故事吧!”我道,“你说。”随即听她静静道,“小主可曾听闻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东郭先生不知道狼有多坏,让被猎人追捕的狼,躲在自己的口袋。后来狼的本性暴露出来,要伤害他,才感觉到惧怕。”说着又朝我道,“要是东郭先生事先了解了狼,就不会这样做了。”紧接着又道,“重华宫的茹淑女,是咱们不熟悉的人。奴婢还听说她是个从不肯吃亏的人,据她宫服侍的人说,每得她一分的好处,就要忍下加倍的委屈。”
  
  
  我明白了过来,“你的意思是要我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她为人如何。”说着又满意的道,“你是对的,教习姑姑也曾劝诫过我,入宫以后,哪怕是情同手足的姐妹,也不能全抛一片心。”
  
  
  卿黛道,“许是奴婢在宫中待的久了,遇事养成了先看向坏处一面的习惯。奴婢只是觉得预料到将来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提醒对小主不利的形势,这才是奴婢的本分。”
  
  
  我从未将慈宁宫和茹淑女打交道的事情告诉她,她却能明白我的心思。不禁点头道,“你是对的,凡事想到最坏结果,并做好应对准备,当真发生了,自己也不会手足无措,只会坦然面对。”说着又道,“你刚才说了,入宫的小主间互赠礼物是常有的事。既然是互赠,不如就由你来挑一件礼物回赠茹淑女。”
  
  
  一会功夫,双鬓已经挽好。卿黛取过褪下来的这支发簪,道,“不如就把小主头上的这支金簪回给茹淑女。”
  
  
  我微微一笑道,“很好,那就由你替我送去罢。”说着从耳垂上取下一对纯紫水晶吊坠,朝她道,“这是赏你的。”
  
  
  她忙要推诿,我直言道,“姑娘是个聪明人,既然食人俸禄,定要忠人之事。”说着又亲昵的朝她道,“以后少不得姑娘护我周全。”
  
  
  她应了声“是”,又朝我表忠心道,“咱们做奴婢的最要紧的便是忠心主子。小主就算不说,奴婢也知道自己的本分。”
  
  
  我又道,“司设监总管吴宝俸很会选人,传我的意思,赏他几锭金子。”
  
  
  卿黛朝我一笑道,“瞧奴婢都忙晕了头,想必小主从慈宁宫和储秀宫出来,定是还饿著肚子呢。”
  
  
  说着便急忙着人传膳。
  
  
  午膳只吃了一点,晚膳也是皇帝特地吩咐的,内监们贴著宫门站着,从寝殿外的门坎儿开始,几十个人排了满满一庭院,一直到永和宫的大门坎儿为止,依次往桌子上献菜。
  
  
  大婚之夜没有夫君伴在左右,我无心用膳,只挥了挥手让他们都撤了下去。
  
  
  是夜大雨,我站在屋檐下暗自伤神,扶崧见我闷闷站在屋檐下,试探著道,“小主,还是吃一点吧?”
  
  
  我只是摇了摇头,对着影子唱起了昆曲,只因教习姑姑对我说过,皇上时来爱听昆曲,因此学了几句。屋檐上的雨帘越来越密,似给紫禁城披上了一层蝉翼般的薄纱。忽觉殿外人头攒动,一大帮人有序的提着灯笼,并列成两排长队。手中提着的灯笼犹如两道光柱透过纱窗,宛如两条透明的金带,而这条金带正是通向我的永和宫。金黄色的的琉璃瓦在蜡烛的映射下更加呈现出一派金碧辉煌,即刻将庭院的黯淡衬的发亮。望着殿外的侍女纷纷下跪叩首,高呼万岁,我心中一个激灵,“他来时,他真的来了。”
  
  
  在我的翘楚盼望中,他就这样不顾风雨,硬是赶来了我的永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