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 第180章朱元璋:满朝大臣不如咱爹
  第180章朱元璋:满朝大臣不如咱爹
  朱元璋的冰冷目光如利剑般射向李善长和宋濂,他厉声怒喝:“李善长、宋濂,你们一个是中正官,一个是主考官,给朕解释清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台下的李善长和宋濂被皇帝的盛怒所震慑,他们心中一片茫然,对此事一无所知。在这突如其来的压力下,两人只能慌乱地跪倒在地,噤若寒蝉,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回应。
  “五十多名中举的士子全是南方人?这简直是荒谬至极!”朱元璋愤怒地咆哮着,“天下的士子会如何看待朕这个皇帝?如何看待朝廷的公正?”
  宋濂连忙解释道:“皇上,考官们都是根据卷子的优劣来录取的。而且,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都被封住,考官们根本无法知晓。”
  然而,杨宪却冷冷地插话道:“宋大人,天下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吗?你可知道北方的学子们是如何议论的?他们说皇上的恩科寡恩。”
  朱元璋闻言,心中的怒火更是熊熊燃烧,他猛地一拍御桌,震得整个大殿都仿佛颤抖起来。
  这是大明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竟然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还谈何收服天下士子的心?
  “你们竟然把大明朝的首次恩科弄成了这个样子!”朱元璋怒吼道,“五十多人全是南方学子,淮河以北竟然一个都没有!这让天下的百姓如何看待朕的大明?难道他们认为朕的大明只有半边天下吗?”
  李善长和宋濂此刻已是如坠冰窖,这个罪名实在是太大了。然而,他们却对此一无所知,完全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陛下,臣绝对没有舞弊行为。”李善长急切地表白道,“皇上可以派人彻查此事,若是有任何舞弊行为,臣愿自刎以谢罪。”
  宋濂也紧随其后地拜道:“若有舞弊行为,老臣也愿当场自刎以证清白。”
  朱元璋看着他们两人坚定的眼神和决然的态度,心中的怀疑渐渐消去了大半。他深知李善长和宋濂都是忠诚可靠的大臣,他们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去为南方学子作弊。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查!给咱查清楚。”朱元璋愤怒咆哮。
  ……
  黄昏,焦头烂额的朱元璋来到秦淮河小院。科举的问题,大臣们讨论了一天,也没有想出一个合适的办法。礼部前的北方院子暂时是散了,可下一次聚齐,那将会是一场更大的风浪。
  他推开门,看到朱四爷正在悠哉悠哉喝茶,没好气道:“四爷,真被伱猜中了,科举出事了。”
  “不就是北方学子一个没中吗?”朱四爷摊手一笑,“预料之中的事。”
  “你怎么预料到的?”朱元璋好奇。
  “士人之盛,无如川浙、福建、江南。鱼米之乡,读书人本就多,而且这些年南方大定,没有战乱,他们可以专心读书。”朱四爷分析道,“而北方呢,这会儿还在打仗呢,吃饭都成问题,还怎么读书?所以有这个结果,也正常。”
  朱元璋恍然大悟。
  可就算事实如此,也没法向北方学子交代。今天在文华殿,有大臣建议废除这次科举的名额,重新再考,那朝廷不是打自己的脸面吗?到时候北方学子不闹了,南方学子闹起来了。
  “现在该怎么办?”他深深皱眉。
  “其实也不难办。”朱四爷抿一口酒。
  “难道你有办法?”朱元璋问。
  “朱元璋和他的那些大臣,都是死脑筋啊。”朱四爷哼一声。
  朱元璋:“!!!”
  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难道你一个人还能比整个朝廷更聪明?
  “其实不难办,这次录取的五十多个人肯定不能废。朝廷可以把这一场叫恩科南场。”朱四爷摊摊手,“现在不是还陆续有北方学子过来吗?朝廷索性再召集北方学子,来一个恩科北场。最后,把南北学子拢在一块进行殿试,这不就结了?”
  “这合适吗?一次科举分两半?”朱元璋皱眉。
  “难道朝廷还有更好的法子?”朱四爷一个白眼,“老夫连理由都帮朝廷想好了,因为常年战乱,驿站不通,以至于恩科首场罢了,还有许多北方学子源源不断的到来。所以,皇上决定举行恩科北场,降恩与北方学子。最后南北学子同场进行殿试,由皇上钦点头三甲。”
  朱元璋猛地站起来,眼中光芒闪烁。
  对啊,就这么办!
  ……
  朝廷宣布设立恩科北场后,北方学子们果然平息了闹声。一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恩科北场圆满结束,接下来便是备受瞩目的南北学子同场殿试。
  玄武书院在这次恩科中表现出色,共有十五名学子脱颖而出,书院因此声名鹊起。那些未能考中的学子们纷纷慕名而来,争相加入玄武书院,希望能在下一次科举中有所斩获。
  这一切都在朱四爷的预料之中。他深知,接下来的重中之重便是在殿试中拔得头筹。于是,他将书院中成绩最为优异的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三人召至跟前。
  本来他想把朱庸也叫来的,可朱庸名次靠中后,这次夺魁的希望不大,而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三人可都是前十。
  朱四爷信心满满地对他们说道:“只要你们能进入殿试,老夫就有办法助你们夺得一甲。”
  郑士元闻言,半信半疑地笑道:“院长,您就别开玩笑了,难道您还能提前知道殿试的题目不成?”
  “老夫真的知道!”朱四爷扶额,“朱元璋是个农民出身的皇帝,他的殿试题目是三框稻谷。”
  “三框稻谷?”三人大惊。    朱四爷便指了指已经准备好的三框稻谷,噼里啪啦的跟他们解说。
  三人听完,将信将疑。
  朱四爷摊摊手:“老夫把知道的都告诉你们了,就看殿试你们自己发挥了。”
  三人虽然还是不信,但还是牢牢记下了刚刚朱四爷所说。
  ……
  一个月后,殿试如期举行。
  学子们一早到礼部,按照要求入场,这次他们被安排在一个庄严肃穆的大殿之中。学子们依照事先指定的位置坐定,心中既是期待又是紧张,因为今日皇帝将亲临现场。
  “皇上驾到!”伴随着一声高亢的宣告,整个大殿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朱元璋威严地迈着大步走进大殿,那龙行虎步间无不流露出帝王的霸气。众人见状,立刻齐刷刷地跪拜在地,高声颂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抬了抬手,沉声道:“都起来吧!”
  学子们闻言纷纷起身,有的胆子稍大一些的,则偷偷地抬眼打量这位传奇皇帝。
  一身明黄龙袍的朱元璋,身材魁梧雄壮,样貌俊伟,线条硬朗,帝威如狱,笼罩整个大殿。
  朱元璋心情明显不错,目光扫过后朗声道:“你们都是咱大明的人才,今天殿试,咱想来点不一样的,来呀,给咱把考题抬上来。”
  大殿上的朝臣和学子都懵了,什么考题?需要人抬上来?
  只见几个侍卫,抬着三个箩筐到了大殿正前方。众人一看,居然是三筐稻谷。
  此时,郑士元,韩宜可和宋礼三人心中惊涛骇浪。
  特么,还真被院长猜中了,皇帝的考题是三框稻谷。
  “诸位!咱的考题不是策论也不是四书五经,咱们来考点实在的。”朱元璋手指着三框稻谷沉声道,“考题就是这三筐稻谷。你们都来看看,说说这三筐稻谷的区别是什么?”
  学子们齐齐懵叉叉,他们读书数年数十年,准备这么久,可万万没想到殿试考题是三框稻谷。
  他们这些读书人,有的甚至都没下过田地,怎么知道这三框稻谷有啥区别?其中有些寒门子弟,倒是见过,可一时间也摸不准皇帝是何意,稻谷就是稻谷,不都长的一样吗?
  “你们也可以来看看。”朱元璋朝着朝臣们招招手。
  大家都是一头雾水,刘伯温还用手抓了把稻谷,捏了捏,然后摇了摇头。
  “都不知道?”朱元璋问。
  李善长,胡惟庸,杨宪等人也都齐齐摇头。
  “你们可以用手感受感受嘛。”朱元璋朝着学子们招手,“这就是考题了。”
  郑士元跟韩宜可,宋礼对视一眼。随即,郑士元率先趋步至一箩前,俯身探手入谷,细感其质,鼻闻其香,沉声而言:“此箩所盛,谷重约百斤,颗粒皆饱满,清香扑鼻,显为新纳之税粮。”
  御阶上之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似未料其洞察如此。
  继之,韩宜可亦至次箩之前,抓谷一把,轻摩其形,更以齿试之,乃言:“此谷陈矣,有霉味隐透。百姓自惜其粮,不致使其霉变,故此谷应来自太仓。”
  宋礼亦不示弱,行至第三箩筐之侧,如法炮制,微蹙眉头,少顷方道:“此中谷粒,半为糟糠残壳,疑系出自军仓。”
  朱元璋听了三人答案,缓缓点头。郑士元趁机继续道:“陛下以三等稻谷垂示,实欲使我等悟及官场之百态,人心之殊异。能明辨稻谷,自可洞察民情,深谙官场之奥。若此,则日后临政断事,必能审真伪,明虚实,既不欺民,亦不为民所欺。”
  其言既毕,满场之人皆如梦初醒,顿觉其中深意。
  接着,韩宜可和宋礼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都是之前朱四爷教过他们的。
  朱元璋听后,大赞:“说的好!你们怎么看出来的?”
  郑士元一拜,道:“我们院长说很多东西不在书本里,所以带我们去田间走过,也跟我们讲过类似的道理。”
  “玄武书院?”朱元璋眼中闪过惊色,“你们仨都是玄武书院的啊,你们院长教的好啊,这才是夫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