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我的中土 > 第二章心中大防
  颛顼听到渌图话有话,便笑道:“小子便是知道,先生特地从淮泗来此,必是有高见教我。”
  
  渌图看了看柏亮,柏亮点头,笑而不语。
  
  于是渌图转向颛顼道:“眼下身在鼓、邳两地的重、黎将军和淮水的修、该二人,都在为同一事发愁。那就是,大胜之后,虽有地有民,却民无族属而地不安宁。在下隐隐感到其中关节非在军力,而是在吾人心中。此想一直盘桓纷乱,不甚清晰,刚刚柏亮先生一席话点破,顿时便明了了。”
  
  颛顼此时想到,重、黎二人所在的鼓地和邳地本来就是共工氏的大本营,当地人应该比雎阳之地的南土之人更难相与,于是愈发来了兴致,不由得催促道:“先生快快请讲。”
  
  渌图伸出手指轻轻点着面前的陶罐,边思索边缓缓说道:“要兴旺发达,人是根本。那共工氏能快速爆发,就在于其吸纳了南土避乱北来之民。而得民在于得其心。相传古时共工氏与大江之南的成鸠之邦渊源甚深,自然视南土之人为本族,故而容易亲近。而南土之人在逃难途中,原来的族属多已离散,使得其民无不视康回如旧族长。此所以南土之人离散,而共工氏却能聚民心、纳百族也。今吾东土一朝大胜,广有泗水之地,却盗贼四起,南土之人纷纷携家带口逃亡,盖因吾人仍旧视南土之人为共工之民,而非同我族类。吾人如视共工氏之旧民为土芥,其南土之人必视吾人如寇仇,其中关节就在于人们心中的南北之分!若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族属,那,很多分争就可以消解于无形之中。”
  
  渌图一番话,说得柏亮和颛顼频频点头。
  
  柏亮接过渌图的话头,微笑着说道:“渌图先生提起那东南久远的成鸠之国,各位可知道,我有柏氏祖先就来自那,和共工氏可以算是同根同源,也是如假包换的南土之人啊!现在,我在这和诸位宴饮,又有何妨?”
  
  一旁的放也忍不住插嘴说道:“柏亮、渌图两位先生所说,在下颇有亲近温暖之感。按照两位先生的意思,不管原来是九黎氏、有辛氏,还是共工氏的人,只要放下心中的南北之类、族属之别、敌我之分,大家都以诚相待,便都是高阳氏的同族之人了,是也不是?”
  
  颛顼端起酒碗,兴奋地说道:“说得太好了!河之所以浩荡,因其汇合百川,取其一瓢,谁又能分辨出它是来自渭水、洛水、还是沁水呢?来,喝了这碗酒,不管南北东西,是九黎、有辛,还是共工,都加入高阳吧!混民南北,共同兴旺。干!”
  
  “混民南北!好!”
  
  “共同兴旺!干!”
  
  “喝酒!干!”
  
  几人说着,一起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巫履并没有插话,这一碗酒下肚,在他却是另一种滋味。
  
  巫履心中暗自哀叹:“打来打去,多少血雨腥风,可怜我邹屠氏人,已经死伤殆尽。到头来,高阳氏倒是复兴了,只是眼看着却是原来以邹屠氏在内的九黎人组成的高阳氏,即将变成广纳昔日仇敌共工氏南土之人的高阳氏了!你高阳氏建立的初衷不正是要排斥、抵制这些南土之人吗?高阳氏打了半天共工氏,最后却把自身打成了一直鄙薄仇视的南土氏族,那我们邹屠氏人的死伤甚至灭族到底图的又是什呢?”
  
  柏亮见气氛热烈,放下手中的陶碗,意味深长地说道:“混民南北,在于利,更在于信。泗水的共工氏已破,接下来就是要破人们心中的共工氏啦。”
  
  此话一出,在场几人都不约而同地安静了下来,连颛顼和渌图也都有些不解其意。
  
  渌图若有所思地问道:“这‘心中的共工氏’为何?又是怎个破法?”
  
  颛顼眼光狡狤,迎著柏亮的目光,试探著一字一字地问道:“水神?水德?”
  
  柏亮看着颛顼,颇为赞赏地微微点头。
  
  颛顼举起酒碗,一饮而尽。
  
  颛顼在小颢大破共工氏的消息传到河阳之地的时候,少昊青阳刚刚集结了来自轩辕氏、缙云氏、有熊氏、和有江氏的军队,准备南下亢父。
  
  这一喜讯让青阳如释重负的同时又倍感失落,因为少昊氏军民在帝都苦战决胜之时,他这个帝君却远在河阳,身无寸功,毫无存在感。
  
  紧接着,颛顼和重、黎的捷报频传,很快,亢父、薇地相继被收复,东土联军直逼共工氏大本营鼓地、邳地,康回大势已去。青阳解散了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的大军,只带了缙云氏少君昂的一旅之众取道济水,回到了汶邑。
  
  自从青阳的帝都小颢建成之后,汶邑的大部分人口就逐渐地迁到了小颢。此时,从东土汇聚来的各部族军队和物资都已经被重、黎和颛顼带去了鼓、邳和高阳等地,汶邑城中冷冷清清,仓廪中的存粮也因为军队的集结消耗殆尽。
  
  青阳心情落寞,稍事休整了两日,就带着缙云氏之兵启程南归小颢。
  
  少昊回到帝都,虽然心中有所准备,但当他看到倒塌的大片城垣和城内外荒芜萧索的景象时,还是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由于战争和水淹,小颢城中房倒屋塌,还没有修复,街道上铺满了淤泥,也没来得及清理。周边地区在洪水冲刷过后,已经看不出原来哪是田地,哪是村落,更可怕的是疫病开始流行,人们正在纷纷逃离。
  
  眼看着一天天变冷,粮食难以为继,本地的少昊氏人都已无粮过冬,更别说支持青阳带来的这一旅缙云氏军队了。青阳的心沉到了谷底,他不得不向各地求援。
  
  “
  
  蜀山崔崔,节彼高冈。维石岩岩,松柏丸丸。
  
  乐只君子,陟彼山之阳。
  
  靡国不到,旅力方刚。嘉我未老,邦家之光。
  
  乐只君子兮,归哉归哉。
  
  。。
  
  豪迈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一队商旅爬上了陡峭的山顶。放眼望去,北边绵延苍翠的山谷之中,碧绿的湖水倒映着白云蓝天,这就是蜀山的天池大泽了。
  
  “‘归哉归哉’,这歌我听懂了,先生这是想家了吗?”
  
  趐刚刚爬上山顶,追上了条,气喘吁吁却口中忙不迭地问道。
  
  “哎呀,这是哪家的君子,歌唱得真好!连我听得都想家了,哈哈哈哈。”
  
  随着笑声,一个一身青衣身背大弓的汉子,步履矫健、大气不喘地跟在趐的身后也来到了山顶。
  
  望着湖水的条转过头来,笑道:“离家经年,有此感慨,弓正大人见笑了。”
  
  背弓的汉子正色道:“哪话,思乡是人之常情啊!我也常有想念东土的时候,而且年纪越大思乡之情还越重呢。”
  
  这出自东土的汉子正是蜀山氏的弓正东季,是当年青阳送给昌意的四个侍卫之一,后来被昌意的夫人女枢派回了娘家蜀山氏,再后来娶了蜀山氏的女子。东季因为擅长弓箭,当上了弓正。
  
  条笑着点头,话题一转,感叹道:“这蜀山真乃是人间仙境,若非亲眼所见,谁能想到在这群山峻岭之间会有如此大的一片湖泽啊!”
  
  东季笑着说道:“确是如此,蜀山之地还有美酒,少君若是再娶了我们这的女子,恐怕就连家都不想回喽。”
  
  条没有接东季的话,看着趐,他想起了灵山的少巫姑。回转身远望南边的来路,条心中自问著:若是当初那巫女肯与自己相好,自己此时会不会还留在灵山呢?
  
  东季也转身看着身后的山路,那一队挑着丹砂陶缸的挑夫们正缓缓地跟上来,他感叹道:“要说这蜀山什都好,就是出行太难,势若登天。所以我们蜀山氏人每次南下都广、北去渭水都要做足了准备,而且只运丹砂和玉料这两样最稀罕的物什,不然怎都不划算。”
  
  条点头说道:“在下原来只道我们北土河洛的丹砂是从夏地运来,现在方知还有过蜀山直达西土这样一条通路。只是不知道那西土的玉料又是从哪来的呢?”
  
  东季回道:“我们和西土的通路都是过天池,溯洋水,然后出山谷到渭水。那的人再顺着渭水到大河。过了河便是所谓的三河之地,那的伊耆氏富有盐池,还有帝子倍伐所在的陶地有虞氏,都是丹砂的大买家。我们的丹砂只运到渭水,然后由西土氏族转运。听西土人说,玉料多出自旱海边的石头山,有的则是从更西边的地方运来。”
  
  条听东季提到“旱海”,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弓正大人可曾去过旱海?那儿有多远呢?”
  
  东季却摇了摇头,说道:“蜀山氏没有人去过旱海,不只是太远,还因为找到玉料的矿脉和开矿都是非常辛苦的活计。少君若是想去探寻玉料,不妨问问渭水的人。不过依我看,你自己去旱海运玉料回来不一定合算喔。”
  
  条见东季误以为他是要找玉料,又是一片好心,便实话实说道:“弓正大人误会了,在下是听说旱海出黑金,坚硬无比,不知大人有没有听人说起过呢?”
  
  东季眉头紧锁,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道:“听说过,没见过。”
  
  说着,东季从腰间的皮套子抽出一把红澄澄的金刀【1】,递给条,说道:“我这把金刀就是从旱海那边流传过来的,但是红色的,质地还不如石刀坚硬。你说的黑金应当是另一种物什。”
  
  条接过金刀,仔细端详了一番,又交还给东季,感激地说道:“谢过弓正大人,这金刀确和在下见过的黑金大不相同。如有机会,在下一定要去一次旱海,一探究竟。”
  
  【1】金刀,红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