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771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朱聿键想着中兴大明,可是,海盗出身的郑氏们可没这心思,他们只想着偏安一隅,搜刮一方。
  朝廷此时正在廷议战守兵额,需要二十万。
  
  郑芝龙等人立即有了搜刮的主意了!
  
  既然要二十万兵马,那税收也要相应增加了!
  
  于是,郑芝龙上奏请加税和借银,同时分遣侍郎科道各府征发。
  
  他以王兆熊为吏部主事兼御史,管义饷。
  
  王兆熊新官上任,顿时拿出搜刮的本领来奉承郑芝龙。
  
  他沿门搜括,不给的人,便在他的门前贴上“不义”二字;同时规定,抚按以下皆捐俸助饷,且名目极多,有什么“名官助”、“绅助”,“大户助”,就差没有“贫民助”了!
  
  他的这个做法,史书的记载是:“于是东南鼎沸!”
  
  郑芝龙搜刮完百姓后,又搜刮府县库积年存银未解的,厘毫必解!
  
  郑芝龙搜刮钱财的能力真比马士英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马士英只搜刮了百姓的钱财,郑芝龙则连官家的钱财都搜刮的!
  
  郑芝龙搜刮了官民的钱财之后,感觉钱财还不够,于是又开始大鬻官爵。
  
  他明码标价:部司价银三百两(后生意萧条,减至百两)、武札仅数十两或数两。
  
  他的这个做法,导致的后果是:
  
  倡优厮隶,尽列冠裳!
  
  很多人出钱买官了之后,才发现无俸无衙,空名而已。
  
  于是,有些聪明的,就想出赚钱的办法——他们仗着有官名,鞭挞里邻,压榨百姓!
  
  老百姓哪里受得了他们这样折腾,于是,很多人反望清师之至,有谣曰:“清行如蟹,曷迟其来?”
  
  郑芝龙发了大材之后,又想出一个发横财的馊主意,那就是上奏皇帝,请求清理寺囚,反想出狱的囚徒,无论犯了死罪还是活罪,只要纳赎,就可以放出来!
  
  郑芝龙想出这个馊主意,可谓误国害民到了无耻的境界了!
  
  朱聿键不是昏君,当然是不听他这话,也不同意他这馊主意。
  
  郑芝龙见皇帝不听自己的话,顿时生气。
  
  朱聿键赐大臣宴的时候,郑芝龙以侯爵位宰相上,坐在了宰相上面。
  
  首辅黄道周看了很不爽,说祖制武职无班文官右者。
  
  郑芝龙哪能由别人批评,顿时火了,相与争执。
  
  争执最后的结果,皇帝站在了黄道周的一边。
  
  郑芝龙又很不高兴了,不过,皇帝开口了,他不好再争执,便暗暗叫诸生上疏,说黄道周迂腐无能,不可居相位。
  
  朱聿键见了这些上疏,龙颜大怒,叫督学御史治他们的罪。
  
  郑芝龙、郑鸿逵并不因此而反省,他们依然恃援立功,把自己的人口授帝前。
  
  当时,吏科给事朱作楫、户部主事叶正法,这些大官都是他们的人。
  
  他们觉得这些人还不够,还要推荐人才。
  
  朱聿键不是是傻瓜,焉能让他们势力壮大?于是不尽从。
  
  郑芝龙俩兄弟见皇帝这样,颇怀怨望。
  
  皇帝既然不给我俩兄弟面子,那我俩兄弟也就不必给皇帝面子了!
  
  在朱聿键郊天于南台的时候,他二兄弟皆称疾不出。
  
  阁部何楷立即弹劾他们,说朝廷大典无过郊天,而他们不出陪祭,无人臣礼!
  
  朱聿键虽然不敢治罪二郑,但是,他觉得这何楷是个人才,于是,令掌都察院事。
  
  过了不久,郑鸿逵在殿上扇扇子,何楷耿直的脾气发作,出声呵止他。
  
  二郑对何楷本就看不顺眼,这时就更怒了,齐齐弹劾何楷!
  
  何楷知不为二郑所容,于是请告再三。
  
  朱聿键想出两全的办法,便暂令何楷回籍,谕以收复两京,即召总宪。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二郑比他想像中的还嚣张狠毒多了!
  
  何楷出都才四十里,就遇到盗,割去了他一个耳朵,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
  
  而这盗,正是郑芝龙使其部曲杨耿所为的!
  
  面对如此郑氏,朱聿键既怒又无奈,只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所为了。
  
  和郑氏不同的是首辅黄道周,郑氏自私自利,黄道周则为公为民。他知道,偏守一隅,终不是办法,你不去打人家,人家也终将杀到门口来!
  
  与其等待别人杀来,不如主动出击!
  
  新
  九月二十四日,徽州被清兵攻陷,右佥都御史金声被执至南京,然后被杀。
  
  形势岌岌可危!
  
  黄道周知道郑氏无出关志,他没有办法了,只得自请出关,号召义师,抵抗外敌!
  
  郑芝龙知道了之后,微微一笑,置若不闻,听他自去。
  
  黄道周无兵无粮,有的只是皇帝的期待,百姓的期望,以及自己的满腔热血。。。。。。
  
  他来到广信,虽然无兵无饷,但他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忠义!
  
  他用忠义激发人心,没想到短短的旬月之间,就有万余人加入队伍。
  
  黄道周很高兴,親書誥身獎語,得到黄道周亲书的人,非常高兴,视为功賞。
  
  其实,黄道周的亲书完全没用,因为黄道周一点实权都没有,他给人的亲书也就一封废纸而已。
  
  黄道周虽然有一万多人,但是,都是未练之兵,说穿了,就是乌合之众,很多人还是逃荒而来混饭吃的!
  
  这样的队伍,遇到清兵,肯定是西瓜碰到西瓜刀一样,只有被人切一刀的份!
  
  基于这种情况,黄道周万分担忧,也正是他这份担忧,彻底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他整顿部伍略定,来到衢州。
  
  这时,有婺源令来了书信。
  
  这个婺源令是他的门人。他来信说可以为他做内应,袭击满清。
  
  黄道周看了书信,非常兴奋,他正担心军队抵挡不了清兵,这时有人告诉他有门路偷袭,他怎能不欢喜?仿佛夜行者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他带着人马,赶紧行动了!
  
  他深入谷中,来到明堂里,突然,清兵四面围来!
  
  黄道周喊出了《三国演义》里面偷袭不成的人最喜欢喊的话:“不好!中计!”
  
  他带领军队赶紧撤退,可惜,迟了,乌合之众的明军如落叶遇残风,瞬间溃败了!
  
  黄道周看到这种情况,亲冒矢石,誓不俱生!
  
  他知道,如果连主帅都怂了,士兵们就更遑论抵抗了!
  
  终于,他兵尽矢穷,为张天禄所擒。
  
  清廷抓得黄道周,以为他是忠烈之士,不忍加害,曰:“当生致于南京洪内院,得一忠义人,胜于得数十州郡也。”
  
  其实,这是清廷说得好听的话,清廷只想让黄道周投降,从而号召更多的人来投降。
  
  黄道周识破诡计,作诗四章,大骂不屈,绝粒积十四日!
  
  清廷急了,忙派洪承畴去劝降。
  
  洪承畴考虑到黄道周这疯子不可理喻,一见恐为所诟,当下命操江陈姓者去替自己游说。
  
  黄道周对姓陈的干脆来个闭目掩鼻不言。
  
  姓陈的大有不辜负其姓之意,继续陈说。
  
  黄道周大怒,大骂道:“承畴死久矣。松江之败,先帝痛其死,赐祭九坛,亲自哭临,备极恤典;焉得尚存?此无藉小人冒名耳!”
  
  姓陈的被他这样一骂,赶紧脚底抹油,逃之夭夭了!
  
  清廷知道劝说无效,便露出狰狞面目了,决定杀了黄道周!
  
  黄道周便被赶赴刑场了!
  
  在经过街市的时候,他见见市有竖福建门牌的,心一动,指著“福建”二字说:“我君在焉、我亲在焉;死于此可也!”
  
  他说罢,南向再拜,不肯离去。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不必说街市的百姓被感动了,连监刑的也悯其志,听从了他的话,让他死于“福建”的牌子下!
  
  呜呼,孔子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人,在常人眼里看来是疯子和傻子,但是,在孔子看来,他们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不谋私利,不畏挫折,不怕舍身,傲然立于天地之间!
  
  这才是真正的士,真正的读书人!
  
  有诗人听说黄道周就义了,当即写下哭公诗:
  
  二月长干天昼昏,都人争举李膺幡。
  
  笑将涕泪辞知己,坐索衣冠谢主恩。
  
  无路请还先轸首,何人招返屈原魂!
  
  当年北寺留皮骨,此日南朝仗尔存!
  
  黄道周这一死,抵挡满清的人就更少了,福建的二郑依然不出动一兵一卒,他们一点不着急,朱聿键急得团团转了,他很明白,清兵即将来临,暴风雨即将来临,南明又处在了风雨飘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