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389梁朝的建立
  就在朱温准备和李克用大干一场,分出胜负的时候,朝廷里出现了变故了!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幽禁了唐昭宗,然后立太子李裕为帝。
  宰相崔胤立即与朱温联系,密谋杀掉太监刘季述。
  
  朱温的军队还没开进京城,京城里面再次发生政变。
  
  神策军大将孙德昭经常忿恨宦官任意废立侮辱天子,崔胤见了,当下策动他起事。
  
  他派亲信石戬和他一起游玩,乘机观察。
  
  孙德昭饮酒之后,经常哭泣。
  
  崔胤揣摸得他的情况后,就让石戬游说他说:"自从刘季述废立天子,天下人都瞩目此事,武夫义臣也都扼腕思愤。今日反者刘季述罪大恶极,很多人迫于刘季述的威权,不能有所作为。您若能乘机诛杀这两个奸贼,迎复天子,就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您如果不早作打算,恐怕别人会抢先一步!"
  
  孙德昭听了,顿受鼓舞,连声称是。
  
  石戬就把崔胤的计划告诉孙德昭,孙德昭允诺。
  
  崔胤与他斩带盟誓。
  
  十二月,天寒地冻,孙德昭发动兵变,诛杀了刘季述,迎唐昭宗重登帝位。
  
  唐昭宗复位后,论功行赏,要进位崔胤为司徒,崔胤坚辞不就,以示谦虚。但他还是辅领朝政,兼领三司诸使,执掌大权。
  
  唐昭宗改年号为天复,进封朱温为东平王。
  
  此后,崔胤想借朱温之手杀尽宦官,而韩全诲等宦官则以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等为外援,对抗崔胤。
  
  公元901年十月,崔胤矫诏令朱温带兵赴京师。
  
  朱温乘几率兵七万由河中攻取同州、华州,兵临长安近郊。
  
  韩全诲等太监一看形势不妙,立即劫持唐昭宗到凤翔投靠李茂贞。
  
  朱温追到凤翔城下,要求迎还唐昭宗。
  
  韩全诲矫诏令朱温返镇。
  
  朱温哪里会听他的?多次围攻凤翔,终于击败了李茂贞。
  
  李茂贞向鄜坊节度使李周彝求助,结果李周彝军队在半路被拦截,归降了朱温。
  
  凤翔镇被围日久,城中食尽,冻饿死者不可胜计。
  
  李茂贞无奈,于天复三年,公元903年正月,杀韩全诲等二十人,与朱温议和。
  
  朱温挟唐昭宗回到了长安,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成了他的傀儡。
  
  唐昭宗也深知自己的境遇,他对朱温说:"宗庙社稷是卿再造,朕与戚属是卿再生。"因此他对朱温唯命是从。
  
  不久,朱温杀宦官七百多人。
  
  唐代中期以来长期专权的宦官势力受到了彻底的打击,困扰唐皇帝多年的顽疾,被朱温一举消灭!
  
  朱温被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并加赐"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头衔和受御制《杨柳词》五首。
  
  此时的朱温,可谓权势达到了鼎盛,不过,他不会满足的,因为,他的目标不是位极人臣,而是当上皇帝!
  
  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朱温想将唐昭宗接到洛阳,方便自己篡位,但又担心唐室大臣反对,于是,命令养子朱友谅假托唐昭宗诏令,诛杀了丞相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再上奏表,坚决请求唐昭宗到洛阳!
  
  唐昭宗不得已,听从了上奏。
  
  朱温便下令长安百姓按籍迁移,拆毁长安宫室、房屋,将木料顺渭水漂下,在洛阳营建宫室。
  
  唐昭宗到达洛阳时,唐廷的六军侍卫之士,已经散亡殆尽,他身边卫士及宫中之人,均为朱温派去之人。
  
  
  朱温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等地方实力派组成了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温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
  
  朱温听闻消息,决定举兵西讨,又担心唐昭宗会有所举动,当下决定杀死唐昭宗,另立新君。
  
  这年八月,他指示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及蒋玄晖等人,乘夜暗之际,以入宫奏事为名,率兵进入内宫,杀唐昭宗后宫河东夫人裴贞一,闯入唐昭宗所在的何皇后椒兰殿,唐昭宗身穿单衣绕殿柱而逃,被追上杀死,年仅三十八岁。而保护唐昭宗的昭仪李渐荣也被杀。
  
  蒋玄晖本来还要杀何皇后,经其苦苦哀求,才因朱温只下令杀唐昭宗而免其一死。
  
  唐昭宗死后,朱温立唐昭宗嫡次子,也是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二岁,史称唐哀帝,何皇后则被尊为皇太后。
  
  次年,朱温又命蒋玄晖杀死了李裕等唐昭宗其余九子。
  
  朱温认为唐朝的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建立新王朝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才能顺利达到目的。
  
  他的得力谋士李振,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因而对这些所谓衣冠大族非常痛恨,同时也痛恨科举出身的朝士,当下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
  
  朱温接纳他这种无人性的建议,当下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以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
  
  李振还觉不够狠毒,当下对朱温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
  
  朱温听了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
  
  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
  
  唐王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
  
  朱温做下如此残忍之事,也意味着,他就算做到了皇帝,国运也将不长久,因为,没有厚德,如何载物?行恶,终究不会得民心!
  
  朱温急于称帝,而其心腹蒋玄晖、柳璨、太常卿张廷范等人认为天下未平,不可太急。
  
  朱温不悦,也不接受他们提出的封大国、加九锡、加殊礼这些受禅改朝换代的预备程序,朝廷以朱温为相国、总百揆,进封朱温为魏王,仍加九锡时,朱温即怒而不受。
  
  也就是说,朱温连自古以来的篡位程序都不想遵守了!
  
  他为了提前称帝,决定把身边不赞成急于称帝的人杀死。
  
  宣徽副使王殷、赵殷衡嫉恨蒋玄晖等人,一看朱温对他们不满,当下趁机诬陷蒋玄晖私通何太后,意图拖延时间,等候时机复唐。
  
  朱温本就想杀了那么不赞成自己提前称帝的大臣,当下不管王殷、赵殷衡的说辞是否有其事,便遣使杀了蒋玄晖,同时密令王殷、赵殷衡去积善宫将何太后缢杀,再贬杀柳璨、张廷范。
  
  唐哀帝被迫下诏称母后之死系私通蒋玄晖事发自杀,追废母后为庶人。
  
  这样一来,阻止朱温称帝的人,一个都没有了!
  
  天佑四年,公元907年四月,朱温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假装推辞几次,然后接受唐哀帝的禅位,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升汴州为开封府,建为东都,而以唐东都洛阳为西都,废十七岁的唐哀帝为济阴王,迁往曹州济阴囚禁。次年二月,将他杀害。
  
  他国号大梁,以为将长久统治,不知道大梁很快变成大凉,一曲凉凉,亡国在即。
  
  朱温实在不该那么快称帝,因为,他外有强敌李克用,内部又不稳定,在这样的形势下称帝,实在是加速自己的灭亡。
  
  柳璨、蒋玄晖,可谓死得极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