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204面对无力改变的局面
  裴仁基除了给李密带去秦琼之外,还带去了猛将罗士信,也就是《说唐》和《兴唐传》里面罗成的原型。
  
  历史上没有罗成,只有罗士信。
  
  这个罗士信和秦琼是表亲关系,也就是说,秦琼能进入张须陀队伍,跟罗士信有很大关系。
  
  公元613年,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军征讨王薄等人。
  
  当时,罗士信只有十四岁,请求从军征战。
  
  张须陀说:“你连穿盔甲都没力气,怎能打仗呢?”
  
  罗士信很生气,当即身披两副甲,悬挂两壶箭,飞身上马。
  
  张须陀见了,对他非常赞赏,许其出战。
  
  不久,张须陀在潍水与贼军交战。
  
  贼军刚刚列阵,罗士信便驰马冲入贼阵,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人的首级,抛向空中,再用长矛接住,在阵前巡走。
  
  贼军顿时惊呆,都不敢逼近。
  
  张须陀乘势进攻,大破贼军。
  
  罗士信追击,每杀一人,就割下鼻子藏好,回军后以鼻子的数量报功。
  
  张须陀为之叹服,将自己的战马赏给罗士信,并将他留在身边。
  
  此后,每次作战张须陀先登陷阵,罗士信跟随。
  
  隋炀帝得知后,遣使慰问,又让画工画下张须陀、罗士信战斗的场面,进献于朝廷。
  
  公元614年,罗士信和秦琼又击败了卢明月。
  
  后来,张须陀被杀之后,罗士信和秦琼归附裴仁基。而裴仁基归附瓦岗山,他们也跟着去了。
  
  正是有这些猛将的归附,李密再次击败了王世充的进攻。
  
  公元617年九月,王世充等各路援军齐集洛阳,兵力达到了十余万,然后,再次进攻瓦岗军!
  
  双方在洛口对阵,两军前后交战一百多次,不分胜负。
  
  隋炀帝又派人到部队任命王世充为将军,催促赶紧打败李密。
  
  王世充在隋炀帝的催促之下,带领部队渡过洛水跟李密作战。
  
  他把军营迁移到了洛口仓的北边,在洛水上架设浮桥,派出全部人马进攻李密。
  
  李密和一千多人抵抗,见形势不利,忙向后撤退。
  
  王世充乘胜逼近洛口城下,以为胜利在望。
  
  哪里知道,李密挑选几百名精兵在半路阻截,然后,大军倾巢而出!
  
  王世充的兵众顿时全线溃逃,抢着拥上浮桥,淹死了几万人。
  
  他的虎贲郎将杨威、王辩、霍举、刘长恭、梁德、董智都已阵亡,而王世充只是保住了性命。
  
  这已经够惨了,没想到当天夜晚,天降大雪,他的士卒几乎冻死光了!
  
  真是老天都不帮助隋朝啊!
  
  李密乘胜攻克了偃师县,在这里修筑起金墉城驻扎下来,拥有三十多万人马。
  
  东都留守韦津又和李密在上春门作战,结果韦津大败,当场被捉。
  
  隋廷掌管土木营建的官员将作大匠宇文恺叛离东都,投降了李密。
  
  此时,东到海滨、泰山,南到长江、淮河,各个郡县派使者归附李密。
  
  窦建德、朱粲、杨士林、孟海公、徐圆朗、卢祖尚、周法明等人都顺势地派人向李密上书,劝说他登皇帝位。
  
  李密的手下官吏们全都劝说他立即称帝,成就大业。
  
  李密却非常有远见,知道还不是称帝的时候,当下拒绝说:“洛阳没有平定之前,不能谈这件事。”
  
  他等待着攻破洛阳,擒拿隋炀帝,灭了隋朝!
  
  然而,隋炀帝不等李密杀他,就让部下给杀了!
  
  隋炀帝到了江都后,闻听各路人马失败,不由心灰意冷,转而去享乐去了。
  
  他再宫中设百余房,各盛供张,实际上就是每房一名美人,每日令一房为主人,而他自己进房享乐。
  
  百余房,其实也就百来位美女而已,对于皇帝来说,并不过分。
  
  江都郡丞赵元楷掌供酒馔,隋炀帝与萧后及幸姬每日宴饮,酒卮不离口,从姬千余人也常常喝醉。
  
  隋炀帝,从一代伟君,开始转变为昏君了,只想日喝夜喝,不想再听闻天下之事!
  
  这时的他,可能在后悔著当时的冲天,不该去做皇帝,不该去开通大运河,不该去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他自己晓得占卜,不断地占卜自己的命运,同时好为吴语,这当然是想长期居住吴地。
  
  他经常在半夜喝酒,并仰视天文,对萧后说:“外间很多人想杀我,然而,我不失为陈后主,你也不失为沈后,我们且共乐饮,管它发生什么事!”说着,引满沉醉。
  
  他又引镜自照,然后看着萧后说:“好头颈啊,谁把它砍了?”
  
  萧后听了,惊问为什么。
  
  隋炀帝笑着说:“贵贱苦乐,互相转变,何必哀伤!”
  
  隋炀帝的这些表现,充分说明了他的无奈和无能为力。想当初,他意气风发,踏平吐谷浑,消灭契丹,征服高句丽,何等的威风!如今面对混乱局面,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他确实没办法了!
  
  张须陀够厉害吧?
  
  杨义臣够厉害吧?
  
  薛世雄够厉害吧?
  
  王世充够厉害吧?
  
  可是,这些厉害的将领,在遍地烽火的农民军面前,却屡屡战败!
  
  他们无可奈何,隋炀帝又能怎么办!
  
  隋炀帝见中原已乱,当下无心北归,想要在丹杨建立都城,保据江东。
  
  他下命群臣廷议。
  
  内史侍郎虞世基是马屁精,当下忙赞成。
  
  右候卫大将军李才极力不赞成,请车驾立即还长安,他虞世基争得气愤而出。
  
  门下录事衡水李桐客说:“江东卑湿,土地险狭,内奉万乘,外给三军,民不堪命,恐亦将散乱耳。”
  
  御史立即弹劾李桐客谤毁朝政!
  
  这样一来,大伙都知道隋炀帝的意思了,那就是在江东建立都城了,于是公卿们都顺从隋炀帝的意思,说:“江东之民望幸已久,陛下过江,抚而临之,此大禹之事也。”
  
  隋炀帝听了大喜,命在丹杨建立皇宫,准备把北方的人们全部迁过来。
  
  他这样做,更是加速了他自己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