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268了不起的徐世绩
  李𪟝,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徐世绩,徐茂公了,他被李世民赐姓李,所以又叫李世𪟝,李世民死后,为避讳李世民的世字,便把世字去掉,由此名叫李𪟝。
  
  他一生经历了隋末的动乱,参加瓦岗军,有情有义,有勇有谋,后投李渊大唐,接着跟随李世民征战,虽有战功,但不明显,还称不上名将;到了李治的年代,他为了迎合李治,说出立皇后是李治的家事,人格上开始让人怀疑。
  
  他要是这样做之后,从此保住地位,成为李治的一条狗,这和许敬宗便没有什么区别了;但是,如果他这样做之后,为了保存元老势力,为了完成大功业,那他将成为伟大的人物。
  
  李𪟝,正是后者。
  
  我们至此,才真正体会到李𪟝的了不起,他也因此正式成为名将。
  
  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为了大唐国运着想,不顾个人地位与利益,坚持原则,反对立武媚娘为后,没有对不起李世民,做到了辅政老臣应当尽的职责;李𪟝,迎合李治,拥立武媚娘,保住自己的地位,最终完成了李世民没有完成的遗愿——灭掉高丽,他也没有对不起李世民。所以,无论褚遂良、长孙无忌,还是李𪟝,都是了不起的人物。
  
  公元664年,李治东封泰山,诏封李𪟝为封禅大使。
  
  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李𪟝去做,说明李治对李𪟝非常的重视。
  
  李𪟝的姐姐守寡,住在李𪟝的旧宅,武媚娘亲临她的住所慰问,还赐给她衣服,封她为东平郡君。
  
  李𪟝,成了武媚娘也重视的人。
  
  比起褚遂良和公孙无忌等人的遭遇,有天壤之别。他们是被武媚娘斩草除根,连家族都受到牵连;而李𪟝却是受到重用,连家族的人都一起受益。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丽权臣盖苏文病死,他的儿子男生继掌国事,另外两个儿子男建、男产发难,驱逐了男生。男生奔唐朝,恳求唐朝发兵相助。
  
  李治看到高丽内乱,当下对高丽再次用兵。
  
  公元668年,李治任命李𪟝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攻城略地打到鸭绿江。
  
  男建派他的弟弟男产来抵抗,男产,果然人如其名——男子产子,只能失败。
  
  李𪟝发兵,很快就打败了他,追赶他追了二百里,直到达平壤城。
  
  男建赶紧关闭城门,不敢出战。
  
  高丽军所有的城堡,都惊骇不安,很多人离城逃走,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
  
  李𪟝包围平壤城,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也带兵来平壤会合,分路夹击平壤城,经过一个多月,终于攻克了平壤城,俘虏了高丽王高藏及男建、男产,分割高丽所有的城,并入州县。
  
  此战,唐朝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
  
  至此,最难以消灭的高丽国被灭,大唐分其地置九个都督府,四十一州,一百县,设安东都护府,统管整个高丽旧地。
  
  李𪟝为什么这一次那么容易就攻破了高丽?最大的原因是通过李世民的亲征和李治派苏定方的攻打,战线不断开拓,所以,到了李𪟝攻打的时候,直接就把军队攻打平壤城,不用费时费力;其次是高丽国自己的内乱,让唐军有机可乘。
  
  李𪟝,通过他的忍耐,终于完成了李世民都没完成的伟业!
  
  灭高丽,让李𪟝真正成为了一代名将。
  
  李𪟝灭到高丽后,整顿军队凯旋。
  
  李治命令李𪟝顺路把高藏和男建在昭陵举行献俘仪式,让李世民感受高丽国被灭的荣耀,当然,李治也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辜负李世民的重托。献俘的礼仪结束后,李𪟝整顿军容,进入京城,到太庙献俘。
  
  李治对李𪟝的丰功伟绩,大加赞赏,加封他为太子太师,增赐封邑达到一千一百户。
  
  李𪟝,完成了李世民的遗愿后,开始病倒。
  
  李治诏封李𪟝的弟弟李弼为司卫正卿,让他能够在京城照看哥哥的病。
  
  李𪟝与弟弟李弼特别友爱,家门以内,李𪟝严肃得像父亲一样。他自从得病后,凡是李治和皇太子李弘送药,就拿来服用;家里请医生、巫师,他都不许进门。
  
  他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李𪟝对他们说:“我只不过是山东的一个田夫,攀附英明的君主,过度占取富贵,地位达到了三公的顶点,年纪将近八十,这难道不是命吗?寿命的长短必定是有期限的,怎么能随便就医求活命呢?”因此,拒不服药。
  
  实际上是,他已经完成这辈子想做的事,死,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所以,他把生死看得很开。
  
  这是了不起的人!
  
  我们人,死,大家都会经历,这也没什么,所难的是,没有遗憾地去死!
  
  李𪟝,可谓做到了没有遗憾去死!
  
  有一天,李𪟝忽然对李弼说:“我的病好像稍微好些了,可设酒宴来娱乐一下。”
  
  李弼听了很高兴,当下在堂上设女乐工奏乐,檐下罗列子孙。
  
  酒宴结束后,李𪟝对李弼说:“我自己估量一定是要死的,想与你诀别罢了。恐怕你悲伤哭泣,骗你说病好像好些了,你不要哭,听我立规矩。我看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辛苦苦建成家业立起门户,也希望把家业传给后辈子孙,结果都被愚蠢的儿子败家荡尽。我有这些犬子,要托付给你,你可要加意防察,有操行不轨、交结邪恶的,立即打死,然后告诉我。又见人死后多埋藏黄金、宝玉,也不必这样。只用麻布覆盖的车,载我的棺木,棺中装殓用平常穿的衣服,只加朝服一套,死后如果有知觉,希望穿上它拜见先帝。随葬的器物只做马五六匹,地宫里的帷帐用黑布做顶,四周围白纱,帐里放十个木偶,表示依照古礼用草人草马殉葬的意思,此外一物不用。姬妾以下,有子女愿意留下自己养育的听任自便,其余的全都放她们离开。丧事办完,你就搬进我家居住,抚恤小儿弱女。违背我的话的,就如同刺杀我的尸体。”
  
  他说完,什么话也不再说了。
  
  公元669年12月31日,李𪟝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李治为他举办丧事,停止上朝七天,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叫贞武,赐给棺木,让他陪葬在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摄同文正卿监护丧事。到了下葬的那天,李治到未央古城,登楼为他送葬,望着灵车痛哭,并为他安置祭奠。
  
  李弘也跟着李治给李绩送葬,悲痛到极点,使左右的人都受到感动。
  
  李治命令百官送到旧城西北,所筑的坟都依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革建山,用来表彰他击败突厥、薛延陀、高丽的功劳。
  
  李𪟝这一死,也宣告了老臣们彻底的告别历史舞台。但是,他们都完成了不世功业,流芳史册。李𪟝,用他的变通,终成名将,终成大业,是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