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360唐文宗的智慧
  王守澄保住了郑注,意味着他的权力达到了群臣都拿他没有办法的程度!不过,一个人越得势,下面看他不顺眼的人就越多!
  
  这是古今皆然的事,所以,越得势的人,就要越知道如何小心谨慎行事,因为,想着他失势的人很多。
  左将军李弘楚就是想着王守澄失势的人!
  
  他见王守澄专横跋扈,一手遮天,当下劝韦元素称病,然后派人将郑注召来,擒而杀之,再奏明皇上,把王守澄也端了!
  
  韦元素答应了,便派人召郑注来。
  
  郑注面对韦元素,不敢不去。
  
  他来到韦元素府第时,见韦元素并无疾病,就知道事情有些蹊跷,当下随机应变,采取以屈求伸的伎俩,用花言巧语掩盖罪恶,对韦元素大加吹捧。
  
  韦元素听了郑注的马屁,不自觉地握住郑注的手,并互通款曲,认真地听着他的献媚之辞.竟然忘记了疲倦!
  
  李弘楚站在一旁,再三举目暗示,让人把郑注拿下。
  
  韦元素连看也不看,并送给郑注一些礼物,让他回府去了!
  
  李弘楚怒气冲冲地对韦元素说,“中尉今日优柔寡断,他日必不免其祸!”说罢辞宫解职而去了!
  
  韦元素放过郑注,而郑注却不放过韦元素!他知道,韦元素不死,对自己始终是个威胁的存在!
  
  太和九年三月,郑注开始反-攻,他勾结王守澄、李训,以韦元素等人居中用事,与王守澄不和为罪名,将韦元素贬至淮南作监军,杨承和贬至西川作监军,王践言贬至河东作监军。
  
  不久,又把韦元素流放到象州,将杨承和流放到驩州。
  
  当他们二人上路时,王守澄又派遣宦官刘忠谅将韦元素追杀于武昌,将杨承和赐死于公安。
  
  韦元素,他在当左神策中尉的时候,权力在手,对郑注不忍下手,终于导致身死人手。这和他没有认识到对手的残忍有关,总以为自己放过别人了,别人就会感恩图报,最起码不会把自己列入敌人之列。哪里知道,在郑注、王守澄这样的人看来,只要对他们有威胁的存在,就是他们的敌人!而敌人,就必须置之死地而后快!
  
  王守澄和郑注除掉有兵权的韦元素后,决定把朝廷里不是自己这一派的人也除掉。
  
  太和九年三月,京师长安谣传郑注要用小儿心肝为皇上炼长生金丹,使得京城百姓因此惶恐不安。
  
  郑注看到嫁祸他人的机会出来了,当下与李训共同诬陷京兆尹杨虞卿说:“这个谣言出自杨虞卿的家人!”
  
  唐文宗信以为真,于六月将杨虞卿下狱治罪。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闵上书皇上,认为这是郑注、李训所共同制造的冤狱,要求救免杨虞卿;并说出郑注曾经要求要在中书、门下两省做官,而他李宗闵把郑注拒绝了!
  
  郑注怕唐文宗相信李宗闵的话,忙在皇帝面前诋毁李宗闵。
  
  李宗闵因此被贬为明州刺吏。
  
  李宗闵一派被收拾后,王守澄、郑注、李训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又把李德裕、路隋俩名宰相贬出朝廷,至于其他大臣被贬逐的,更是不胜枚举。
  
  这样一来,他们的淫威震慑朝野,权势熏天。
  
  我们之前就说了,唐文宗不是唐敬宗,他见太监们势力这么大,当然想着办法对付,只是,之前想借助宋申锡来收拾他们,没有成功,所以,他选择了隐忍。
  
  隐忍,只是为了寻找机会,不代表他不收拾这些死太监们!
  
  有一次,唐文宗向翰林学士、户部侍郎李珏说:“李爱卿你知道郑注这个人吗?和他交谈过吗?”
  
  李珏回答说:“臣岂特知其姓名,而更深知其为人。其人奸邪,陛下宠之,恐无益于圣德。臣虽在近密,怎敢与此人交往?”
  
  唐文宗听了,没有做声了。
  
  郑注知道这件事后,对李钰恨之入骨,遂于太和九年七月,将李珏贬为江州刺史。
  
  王守澄和郑注又把驸马都尉沈仪和女学士宋若宪以及宦官杨承和三人贬出朝廷。
  
  
  因为这三个人是李宗闵那一边的人。
  
  不久,宋若宪被处死,沈仪被贬为柳州司户。
  
  太监杨承和与王守澄不和.当下被贬为西川节度使。
  
  总之,凡是王守澄和郑注一伙所厌恶的大臣,都被指为李德裕、李宗闵之党,统统贬出朝廷。
  
  朝廷,真成了太监们的朝廷了!
  
  王守澄和郑注滥用权势.排斥异己,陷害大臣,紊乱朝纲,使得朝臣人人自危,惶恐不安。
  
  唐文宗冷眼旁观,隐忍不发,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出消灭他们的机会!
  
  他终于找到了消灭王守澄的切入点,那就是王守澄的同伙郑注和李训!
  
  这俩个太监,就是无耻小人,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
  
  他们是由王守澄引荐入朝的,也就是说,他们是王守澄的人。在他们地位低的时候,或许会对王守澄死心塌地,可如今,他们也成了朝中重要人物了,内心开始膨胀起来,想获得更高的权力!
  
  而他们想获得更高的权力,就必须打败压在他们头上的人——王守澄!
  
  唐文宗重用和提拔郑注和李训,目的就是要依靠他们铲除王守澄!
  
  王守澄一直以为郑注和李训是自己的人,所以,对皇帝的重用自己手下,非常高兴,以为自己的势力将更大!
  
  唐文宗和郑注、李训密谋著,知道一旦走漏风声,定会遭到王守澄的反扑,所以,他们没有采取贸然的行动。
  
  郑注、李训经过计议,找到了突破口,那就是右领军将军宦官仇士良与王守澄有矛盾。
  
  王守澄专横跋扈,长期抑制仇士良而得不到提拔。仇士良怨恨王守澄,只要仇士良做到了左神策中尉,就可以分割了王守澄的权力。
  
  太和九年五月,唐文宗突然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
  
  这立即引起了王守澄的不满,可是,仇士良有了兵权在手,王守澄也不敢拿他怎么了!
  
  唐文宗在对王守澄动手之前,决定先除掉他的同党陈弘志。
  
  这个陈弘志,就是元和十五年弑杀唐宪宗的宦官,也是王守澄的死党。
  
  这时的他,不仅逍遥法外,而且还在山南东道做监军。
  
  唐文宗下令借调他回京,要重新任命。
  
  陈弘志以为升官的机会到了,赶紧回京。哪里知道,在半路上就被皇帝派来的人杀死了。
  
  不久,郑注、李训又建议唐文宗提拔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兼十二卫统军,解除他的右神策中尉行右卫上将军、知内侍省的职务。
  
  唐文宗有了郑注、李训支持,再加上左神策中尉仇士良禁军的保卫,知道王守澄不敢反抗,当下解除了王守澄右神策中尉的职务,夺去他的实权。
  
  此时的王守澄,内部不听自己的话,右神策禁军未必听从自己指挥,再加上左神策中尉仇士良在保卫皇帝,自己作乱的话,完全没有胜算!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得离开长安了。
  
  他以为,自己放弃权力了,唐文宗会放过自己。可他没有想到的是,没有权力的王守澄,那是死得更快的王守澄!
  
  太和九年十月初九日,在王守澄离开首都前夕,唐文宗派遣宦官李好古携带毒酒给他饯行。
  
  没有权力的王守澄,面对皇帝的赐酒,完全没有选择不喝的权力,所以,他只能喝下毒酒了。
  
  酒入喉咙,毒发全身!
  
  这个专擅朝政,无恶不作的阉竖小人,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唐文宗,在除掉王守澄这事上,可谓做得非常的聪明,显示了他的智慧:隐忍而寻找机会!
  
  这是情商非常高的做法,因为,冲动和着急,从来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带来危害!只有隐忍,才有击败对手的机会!自古以来,凡是没有隐忍之心的人,从来做不成大事!
  
  不过,唐文宗的目的不单单是一个王守澄,而是整个宦官集团!所以,他把目标锁定了所有权力在手的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