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408安重诲的覆灭
  李嗣源继位之后,年已六十,已经没什么精力处理朝政了,所以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
  这个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
  
  任圜,他的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
  
  他有这样有地位的父亲,见到上层人物的机会就不难了。
  
  他见到了晋王李克用,李克用见他长得一表人才,当下把侄女嫁他为妻。
  
  任圜的仕途,就此飞黄腾达。
  
  后唐建立后,他被任命为为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事。
  
  按道理,以他这样的身份,再加上正派的作风,继续升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可是,没有,他遇到了挫折。
  
  他与郭崇韬以及李嗣源的三观很合,所以,他们关系非常好。
  
  哪里知道,郭崇韬很快倒台,他也受到了牵连!别说升官,能保住官职就不错了!
  
  任圜就此,宦海低沉,一直到了李嗣源当上了皇帝,这才开始对他重用,官至宰相。
  
  任圜当上宰相后,开始选拔贤俊,杜绝私门,忧国如家,执政一年便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
  
  任圜是有治国能力的,但是安重诲才是李嗣源的心腹。
  
  安重诲年轻时即投于李嗣源军中,非常骁勇善战,同时才识过人,使得李嗣源非常赏识他。此后十几年的军旅生涯中,李嗣源引安重诲为心腹,安重诲视李嗣源为知己,二人结成莫逆之交。
  
  李嗣源当上皇帝后,安重诲是他第一重用之人,第二才是任圜。
  
  任圜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要有权力;而安重诲也是对权力极度热衷之人,朝廷中的军政要务,事无巨细,他都要给予裁决。
  
  这样一来,任圜和安重诲就有了矛盾了。
  
  安重诲是眼里不揉沙的人,他有一次路经御史台门口,殿直马延无意冒犯了他,他当即拔剑将马延斩杀于御史台门口,杀人之后才禀报皇帝!
  
  如今任圜敢阻碍他行使权力,自然容他不得!
  
  任圜见自己的意见未被皇帝采纳,知道是安重诲在搞鬼,而自己又争不赢他,当下怏怏不乐,便以病为由辞职,退居磁州。
  
  然而,安重诲是不会就这样放过他的。
  
  他见任圜府中有一歌妓,能歌善舞,生得温柔俏丽,当下欲纳之为妾。
  
  这种要别人老婆做自己老婆的事,只要是个男人,他就不会答应!所以,任圜拒绝了!
  
  安重诲就更要置任圜于死地了!
  
  狠毒的人,总能想出搞死人的法子!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安重诲终于逮到了一个搞死任圜的机会,那就是朱守殷谋反!
  
  安重诲听闻了之后,知道机会出来了,当下立即派兵假传圣旨到任圜家,然后诬告任圜与朱守殷合谋叛乱,逼他"聚族酣饮而死。"
  
  这种置政敌于死地的做法,遭到了舆论的谴责,连安重诲本人也自觉理亏。
  
  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却未加追究。
  
  《易经》的履卦中说,踩到老虎尾巴,要是没事的话,将会大吉。
  
  
  安重诲诬告害死任圜,却一点事都没有,接下来当然是大吉了,那就是,他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对他敬事不暇。
  
  安重诲这一下彻底膨胀,别说皇子,就是李嗣源,他都未必放在眼里了!
  
  而膨胀的结果,从来都是毁灭!
  
  河中节度使李从珂,是李嗣源很疼爱的养子,也有可能要继位的人。
  
  安重诲深知李从珂继位的话,对他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
  
  杨彦温趁机关闭城门,不许李从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阳。
  
  李嗣源当下将李从珂召回朝中,同时命药彦稠率军讨平杨彦温。
  
  安重诲又唆使宰相论奏,追究李从珂失守之罪,想趁机除掉李从珂。
  
  李嗣源哪里会让爱子受罪?当下驳回了宰相的奏议,只命李从珂赋闲在家。
  
  后来,禁军将领李行德、张俭弹劾安重诲私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
  
  李嗣源虽以诬告之罪将李行德、张俭族诛,但也对安重诲起了猜忌之心,命范延光同任枢密使,分散了安重诲的权力。
  
  安重诲至此才知道,他其实就是藤,没有了大树的依附,它就不能爬得高!
  
  他之前,之所以能横行霸道,神佛都阻挡不了他,那是因为李嗣源对他的放纵。而他一旦失去了李嗣源的信任,就什么都不是了!
  
  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安重诲被解除枢密使职务,外放为河中节度使。
  
  此时的安重诲,已经失去了李嗣源的信任,远离了皇帝。
  
  人都是如此,越近就越亲,而越远就越疏。
  
  安重诲远离皇帝后,对他进谗言的人就多了,都在说安重诲想作乱。
  
  李嗣源被说多了,也怀疑安重诲有异志,当下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让他监督安重诲,并让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率军前往河中。
  
  李从璋对安重诲本就痛恨,如今机会出来了,当下率甲士包围了安重诲的府邸,然后,用铁挝击杀了安重诲夫妇。
  
  消息传到京城后,李嗣源下诏定罪安重诲。
  
  曾经风光无限的安重诲,就此灭族。
  
  安重诲的覆灭,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因为,他一开始是受到李嗣源无限的信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要是知道自敛,不要那么猖狂,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可惜,人就是这样,在权力到手之后,就会开始膨胀,开始觉得可以为所欲为,可以横行霸道,结果膨胀过后,就是毁灭!安重诲膨胀之后,连李嗣源的儿子也不放在眼里,想着废了李从珂,立自己想要立的皇子,这就膨胀得过了头了!
  
  还是那句话,真有智慧的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越会去反思自己,越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认认真真。比如,李世民,他当了皇帝后,却不断地反思和改正自己的缺点,所以,他能成就千古一帝的美名。至于安重诲,与李世民对比,真是帮他端洗脚水都不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