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447厚德带来的运气
  吕蒙正的出身,并没有像《破窑记》所载的那样——出身贫寒,反之,他的出身很不错,其祖父吕梦奇,是户部侍郎;其父吕龟图,是起居郎。
  吕蒙正能考中状元,除了他自身的努力和才能之外,很大的方面,就是他的出身还不错,有很多的资源。
  
  不过,他年轻时,也遭受到了挫折,那就是她的母亲刘氏和嫡母关系不好,被赶了出去。
  
  吕蒙正母子因此过了一段穷困窘迫的生活,可能正是由于这段艰难的生活,使得吕蒙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学会了如何克制自己。
  
  之后,吕蒙正考中状元,当了官。
  
  他把父母亲迎来同住,但他父母亲不肯住同一房间。
  
  吕蒙正对他们奉侍得非常周到,也没有去责怪父亲。
  
  不久,吕龟图死去,朝廷诏令起复吕蒙正,升他为都官郎中,入朝任翰林学士,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赐给他丽景门的住宅一栋。
  
  吕蒙正就此进入朝廷,踏上了康庄大道,前面等着他的,将是位极人臣的职务——宰相!
  
  他很快就迎来了机会,那就是李昉被罢免宰相,他的许多人下台,吕蒙正因此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对宰相的位置,触手可及了!
  
  我们前面说了,人的运气,还在于会为人处世。
  
  吕蒙正就是很会为人处世的人,他为人厚道宽容,很有名望,又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连皇帝都赞许他能无所隐瞒。
  
  他的这样为人,很快得到了另一名宰相的赏识,那就是赵普,他建议皇帝对吕蒙正重用。
  
  赵普宰相离职后,吕蒙正很快升任宰相。
  
  他的儿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这当然是因为吕蒙正当上了大官的原因。
  
  吕蒙正上奏皇帝说:“臣出身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终身隐居于山林,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多得很。现在,臣儿子刚成年,获此宠任,恐怕遭到上天谴责,请求以臣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他。”
  
  从此之后,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
  
  这一事,可见吕蒙正的正派作风,完全没有私心。
  
  不过,为人处世再厉害,也会遇到挫折。
  
  淳化年间,左正言宋沆上奏疏违逆皇上旨意,得罪了皇帝,而宋沆正是吕蒙正妻子的族人,也就是吕蒙正的人了!
  
  吕蒙正因此被免去吏部尚书一职,皇帝重新任用李昉为宰相,吕蒙正受到了打压。
  
  他在此期间,兢兢业业,没有抱怨,勤于职守,终于被他熬来了春天。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
  
  李昉被罢免宰相职务,吕蒙正又以本官任宰相。
  
  他与赵匡义奏对时,谈到征伐之事,赵匡义说:“朕近来的征讨,是为百姓剪除凶暴,如果好功黩武,那么天下百姓都灭尽了啊。”
  
  吕蒙正回答说:“隋、唐数十年中,四次征讨辽碣,百姓疲乏不堪。隋炀帝全军覆没,唐太宗运去土木攻城,这样都最终没有成功,况且治理国家的重点,在于国内勤修政事,那么远方之人必来归服,自然会得到安宁。”
  
  赵匡义同意他的意见,注意休养生息,改善百姓的生活。
  
  宋真宗赵恒即位后,进迁吕蒙正为左仆射。
  
  这时,遇到朝廷营建奉熙陵。
  
  吕蒙正追忆感戴先朝所给予的优厚的恩遇,当下贡献家财三百多万作为营建经费的补充。
  
  赵匡义下葬那天,吕蒙正伏地哭泣极尽悲哀,人们认为合大臣之礼。
  
  这一事,可见吕蒙正是非常懂感恩,讲义气的人。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朝廷诏令吕蒙正以本官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在宋朝,能够三次任宰相的,只有赵普和吕蒙正俩人。
  
  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朝廷授给吕蒙正太子太师一职,封为莱国公,改封徐国公,又封为许国公。
  
  至此,吕蒙正位极人臣,成为一代名臣。
  
  他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当下于景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005年的春天,吕蒙正上表请求辞官回洛阳。
  
  皇帝对他虽然不舍,但是,考虑到他岁数也大了,只得恩准。
  
  
  吕蒙正到了告辞朝廷那天,坐轿到东园门,命令他的儿子扶着他到宫殿,朝拜宋真宗说:“对远方的人要和平共处,停止战争节省财用,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希望陛下经常替百姓着想。”
  
  宋真宗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升任他的儿子吕从简为太子洗马,吕知简为奉礼郎。
  
  吕蒙正回到洛阳养老,他宅子里有园亭花木,适合养老。
  
  他每天与亲戚朋友宴会,看见子孙环列,经常向他敬酒祝寿,不由怡然自得。
  
  大中祥符以后,宋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祀祠后土,经过洛阳,两次到他家,赏赐给他很多财物。
  
  宋真宗对吕蒙正说:“卿的几个儿子谁可以重用?”
  
  吕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臣有个侄儿叫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
  
  吕夷简从此被宋真宗关注,后来果然做到了宰相位置。
  
  之后,吕蒙正逝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
  
  他在政治上的贡献,比不上赵普,但是,他人格的魅力,品质的优秀,是足以令人钦佩的!
  
  我们前面说过了,人的智慧,要包含优秀品质在内,所以,吕蒙正,无疑是个智慧的人物。
  
  《宋史》里面,记载了吕蒙正一些值得传颂的为人处世的故事。
  
  吕蒙正的度量很大,为人宽厚。
  
  他刚被任命为副宰相时,第一天入朝走马上任,意气风发的他,迈著方步走在大殿上。突然听到有人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
  
  吕蒙正面对这盆当头冷水,装作没有听见,从容走了。但是,与吕蒙正要好的同事很不满,要追查此人是谁。
  
  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追查。
  
  下朝以后,吕蒙正的有些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逮住那人。
  
  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
  
  吕蒙正同时非常的正直。
  
  有一次,宋太宗问吕蒙正谁出使辽国合适,吕蒙正推荐了一陈姓官员,宋太宗觉得不合适,就没有同意。
  
  第二天,宋太宗问起人选的事,吕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再次否决了。
  
  当第三次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气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书扔到地上,十分不高兴:“卿为什么这么固执呢?”
  
  吕蒙正说:“臣不是固执,而是陛下不能体察谅解啊。”再次说:“这个人可以任用,其他的人赶不上他。臣不愿用阿谀献媚盲目听从皇上的意见,以致耽误国事。”
  
  同僚们听了,都屏气不敢言。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是我不如的啊。”
  
  此外,吕蒙正还向朝廷推荐了经常说他坏话的老同学温仲舒。
  
  有一年正月十五,宋太宗大宴群臣。喝到高兴处,宋太宗开始自夸:“五代的时候,生灵凋丧,周太祖从邺南归,官吏和百姓都遭到抢掠,下则有火灾,上则彗星出现,观者惊恐畏惧,当时认为天下再也没有太平日子了。朕亲自总揽政事,万事大致得到治理,每当想到上天的赏赐,导致这样繁荣昌盛,就知道国家的治理与混乱在乎人为。”
  
  在座的大臣纷纷鼓掌表示赞同,因为皇帝自吹自擂,谁敢去扫兴?
  
  吕蒙正没有赞同,缓缓起身,离开座位,走到太宗面前说:“皇帝所在之处,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经看到城外不出数里之地,饥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里这个样子。希望陛下从近处看到远处,才是百姓的幸福啊。”
  
  宋太宗听了这话,大为扫兴,但是,也牢牢记住了吕蒙正的话,那就是,天下还有许多受苦的百姓。
  
  吕蒙正的为官,非常的清廉。
  
  朝臣中有位收藏有古镜的人,自称此镜能照出二百里范围的景色,想献给吕蒙正以求任用。
  
  吕蒙正笑说:“我的面部不过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上照二百里的镜子呢?”
  
  听说的人都叹服。
  
  还有人给吕蒙正送古砚,说此砚一呵即润,用不着注水。
  
  吕蒙正凝视古砚,笑笑说,即使一天呵出一担水,也只值十文钱而已。
  
  元脱脱在《宋史》中评价吕蒙正说:“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吕蒙正,正是用他的盛德,获得了位极人臣,流芳千古!
  
  《易经》中说,君子以厚德载物,真非虚言也!人有厚德,真能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