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466杨令公的忠勇
  和包拯一样,在民间,流传度极广的,还有杨家将的故事,也是在宋仁宗赵祯统治期间。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在南宋“说话”中,就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元杂剧中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吴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天佑》等杨家将戏。
  
  明代中期以后,朝廷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其作者已无从考证。
  
  民间戏剧方面,更是很多杨家将的戏目。我家乡演戏,就有很多杨家将的戏,其中《穆桂英挂帅》是最出名戏。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影视的普及,杨家将的故事,就更多人知道了。
  
  杨家将,最早是杨业,他是弘农杨氏,也就是杨喜的后人。
  
  他的父亲杨信,任后汉麟州刺史。
  
  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打猎,所猎之物比他人多一倍。
  
  他曾对他的伙伴说:“我将来当将军用兵,也要像今天用鹰犬追逐野鸡、山兔一样。”
  
  可见他从小志量就不小。
  
  志向大的人,虽未必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是从小就志向很大的人。
  
  杨业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勇猛而闻名。
  
  由于战功卓著,接连升职至建雄军节度使,他所到之处,即闻克敌报捷,国人称他为“无敌”。
  
  宋太宗赵匡义征讨太原,常听到杨业的威名,曾悬赏想得到他这个人。
  
  不久,太原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危急,杨业劝他的国主刘继元投降,以保全百姓的生命财产。
  
  刘继元投降后,赵匡义立即派宦官传旨召见杨业。
  
  他一见之下,就为之大喜,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赵匡义班师之后,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
  
  他认为杨业对边疆事务很有经验,又升他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密封珠宝玉器,赏赐给他极丰厚。
  
  这时,正赶上契丹入侵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名骑兵从西陉出发,由小道赶到雁门北口,再转向南下从敌人背后攻击,使得契丹大败。
  
  杨业因战功升任云州观察使,仍兼郑州和代州的刺史及驻泊兵马都部署。
  
  从此,契丹军队一望见杨业的旗帜,就退去。
  
  守边的主将大多妒忌他,有的人暗中向皇帝写诬告信指责他的缺点,皇帝见了都不追问,反把这些奏章封好交给杨业。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杨业为他的副职。
  
  大军进驻桑干河,恰逢曹彬这路军战事不利,各路宋军只得撤退,潘美这些人回到代州。
  
  没过多久,宋廷下诏迁移四州的百姓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以所统领的士兵护送他们。
  
  新
  这时,契丹国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和五押惕隐领兵十多万,又攻占了寰州。
  
  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更加强盛,不可与他们对战。朝廷只命令我们移取几个州的百姓,只须领军从大石路出,先派人暗中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的日子,命令云州的百姓先出。我们的军队驻在应州,契丹兵必定来抵抗,此时立即命令朔州的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我们派弓箭手一千人列在谷口,用骑兵增援中路,这样,三州的百姓,可确保安全了。”
  
  王侁反对这个建议说:“率领数万精兵却害怕、软弱到这样程度。我军只管直奔雁门北川中,击鼓前进。”
  
  刘文裕也赞成这个意见。
  
  杨业说:“不能这样,这是必定失败的形势。”
  
  王侁说:“君侯你向来号称无敌,如今看见敌人就停止不前、屈服不战,莫非你还有别的打算吗?”
  
  杨业说:“我杨业不是躲避死,只因为此时对我们有不利之处,白白地被人杀伤士卒而得不到成功。现在你用怕死来责备我杨业,我应当在各位的前面作战。”
  
  他快要出发时,哭着对潘美说:“此次行动必定不利。杨业,是太原的降将,死应是分内的事。皇上不杀我,信任地任我为连帅,授给我兵权,我并不是放掉敌人而不打,只是为了等待便于攻敌的条件,将立尺寸之功以报答国恩。今天各位用躲避敌人的名义来责备我杨业,我杨业应当先战死在敌人中。”于是,他指著陈家谷口说:“各位在那里摆下步兵弓箭手,作为左右翼用来增援,等我杨业转战到这里,立即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我,不这样,就没有活着的人了。”
  
  潘美与王侁率领部下的士兵在谷口布战阵势。
  
  时间从凌晨寅时到上午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眺望,以为契丹已经逃跑,想争这场战争的功劳,当下就领军离开谷口。
  
  潘美没能制止,于是沿灰河往西南走二十里。
  
  不久,他们听说杨业战败,潘美立即领兵退走。
  
  杨业奋力战斗,自中午杀到日落,果然到达谷口。
  
  当他看到这里没有人,当下拍著胸脯大哭!
  
  这一刻,他才知道,不是有计策就可以战胜敌人,也不是英勇就可以战胜敌人,还需要上下级的配合!
  
  没有上下级的配合,杨业,只有死路一条了!
  
  他哭罢,再率领帐下的将士奋力战斗,身受数十处创伤,而身边的士兵都快战死。
  
  杨业亲手杀死几十人到上百人,他的马受重伤,不能前进,于是,他只有被契丹兵捉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战死在这里。
  
  杨业叹息说:“皇上对我很看重,我本打算用讨伐贼寇保卫边疆来报答他,却反被奸臣所迫害,致使国家的军队战败,还有什么脸求活着呢!”于是,杨业绝食三日而死。
  
  杨家将的忠勇,也就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