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470神采迷人的欧阳修
  欧阳修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
  钱惟演的这个做法,对他自己来说,自然是影响前途,但是,对于中国的文学史来说,却是贡献巨大,功在千秋。
  
  钱惟演如此纵然文人,导致自己政治上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
  
  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在后来写下著名的词《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这词,自然是绝妙好辞,在宋词中亦属上乘佳作,只是,词中那种哀伤之情,令人伤感。
  
  钱惟演有个歌姬叫做惊鸿,她曾服侍他的父亲吴越王钱俶,这时,已是白发苍苍之年。她听了这不胜哀伤的歌词,对钱惟演说道:“先王将薨逝的时候,预先为自己制作了挽歌《木兰花》,辞意与这首词很相似,难道如今相公也将要死亡了吗?”
  
  不久,钱惟演果然死于随州。
  
  《木兰花》与《玉楼春》是一个词牌的异名,钱俶在旧曲有“帝乡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
  
  钱惟演虽死,但是,他对后生的提携,写下的词,都将不朽!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官员,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
  
  他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当下十分不满。
  
  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
  
  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
  
  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
  
  他这话一出,一下把王曙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的欧阳修,虽然有才,但是,也充满了傲气。
  
  生活很快会让他把菱角磨成了鹅卵石。
  
  欧阳修对在洛阳的这一段生活,还是最难忘,最回忆的。
  
  他后来被贬官的时候,还深情地写道:“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也就是说他在洛阳住过了,看过了最繁花,现在就是看见野花,也没有什么好感叹的!
  
  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朝廷召试学士院,欧阳修被授任宣德郎,不久,又当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
  
  他在京城中,继续过洛阳的生活,他自己写诗就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不过,此时的欧阳修,开始接触到胸怀更广大的人,那就是范仲淹、富弼这些人,使得他不再是那个只会享受青春的少年,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来。
  
  这时的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的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
  
  
  景祐三年,与欧阳修交往颇深的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他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
  
  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
  
  可惜,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官僚,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一派的人,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县令。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朝廷对他,仍然只是给他参与一些编辑的工作,并没有让他参与国家政策。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欧阳修调任右正言、知制诰。
  
  因为,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得到了皇帝的重要,将推行“庆历新政”。
  
  欧阳修看到了希望,当下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太守。
  
  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
  
  他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但就是在这样的执政方针下,滁州反而被治理得井井有条。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好。
  
  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
  
  他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
  
  欧阳修虽然被贬为地方官,但他从来没有消极过,反而非常的豁达,与民同乐。
  
  让做太守时,对饮酒游山的爱好不减当年,经常带着吏民出去游玩,在山中野餐,然后喝醉了,迷迷糊糊地看着大家玩乐。他在《醉翁亭记》说他自己,醉时能与民同乐,醒后能用当世一流的文笔把游玩的过程记录下来,真是快乐的生涯。
  
  之后,他又被调任颍州太守。
  
  在颍州,欧阳修照样寄情诗酒,自认为过得比在洛阳丝毫不差。
  
  后来,他要告别颍州时,他怕送别的吏民伤心过度,写诗安慰他们说:“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这样的欧阳修,真是令人神往的欧阳修,真的不愧是范仲淹的好友,用他的说法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被贬期间,他写的歌词在社会上也越来越流行。
  
  传说,颍州有一位歌妓会唱欧阳修所有的词。
  
  后来欧阳修出使辽国,接待官员请来当地一位歌妓助兴,嘱咐她好好款待欧阳大人。
  
  歌妓只是答应,并不多说话,大家还以为她毕竟是边远地方的歌妓,什么都不懂。谁知席间歌妓一开口,唱的竟全是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有才有德,又加上为人豁达,真是令人神往,恨不得结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