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669力挽狂澜的于谦
  也先好不容易到了京城下,要索取钱财,明朝又不给;要于谦等人出来谈判,又不出来!
  
  如果就这样不战而退的话,他也先的威名,不就一下折损了?
  
  也先没办法,面对严阵以待的明军,再怎么也要试着攻打一次!
  
  庚申,也先部队窥伺德胜门。
  于谦令石亨率神机营在空屋里设下埋伏,派几个骑兵引诱敌人。
  
  也先派一万骑兵逼近。
  
  明朝的副总兵范广发射火药武器,伏兵一齐起来迎击。
  
  也先的弟弟孛罗,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也先部队只得转移到西直门。
  
  明朝都督孙镗在西直门抵御也先,石亨亦分了部分兵力来到,也先只得撤退。
  
  明朝副总兵武兴在彰义门攻打敌军,和都督王敬一起挫败了也先的前锋。
  
  明军正要退却,而几百个骑着马的宦官想争功,冲马争着向前。
  
  这样一来,瓦剌军逮住了机会,立即进攻!
  
  明军的阵脚登时乱了,武兴被乱发的箭射死。
  
  瓦剌军赶到土城,居民爬上屋顶,呼喊著用砖石投掷敌人,喧声震天。
  
  也先这才知道,京城里,不但明军可怕,老百姓也可怕啊!
  
  王竑和福寿的援兵赶到,也先只得撤退。
  
  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五天。
  
  也先邀谈不成,作战又失利,真是头疼万分!
  
  这时的他,真是如羊抵藩,进退两难!
  
  不过,他很快就不用头疼了,因为,各地勤王的部队马上要开到!
  
  也先知道,再不退的话,别说捞到好处,恐怕死无葬身之地!
  
  也先当下拥著太上皇朱祁镇,由良乡向西退去了。
  
  于谦调各将领追击,到居庸关才回来。
  
  这一次京城保卫战,于谦功劳最大,朱祁钰加他为少保、总督军务。
  
  于谦谦逊地说:“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当下坚决推辞,朱祁钰不准。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三月,总兵朱谦奏称敌兵三万围攻万全,朱祁钰当下敕令范广担任总兵官抵御敌军。
  
  不久,瓦剌退去。
  
  于谦请求即驻兵居庸关,敌寇来则出关剿杀,敌寇退则回京师驻守。
  
  大同参将许贵奏北面有三个人到镇上,想朝廷派使者讲和。
  
  于谦说:“以前派指挥季锋、岳谦前往讲和,而也先跟着入寇。接着派通政王复、少卿赵荣,见不到上皇就回来了。显然,不能依靠和谈。况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从道理上来说也绝不可以讲和。万一和了他要满足无穷无尽的要求,答应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不答应又会发生变乱,这形势也不能讲和。许贵是武臣,而这样恐惧畏缩,怎能敌忾同雠,按法律该处死。”当下发出文书严厉谴责他。
  
  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没有敢说讲和的。
  
  这样一来,身为俘虏的朱祁镇就没有多少作用了。
  
  而也先诸多要挟,都是由喜宁策划的。
  
  这个喜宁,是明朝投降过去的人。
  
  他对朱祁镇,简直就是仇人一般,所以,他在朱祁镇没有作用的情况下,坚决要杀了朱祁镇。
  
  朱祁镇以和谈为借口,请求也先派喜宁去谈判,而他秘密策划镇守大同的将领抓了喜宁,然后,把他杀了。
  
  另外,朱祁镇又授计给王伟,让他诱杀了奸细小田儿。
  
  这两件事,可见朱祁镇不是等闲之辈,他在被俘的生涯中,逐渐成熟起来。
  
  新
  也先没有了喜宁在从中作梗,开始有放回太上皇的意思,派使者来联系。
  
  这样一来,京师的戒备才稍稍放松了一点。
  
  于谦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这是很值得担心的。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让他们镇守中宫。”
  
  八月,太上皇朱祁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
  
  也先见明朝没有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太上皇送回。
  
  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朱祁钰却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
  
  他的意思很明显,不想自己这个哥哥回来,怕他威胁到自己的皇位。
  
  于谦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
  
  朱祁钰对于谦,可谓是绝对的信任,当下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他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
  
  也先放回了太上皇朱祁镇后,请求朝贡。
  
  他之所以和明朝作对,就是因为贡使增加到三千余人,对给予的赏赐不满足,这才入侵的。
  
  此次朝贡,也先又派三千人来朝。
  
  于谦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陈兵,设宴招待。
  
  他想朱祁钰说和议是很难依靠,当下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他请求敕令大同、宣府、永平、山海、辽东各路总兵官增修墙准备防御。而京兵分别隶属于五军营、神机营、三千营,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
  
  明朝也至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
  
  至于对瓦剌派来的贡使,于谦一一满足了他们。
  
  于谦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邓茂七、浙江叶宗留、广东黄萧养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
  
  每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于谦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
  
  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
  
  于谦的号令非常严明,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
  
  于谦的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将领们,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
  
  于谦的才思畅通敏捷,考虑的事情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
  
  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
  
  对于太上皇朱祁镇的回来,于谦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
  
  在东宫改易后,也就是换了太子。
  
  太子,原来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朱祁钰把他换成自己的儿子朱见济。
  
  朱祁钰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
  
  于谦正可领两份俸禄,但他一再推辞,坚决不接受。
  
  他所过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
  
  朱祁钰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于谦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
  
  他把朱祁钰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而已。
  
  这些品德,使得于谦的名望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