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693大礼仪之争
  朱厚照死后,明朝统治时间最久的嘉靖帝上台了!
  
  这个嘉靖帝,名叫朱厚熜,不是朱厚照的儿子,他是兴献王朱祐杬的次子。
  兴献王封地在今天湖北省钟祥市,明朝时是三大府之一的承天府。
  
  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9月16日,朱厚熜出生于湖广安陆的兴王府。
  
  他的父亲朱祐杬是明宪宗第四子,和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是兄弟,以此算来,朱厚照就是朱厚熜的堂哥。
  
  朱厚照玩了一辈子,女人也不少,可是,偏偏没有留下子嗣,所以,他突然死后,皇位就空了出来。
  
  首辅杨廷和秉著“兄终弟及”的原则,拥护朱厚熜继位。
  
  这个朱厚熜,自幼就聪敏过人,他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背诵。
  
  他稍大以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古籍,通《孝经》、《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
  
  不仅如此,他父亲还让他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很小的时候便熟悉了各种礼仪和规范。
  
  这也为他后来在父亲名号上的重视买下了伏笔。
  
  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公元1519年7月13日,兴献王朱祐杬病薨,年仅十二岁的朱厚熜袭为兴王,朱厚熜在长史袁宗皋的辅佐下接管王府。
  
  如果朱厚照没有突然死了,那么,皇位轮不到朱厚熜。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朱厚照驾崩。
  
  两天后,一个由司礼监、皇室和朝廷代表组成的使团前往安陆。
  
  朱厚熜以兴王的身份接见了使团并接受了太后的诏书,在王府接受诸臣行礼,随后同使团前往北.京。
  
  朱厚熜及使团到达北.京城外的良乡时,双方发生了第一轮冲突。
  
  根据杨廷和的安排,要礼部用太子的礼仪迎接朱厚熜,即由东华门入,居文华殿。
  
  但朱厚熜并不接受这种方案,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就专业那个,双方互不妥协,僵持了起来。
  
  最后由皇太后令群臣上笺劝进,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这一事,可以看出来,杨廷和是个非常固执的人,而朱厚熜,是个比杨廷和还固执的人!
  
  正德十六年的5月27日,朱厚熜正式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嘉靖。
  
  他即位不久,就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嘉靖帝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
  
  朱厚熜见杨廷和等人不同意遵自己的父亲为先皇,非常不高兴,但是,这些老臣又不能对他们强来,当下每次召见杨廷和时,亲自赐茶慰问,希望能改定献王的尊号。
  
  杨廷和最终还是不肯给朱厚熜面子,因为,在他看来,礼法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朱厚熜没办法,于是下达指示让大臣们再次讨论。
  
  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一起上书说:“前代过继的君主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都不合乎典礼,只有宋儒程颐的《濮议》,表达了最正确的道理,可以作为千秋万世的师法。至于兴献王的祭祀,虽有崇仁王主持,以后生了皇子,还是把第二个皇子作为兴献王的后人,再改封崇仁王为亲王。这样,无论天理还是人情,两全其美,没一头有缺憾。”
  
  朱厚熜听了更加不悦,让他们从古籍中广泛考证,一定求得至当才是。
  
  他这样要求,实际上,就是要他们承认他的父亲是先皇。
  
  杨廷和与蒋冕、毛纪又说:“三代以前的圣人莫过于舜,没听说过他怎么尊崇自己的生身父亲瞽叟。三代以后的贤君莫过于汉光武,也没听说过他尊崇他的亲生父南顿君为皇帝。希望皇上向舜帝、光武帝学习,那么陛下的品德就不会有玷瑕,陛下的孝心也可以光大于天下了。”
  
  毛澄等人也再三上奏,坚持原来的决议。
  
  朱厚熜将这些奏章留中,这等于表明了不赞成的态度。
  
  朱厚熜想来想去,知道指望这些老顽固赞同自己是很难的,所以,他找来其他人,要他赞成自己。
  
  新
  只有有利益,就不愁没有投机分子!
  
  张璁一看投机的机会出来,当下上书说应当是继承皇位,而不是过继给人当后裔!
  
  这就等于要承认朱厚熜的老爸为皇帝了!
  
  朱厚熜很高兴,让司礼太监拿了张璁的奏章给杨廷和看,说这种议论既遵守祖训,又依据古礼,应该听取。
  
  杨廷和说:“秀才怎么知道国家的重大事务!”又将奏章送回宫中去。
  
  不久,朱厚熜到文华殿召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给他们一个亲笔指示,要他们尊崇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皇帝、皇后。
  
  杨廷和回家后上书说:“《礼》说‘在前为君的就是父母,亲生父母应称为伯父母或叔父母。不仅丧服等次要降格,称号也应有不同。’臣不敢阿谀奉承,顺着圣旨办。”又密封归还了朱厚熜的手诏。
  
  朝臣们也都坚持原先的决议,朱厚熜就是不听。
  
  到了九月份,兴献王妃到了京城,朱厚熜亲自确定仪式,由中门入城,访问祖庙,又再次说明想尊称兴献王、王妃为皇帝、皇后。
  
  杨廷和说:“汉宣帝继汉昭帝即位后,加史皇孙、王夫人谥号为悼考、悼后;光武帝往上承继汉元帝的统绪,巨鹿、南顿君以上立庙于章陵,都没有追加尊号。现在如果追加兴献王、母妃的尊号为皇帝、皇后,与孝庙、慈寿并列,就是忘记了先皇帝而看重亲生父母,采用私人间的情感而放弃国家的大义。我们这些大臣对此无法推卸责任。”
  
  他说完,并自请罢免官职。
  
  大臣谏诤的有一百多人。
  
  朱厚熜迫不得已,只得下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皇太后为圣母,兴献王、王妃为本生父母,不称为皇帝、皇后。
  
  在这段时间里,杨廷和先后四次把朱厚熜的亲笔批示密封退回,坚持自己的意见,上了近三十篇奏章,朱厚熜常常愤愤不平。
  
  他身边的亲近人物因而得以批评说杨廷和放肆,失掉做臣子的礼仪。
  
  谏官史道、曹嘉于是交互劾奏杨廷和的罪过。
  
  朱厚熜虽然将二人稍作贬谪,以抚慰杨廷和,但心中已不对其尊敬如前。
  
  不久后,朝廷评定辅立新君的功绩,朱厚熜封杨廷和与蒋冕、毛纪为伯爵,年禄一千石,杨廷和坚决谢绝。
  
  朱厚熜改为荫封其家世袭锦衣卫指挥使,他又推辞不受。
  
  朱厚熜认为封赏太轻,改加为荫封四品京官世袭,杨廷和又推辞。
  
  这时,恰逢杨廷和复职满了四年,朱厚熜就破例加封他为太傅,他又四次辞罢。
  
  朱厚熜还特地颁发诰敕对他予以表彰,并在礼部为他赐酒宴一次,九卿都参加作陪。
  
  他以为,这样对待他了,他还能不听自己的话?
  
  事实证明,正直君子,还真的不能收买!
  
  朱厚熜很喜欢请僧、道设斋坛祈祷。
  
  杨廷和极力劝说,引用梁武帝、宋徽宗的事例来做论说。
  
  朱厚熜无奈,只得优旨采纳。
  
  他面对杨廷和这老顽固,真的拿他没办法,不过,他也是一顽固的人,所以,他不会那么轻易放弃的,他在等待着机会。
  
  杨廷和年老之下,屡次上书请求退休,至后来更加坚决。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正月,朱厚熜听任杨廷和离去,并责备他批评因为言语的不同归咎于君上,不符为臣之道。不过,仍然赐他加盖玉玺的书券,照常例供给他车马、钱粮、护卫人员,重申以前荫封一子锦衣卫指挥使的授命。
  
  给事中、御史纷纷请求挽留杨廷和,朱厚熜都不予答复。
  
  杨廷和一离开之后,朱厚熜立即开始讨论称孝宗为“皇伯考”的事。
  
  此时,杨廷和的儿子、翰林修撰杨慎率领众大臣跪在左顺门外哭争此事。
  
  他要继承父志,要和皇帝抗争到底!
  
  朱厚熜对他,那可没像他对他父亲那么客气了,直接把他杖责,并贬往云南。
  
  至此,朱厚熜终于在大礼议中迎来了成功,他追尊生父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明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