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754北使团的结局
  北使团到了临清,原明朝锦衣卫都督骆养性,时任清朝天津总督,听说故朝的人来了,再怎么也要给个面子,于是,派兵来迎接。
  十八日,北使团抵达德州,清山东巡抚方大猷贴出告示:“奉摄政王令旨:陈洪范经过地方,有司不必敬他,著自备盘费。陈洪范、左懋第、马绍愉止许百人进京朝见,其余俱留置静海。祖泽溥所带多人,俱许入京。”
  
  这封告示,简直就是一点情面都不给南明了!
  
  有句俗话说,拿自己的热脸蛋去贴人家的冷屁股,相信北使团的人对这话深有体会了!
  
  二十九日,行至河西务,满清下令,要他们呆在原地,不许前进,原因是清顺治帝定于十月初一日在北京即位。
  
  北使团只得停下了——谁叫自己往人家冷屁股上贴呢?所以,尝到冰冷的滋味,也只能自己咽下去了!
  
  十月初五日,北使团才重新启程,到了张家湾。
  
  这一次,清廷终于差人来迎接了。
  
  来迎接的人是礼部官又奇库。
  
  十二日,北使团捧弘光“御书”从正阳门入城,清方安置于鸿胪寺居住,严加防范。
  
  他们被扣押在鸿胪寺,一天一夜无人问津。
  
  到了十三日,清廷终于派人来了!
  
  然而,派来的人,对北使团的态度非常不好,直接就问道:“南来诸公有何事至我国?”
  
  北使团的人立即回答道:“我朝新天子问贵国借兵破贼,复为先帝发丧成服。今我等赍御书来致谢。”
  
  借兵破贼,我突然想到了鸡去向老虎借东西的故事,这简直就是自找死路!
  
  清朝官员听了北使团的回答,很没有礼貌地说:“有书可付吾们。”
  
  这是对北使团极大的侮辱!
  
  堂堂一国的国书,竟说交给他们就行了!
  
  北使团见满清的官员说把“御书”交给他们就行了,这是摆明没把自己当作一个国家的使者了!
  
  一国之书,岂能随便交给别人?
  
  北使团便告以“御书”应面递清廷最高统治者,不能交礼部。
  
  清官听了生气了,说:“凡进贡文书,俱到礼部转启。”
  
  北使团有坚持到底的勇气,说自己所赍乃“国书”,不是进贡文书。
  
  于是,双方坚持不下了。
  
  次日,清内院学士刚林等来到鸿胪寺,北使团以为清廷终于派人来议和,哪里知道这刚林一来,就刚好来个狗血淋头!他指责江南“突立皇帝”,不承认弘光皇帝是皇帝!
  
  北使团一听,连皇帝都不被承认,赶紧争辩说南京所立的是神宗嫡孙,伦序应立。
  
  我们从北使团的争辩中,可以知道北使团是多么天真了!
  
  人家不承认你,说白了,就是想灭了你!你还和人家争论什么神宗嫡孙!神仙嫡孙都没用!
  
  双方争论不休。
  
  刚林看到南明的人这么死撑,顿时换了一副更加蛮横的脸孔说:“毋多言,我们已发大兵下江南。”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必多说,老子已经发兵攻打南明了!
  
  这分明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以北使团一路受到的侮辱和惊吓,相信很多人都会噤若寒蝉。
  
  可是,一个人站出来了,他大声地道:“江南尚大,兵马甚多,莫便小觑了!”
  
  一点都不畏惧强清!
  
  这个人就是左懋第。
  
  我们到此时也应该知道了,左懋第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去议和了!
  
  他为的就是维护南明的脸面!为了就是维护南明的尊严!
  
  虽然,他明知道此行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甚至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可是,他在所不惜!
  
  刚林见左懋第这么强硬,登时拂袖而去,双方不欢而散。
  
  北使团赍去的弘光“国书”,清方拒绝接受;朝廷和使臣致送吴三桂的书信,拜会降清大学士冯铨、谢陛的名帖,也没人理会。
  
  最侮辱人的是,清内院官带领户部官员竟厚著脸皮来收银币!
  
  被收走的银币,计银十万两、金一千两,蟒缎已运到者二千六百匹!
  
  “国书”不接受,钱财、绸缎、马匹,他们倒是笑纳了!
  
  什么清廷,简直就是强盗!
  
  盗亦有道,而清廷就是赤裸裸的抢劫!还不给对方一点面子!
  
  这是什么朝廷!
  
  北使团见清廷这样明目张胆的抢劫,很是气愤,没想到清廷抢完一把,发了横财后,还觉得不过瘾,又把弘光朝廷赐给“蓟国公”吴三桂的白银一万两、缎二千匹,也一并收去了!
  
  绝!
  
  做得实在绝!
  
  这样清廷,我们之后看到他们残酷无人性的行为也就见怪不怪了!
  
  左懋第打死艾大选后,清廷立即派人来责问了。
  
  其实,清廷很多事,因为左懋第打死的是自己带来的人。所以,面对清廷的责问,左懋第立即顶上一句:“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
  
  当然,这一切和清廷有关系,因为你已经落入了人家的手中!
  
  落入人家手中,能顶上一句“与若(你)何事?”
  
  不得不说,左懋第是很牛的人。
  
  清廷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降服这样的牛人,因为牛人都降服了,其他汉人就会闻风而降。
  
  所以,左懋第越牛,得到的待遇就越好。
  
  清廷设“太平宴”的时候,就宴请左懋第了。
  
  可是,左懋第的做法依旧是那么牛,他“拒食”。
  
  面对左懋第的这么不给面子,清廷很给“面子”,他们派遣洪承畴前来说降。
  
  左懋第见了洪承畴,作出非常诧异的样子,就像见到鬼一样,他说:“此鬼也。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
  
  【新
  洪承畴听了,自认倒霉,惭愧而退。
  
  洪承畴走后,李建泰来劝降。
  
  左懋第见了洪承畴是讽刺,而见了李建泰则是怒斥:“老奴尚在?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
  
  李建泰被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登时和劝降失败的洪承畴有同感,脸上都写着大大的两个字——倒霉!
  
  清廷见左懋第的老同事劝降没用,便动用亲情牌,派已成功晋级为汉奸的左懋第的堂弟左懋泰去劝降。
  
  结果,左懋泰的遭遇并未比前面俩位汉奸好过,左懋第对他大骂:“此非吾弟也!”同时,将他轰走。
  
  多尔衮听到消息,顿时大怒,不过,他还没动杀念,还想最后劝降左懋第。于是,他亲自提审懋第。
  
  左懋第见到多尔滚,直立不跪。
  
  多尔滚知道他是牛人,不跪也就算了,当下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铿锵有力地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
  
  金之俊见到多尔滚劝降,当然,也忙凑热闹去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左懋第听了,一句话顶得金之俊再不敢说话——“汝何不知羞耻!”
  
  多尔衮知其不可降,只得下命在闰六月十九日,把左懋第推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了。
  
  到了临刑之时,左懋第南向再拜道:“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说完,从容而死。
  
  他留有绝命诗:“峡坼巢封归路迥,片云南下意如何;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是的,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
  
  左懋第的一腔碧血洒在了故国的土地上,人虽然死了,国家也很快也被灭,可是,他那一股忠义之气,长存于天地,鼓舞著反抗者,厚重著历史。。。。。。
  
  这是他当年请缨的初衷,他做到了,所以,他死得很从容。
  
  一个人,要是从踏上征程的第一步,就知道了怎样的结局,他还有什么悔恨?还有什么他不能从容面对的?
  
  是的,左懋第无悔无恨。
  
  北使团的一些人投降了,加入了汉奸的光荣队伍;另一些人选择了左懋第同样的道路。
  
  “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这些人,不能说他们很伟大,因为他们其实是无谓的牺牲。可是,他们不屈的精神将感召许多的忠义之士,让他们更加奋起反抗外来侵略!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死得其所。
  
  南京政府听闻北使团失败的消息,顿时炸开锅了!
  
  举报
  楼主:黄小招idlv4时间:2013-08-1407:46:46
  
  二十六加紧搜刮
  
  公元1644年底,多尔滚决定派兵挥师南下,消灭南明。
  
  而南明,在此时还沉醉在醉死梦生当中。
  
  皇帝朱由崧“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大酒,杂伶官演戏为乐。巷谈里唱,流入内廷,梨园子弟、教坊乐人,出入殿陛,诸大臣呼为老神仙。”
  
  朱由崧的爱好,纯粹就是一个变态者的爱好!喜欢女人也就罢,偏偏喜欢幼女,还是把她们奸死!真的厉害的话,为什么不去挑战肥婆?整日里喝酒,看戏听歌,还让诸大臣呼为老神仙!
  
  他自己昏庸,他身边的大臣也不比他好。朱由崧贪杯好色,马士英等人却加紧时间卖官鬻爵。
  
  马士英生财有道,他先是请免府州县童子应。
  
  大伙听了这个消息,个个高兴,因为不用科举考试就可以当秀才。不过,接下来传来的消息,很多人就不高兴了,尤其是那些贫穷的人。
  
  因为马士英规定,想免童子应,上户必须纳银六两,中户必须四两,下户必须三两!
  
  许多人交完钱,继续往上面考,哪里知道,往上面考,也要交银子!
  
  马士英规定,赴院试,诏行纳贡例,廪纳银三百两,增六百两,附七百两!
  
  这简直是在打劫!
  
  不过,很多有钱人为了功名,还是忍痛出钱了!
  
  等他们出完钱,当上举人进士了,原以为赚了,哪里知道马士英生财之道改变,竟可以不用科举考试,直接给官做了!
  
  ——妈个冬瓜!早这样说,老子不就不用那么辛苦,又交钱又考试吗?!
  
  马士英明码标价,武英殿中书纳银九百两,文华殿中书一千五百两,内阁中书二千两,待诏三千两,拔贡一千两,推知衔一千两,监纪职方万千不等。。。。。。
  
  真是出血价大甩卖,价廉物美,童叟无欺。。。。。。。
  
  他这样大甩卖官位,导致的结果是,大街小巷,处处都是官员了!
  
  当时为之语曰:“中书随地有,都督满街走。监纪多如羊,职方贱似狗。荫起千年尘,拔贡一呈首。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
  
  其中最后两句,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真是一语道破马士英的心思!如果他的袋子够大,他真的恨不得把江南所有的钱装进他的口袋!
  
  又有谚语曰:“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这首谚语确实很有水平,因为不单单指出了马士英的卖官鬻爵,连朱由崧的只顾享乐而不理国事都骂进去了!
  
  有人在马士英的门上偷偷写上一对联:“两朝丞相此马彼牛同为畜道,二党元魁出刘入阮岂是仙宗。”
  
  骂的真好!
  
  这条马,其实就是畜生!
  
  如果他是人的话,他怎么就不明白呢?国家被你吸血鬼一样吸血,百姓被你牛马一样蹂-躏,国家不就灭亡吗?人心不就尽失?
  
  国家灭亡了,人心尽失了,汝将安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