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730有胆有识的袁崇焕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高第接替孙承宗上任后,将两百里守兵全部撤回,退守山海关。
  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辞职后,率军大举进攻。
  
  他以为,没有了孙承宗,他将横扫辽东,再无对手!
  
  他不知道的是,他一生最大的敌人在等待着他,那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广东东莞石碣人,我去过他的故居,看过他的画像,很温文尔雅的书生像。
  
  他应该是马世龙一样的将领,还没达到孙承宗这样的战略家的地位,可惜,后来的崇祯皇帝,把他当成了伟大的战略家,最终,遗恨不已。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
  
  他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
  
  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他回朝之后,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
  
  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袁崇焕的这个做法,除了展示他的胆识之外,还透露出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他是个冒险份子!
  
  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
  
  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
  
  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
  
  但是,袁崇焕觉得王在晋没有长远战略目标,所以并不是事事都遵从王在晋。
  
  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但他争辩不过,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朝廷便派出了孙承宗去巡行边塞。
  
  袁崇焕向孙承宗请示道:“在宁远驻扎五千兵力,以壮十三山的声势,然后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可以轻易占据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宁远,怎么能放弃十万难民?”
  
  孙承宗于是与总督王象乾商议。
  
  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孙承宗同意后,一方面调兵前往宁远,一方面让王在晋去救难民,但王在晋却救援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
  
  孙承宗对此非常生气,驳斥王在晋修筑重墙的建议,于是,召集众文武将官商量重点防守的地方。
  
  新
  阎鸣泰主张驻守觉华,袁崇焕主张驻守宁远,而王在晋、张应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对意见,但孙承宗采用袁崇焕的主张。
  
  孙承宗自镇关门,更加倚重袁崇焕。
  
  袁崇焕也不负所望,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功劳显著。
  
  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九月,孙承宗决定镇守宁远,佥事万有孚、刘诏极力劝阻,但孙承宗执意前往,并命满桂与袁崇焕一起前往。
  
  袁崇焕到任后,发现祖大寿奉孙承宗命修筑的城墙不合规格,于是袁崇焕制定规格重新修筑,并命祖大寿与参将高见、贺谦督工。
  
  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宁远城的修筑竣工,在满桂与袁崇焕的努力下,宁远被倚为关外重镇,将士们乐于为其效命,商旅百姓以及流民将宁远视为乐土。
  
  同年九月,袁崇焕偕同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率水陆马步军一万二千巡视广宁,拜谒北镇祠,经过十三山,抵达右屯,就由水路在三岔河乘船而回。
  
  袁崇焕以防守的功劳,先后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政。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定下计策,派遣将领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里。
  
  同年十月,孙承宗遭到罢免,高第接替其职。
  
  高第认为关外一定会守不住,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给袁崇焕说:“锦州、右屯、大凌三城都是前锋要地,如果撤兵,已经安居的百姓将再次被迁徙,收回的疆土再次沦陷,关内外经得住几次退守?”
  
  袁崇焕也向高第极力争辩:“兵法上说,有进无退,收回的疆土怎么能轻易放弃?锦州、右屯动摇,宁远便会难保,进而使关门失去了保障。这些地方只需要派遣良将守卫,就不需要太多的顾虑。”
  
  但高第执意要撤离,并且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袁崇焕也拿他没办法,他自己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
  
  高第也拿袁崇焕没办法,于是,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在迁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声震野,军民怨声载道。
  
  袁崇焕请求回家为父守丧,但遭到拒绝。
  
  同年十二月,袁崇焕升为按察使。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领大军西渡辽河。
  
  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
  
  袁崇焕一面坚壁清野,一面让同知程维楧盘查奸细,通判金启倧守护粮草,并传檄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如果有将士逃到这里,可将其全部斩杀!
  
  他红著双眼,等待着努尔哈赤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