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小招说:魏晋南北朝 > 第9章谦卦是好卦
  咸熙二年(公元266年),司马炎称帝之后,做了两件为晋朝今后埋下隐患的事情。
  
  一是立白痴儿子司马衷为皇太子;二是广封司马氏为王。
  
  前者导致了政权落在了贾后的手中,内乱爆发;后者导致了八王之乱。
  
  晋朝可以说,从此之后,就一直没安稳过,也让少数民族趁机兴盛起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不过,司马炎为帝的时候,也做成了一件前人未完成的事情——灭吴。
  
  灭吴和俩个人分不开,一个是羊祜,一个是杜预。
  
  羊祜的出身,那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好得没天理!
  
  羊祜的祖父羊续在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
  
  有父母如此,真是躺着都能飞黄腾达。
  
  羊祜还不单单如此,他还有一个比上面这些优势还优势的优势:他的姐姐嫁给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
  
  凭这样的关系,扶摇直上,就是有阻力都能九万里了!
  
  一般来说,这样出身是很容易让人膨胀,做得了官二代,但往往做不了有出息的官二代。
  
  羊祜不但是有出息的官二代,还以他崇高的人格,不朽的功绩,名垂后世。
  
  这是因为羊祜牢牢记住了《易经》的“谦卦”。
  
  《易经》中最好的卦数,不是最好的泰卦、大有卦,也不是最差的否卦、蹇卦,因为它们不是好中带着危害,就是危害中隐藏着好,都不是无咎的卦数,只有谦卦,只带来好处,没有带来任何的害处。
  
  《易经》中说:“高能下下,谦象也。”又说:“谦者,自贬损以下人,唯艮之坚固,坤之厚顺,乃能终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在高位还能保持谦卑,像山一样坚固,像水一样厚顺,可以有始有终。
  
  羊祜就是这样的人。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羊祜就预料到了曹爽的失败。后来曹爽真的败了,王沈对羊祜先见之明非常佩服,而羊祜却很谦虚地说:“我也没想到曹爽会失败啊!”
  
  这是他犹如水一样的表现,就是别人面前,总是展现自己的柔顺,居功,从来不自矜。
  
  他的岳父夏侯霸因为是曹爽那一边的,所以司马懿得势之后,逃往了蜀国。当时,凡是和夏侯霸有交情的人,当机立断,做出明智选择,就是与夏侯霸家断绝了关系。只有羊祜没有这样做,而是去安慰他的家属,体恤他的亲人,亲近恩礼,愈于常日。
  
  这是他犹如山一样的表现,在个人利益和道德的面前,他岿然如山,不畏人言,不顾及私利,坚守着做人的良知。
  
  真是一个品德高尚到了令人仰望的人。
  
  司马炎称帝之后,重用羊祜,进爵为郡公。
  
  羊祜怕引起贾充等权臣的妒嫉,固让封公,只受侯爵。
  
  泰始五年,也就是公元269年,司马炎想着灭掉吴国,于是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
  
  羊祜到任后,大量开办学校,兴办教育,安抚百姓,怀柔远人,同时与吴国人开诚相待,凡投降之人,去留可由自己决定。
  
  泰始六年(公元270年),吴国在荆州的都督换上了名将陆抗。
  
  陆抗到荆州后,注意到西晋的动向,立即上疏给吴主孙皓,要他保持警惕,不要以为有长江天险就松懈了。
  
  羊祜感觉到对手的厉害,决定用诚意感化对手,于是他实施怀柔、攻心之计。
  
  他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他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后来,吴将夏详、邵颉等前来归降,那两位少年的父亲也率其部属一起来降。吴将陈尚、潘景进犯,羊祜将二人追杀,然后,嘉赏他们死节而厚礼殡殓。两家子弟前来迎丧,羊祜以礼送还。吴将邓香进犯夏口,羊祜悬赏将他活捉,抓来后,又把他放回。邓香感恩,率其部属归降。羊祜的部队行军路过吴国边境,收割田里稻谷以充军粮,但每次都要根据收割数量用绢偿还。打猎的时候,羊祜约束部下,不许超越边界线。
  
  他的这些做法,令吴人心悦诚服,不再叫他的名字,而是称呼他为羊公。
  
  陆抗生病了,听说羊祜那里有药,竟然向他求药。
  
  羊祜立即把药送了过去。
  
  吴将怕下毒,劝陆抗不要吃。
  
  陆抗坦然不疑,说:“世上没有毒人的羊祜!”说完,仰而服下。
  
  吴主孙皓听到陆抗在边境的做法,非常不满意,就派人斥责他。
  
  陆抗回答说:“一乡一镇之间,不能不讲信义,何况一个大国呢?如我不讲信义,正是宣扬了羊祜的德威,对他毫无损伤。”
  
  孙皓听了回复,无言以对。
  
  他当然是想不明白的,因为孙皓和羊祜、陆抗这样的人,压根和他就不是同路人,所以,他永远想不通敌人为什么会做成朋友的。
  
  羊祜为荆州带来了和平,后来他死了,荆州人非常的感念他,特意把户改为门,为的就是避讳他的“祜”字。
  
  他做完这一切后,吴国人充分感受到了晋国的善意;而吴主孙皓又没把吴国治理得很好,不是很得民心。
  
  羊祜知道,灭吴的机会来了!
  
  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十月,司马炎改封羊祜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而这时,吴国名将陆抗又已经死了。
  
  羊祜知道机会出来了,便上疏请求伐吴,这封奏疏就是著名的《请伐吴疏》。
  
  其中许多经典之句,充分显示了羊祜的文采和见识。
  
  他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
  
  ——运气虽然是老天给予的,但是,功业一定要个人去完成!灭吴大业,没有去攻打,怎么能灭?
  
  另外,还有极其有见识,又极其有文采的一段话:“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
  
  前四句是吴国的地理比蜀国还好攻打,中间四句是孙皓比刘禅还不如,最后四句是晋朝军队兵器强于以前。
  
  归结就是:此时不灭吴,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