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大唐第一奸相 > 第四十三章诗佛王维
  长安不眠夜。
  
  所有人,都沉浸于兴奋之中。
  
  不只是胜利。
  
  还因为,参与守城的士兵,大都分到了土地。不管是一百亩,还是五十亩,这笔飞来的横财,足以让他们畅想着,未来可以好好活下去。
  
  而且,比全天下大多数人都要过得好!
  
  分了地,让大家尝到胜利果实的滋味,才是凝聚人心的关键。
  
  杨天真相信,经此一夜之后,长安军队的战斗力,会打着滚的迅速攀升。
  
  这也是,他暂停与叛军作战的用意之一。
  
  潼关隘口,卡死了黄河与秦岭之间,狭小的通道。乃是兵家必争的要地。
  
  崔干佑回援速度够快的话,严武一点机会也没有。
  
  潼关没有光复,长安的咽喉就还在叛军手扼著。
  
  有随时猝死的可能。
  
  杨天真要开始盘算,歼灭崔干佑主力的计划了。
  
  程元振的人,速度很快。
  
  这才过去一天,就传来消息。
  
  “杨相,奉节郡王殿下找到了!”
  
  杨天真也没有太意外。
  
  这种十四岁的孩子,又是宫长大的,一身贵气。无论跑到哪儿,都是最显眼的存在。
  
  只要铺开人手去打听,其实很好找。
  
  沈珍珠听到这个消息,异常兴奋。顾不上别的,跑过来噗通一下,跪在杨相面前。
  
  “谢谢杨相,让我们母子重聚。”
  
  “就把他留在杨相身边,做一个书童吧?郡王的封号,我们不要了。”
  
  沈珍珠再一次争取,要让儿子当一个普通人。
  
  可杨天真,并不是那种,女人一哀求就心软的人。
  
  他坚持要做正确的事。
  
  没有劝。
  
  也没有让她起来。
  
  反而抬起一只脚,踩在了沈珍珠柔软的肩上。
  
  沈珍珠毕竟是广平王妃,从来没有人敢这对她。以前,他是高高在上的凤凰,外有才女之名,是百姓心目中最完美的女人。
  
  风评,也远在杨贵妃之上。
  
  自尊心受不了的她,强忍着不适,也不敢反抗。额头泌出汗珠,身躯肉眼可见的颤抖,但跪伏在地上,一动不动。
  
  杨天真沉默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
  
  “不要封爵,就会像这样,被人肆意踩在脚下。”
  
  “你给你儿子安排的,就是这样的人生?”
  
  说完,脚上一用力,将沈珍珠蹬翻在地。
  
  这只是给她一个教训,让她不要凭自己的想象,就随意决定别人的人生。
  
  “李适这孩子不错,我会先放在身边,带一个月。”
  
  “你们母子,有一个月的团聚时间。”
  
  说完,杨天真不再搭理沈珍珠。
  
  太多事要做了。
  
  哪有空跟一个女人,在这磨磨唧唧的?
  
  出门,上马。
  
  去兴庆宫上朝。
  
  长安防守胜利,这大的事,总得去告诉皇帝一声。毕竟,人家才是大唐的皇帝。
  
  兴庆宫内,勤政务本楼。
  
  李隆基当初建这座政务楼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然而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皇权被架空的傀儡皇帝。
  
  重临此地听政,听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止不住的悲从中来。
  
  杨天真进来时,发现居然有不少的大臣,在这像模像样的上朝。
  
  不理会他们,径直走到李隆基的龙椅前。
  
  似乎把这满殿的大臣,都当成了空气。
  
  “陛下,长安大捷,足以振奋人心。”
  
  “但,崔干佑的主力还在,并没有伤筋动骨。当务之急,是调集兵力,将这股叛军一举剿灭!”
  
  “如此,方能彻底解长安之危。”
  
  李隆基看着面前的男人,心情极为复杂。
  
  早先宠信他,以至于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
  
  后来,还信他守卫长安的话。长安城确实是守住了,可自己的权力,却也被这个男人收走了。
  
  说到底,一直都是自己错了。
  
  “杨相运筹帷幄,长安城能够守住,全是杨相功劳。”
  
  “朕现在,完全相信杨相的能力。爱怎做,就怎做吧,不必告知朕。”
  
  皇帝这态度,就有点消极了。
  
  虽然事情就是这个事情,但杨天真要真的什都不禀报,就显得太过专横。容易招致天下人的一致反对。
  
  面子上的事情,还是要做足。
  
  杨天真当然不过让李隆基这颓废。李隆基已经风烛残年,再没了斗志,很快就会驾崩。
  
  他若驾崩,李亨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皇帝。
  
  事情,就要脱离自己的掌控。
  
  得给他一点动力。
  
  “陛下,郭子仪、李光弼,是自安禄山叛乱以来,最功勋卓著的名将。”
  
  “臣以为,只要调一人率军回援,就可以解决崔干佑叛军!”
  
  杨天真不动声色的抛出了诱饵,等著皇帝主动咬钩。
  
  果然,提起郭子仪和李光弼,皇帝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
  
  就连四周站的群臣,也开始骚动。
  
  貌似自己没来上朝之前,他们就是在议论这两个人。
  
  他们是带来希望的大唐之光!
  
  李隆基敛了敛心神,故作不经意的问道。
  
  “可是郭、李两位爱卿,都远在河北。又如何能越过叛军领地,去攻击潼关?”
  
  杨天真要的就是这效果。
  
  只要勾起皇帝的兴趣,就可以一点点的,把他引入自己的套中。
  
  “李光弼现在常山,只要经井陉返回太原,再由太原南下过风陵渡,即可抵达潼关。”
  
  “这是最快捷的一条路。”
  
  “不过,走这条路,还需要太原王家的鼎力支持,为大军筹备钱粮。”
  
  提到太原王家,让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殿中一人。
  
  王维!
  
  杨相说的话,其实很靠谱,至少在他们听来是这样。
  
  太原本来就是高祖龙兴之地,对于大唐的意义非凡。
  
  安禄山刚一叛乱,最初首定的攻略要地,就是太原,其次才是洛阳。
  
  况且,太原王家,位列五姓七高门,那也是绵延千年的顶级豪族,底蕴深厚。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太原少尹王缙,就是王家人。之前就曾辅助李光弼,成功击败了叛军的第一波进攻。
  
  之后李光弼才一路兵进河北,战无不胜。
  
  两人有过合作。
  
  这个王缙有个亲哥哥,正是名满天下的名士王维。
  
  当世论诗,有两人名声如日中天,最为显赫。一个是谪仙人李白,另一人就是诗佛王维了。
  
  至于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全都要排在王维之后。已故的张九龄、孟浩然、王勃、贺知章,也是有所不如。
  
  王维,官任吏部给事中,本来是杨天真的手下。
  
  可能是对杨天真有很大意见,所以这几天都没去拜见,反而跑到这来上朝。
  
  被杨天真这一点名。
  
  王维顿时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