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三国这些事儿 > 董卓奉诏入京师
  汉末,十常侍乱权,大将军何进欲让董卓率军进京诛杀十常侍,董卓尚未发兵,十常侍先下手,杀死何进,挟少帝出逃。
  
  
  何进部将哗变,杀十常侍,在护送少帝回京途中,董卓派兵追上了天子车驾,随同皇帝进京。
  
  
  董卓进京初期只有三五千军队,为了震慑大臣,他下令让几千人晚上偷偷出城,白天又大张旗鼓的进京,以让大臣们畏惧他,不敢对抗他。
  
  
  等到董卓西凉大军一到,董卓立即自封太师相国,收编北军,随后收买吕布杀丁原,兼并并州军,废除少帝,另立献帝刘协,独霸朝纲。
  
  
  三国的重要开端是董卓之乱,而董卓入京人们大多都认为是何进的引狼入室,但实际上董卓有意不请自来,而何进的召令又让董卓师出有名。
  
  
  在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董卓也在黄巾之乱建功,并建立起了一支只听命于自己的凉州兵马。
  
  
  董卓虽身体粗犷,但脑力并不差,他敏锐地意识到东汉王朝的衰落已不可收拾和天下将大乱的局面,于是董卓因拥兵自重,日益嚣张跋。
  
  
  汉灵帝知道后,害怕他犯上作乱,因此想征他到朝廷做少府(无实权)以兵将分离夺其兵权,但是董卓以借口推脱。
  
  
  汉灵帝病重后,仍然担心手握重兵的董卓,于是改任董卓并州牧,不过兵权还得交给他的顶头上司皇甫嵩,但是董卓仍然不愿放弃兵权,恳求让自己的兵马随着自己去并州保卫汉朝边疆,汉灵帝无奈,只能应允。
  
  
  于是,董卓启程,然后走到河东郡董卓就不走了,不久后,汉灵帝驾崩。
  
  
  东汉王朝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的朝代。在宦官与外戚之间,皇帝是更信任宦官的,因为做宦官的全都是无财无势的下层百姓出身,宦官更多图的是财。
  
  
  另一方面,宦官离开了皇帝什也不是,而皇帝为了对付外戚,同样离不开宦官,因此,二者命运与共。
  
  
  而外戚往往出身世家大族,势力盘根错节,如果再加封大将军(外戚首领在东汉是大将军专业户),无疑对皇权威胁太大,因此皇帝更信任宦官而不是外戚。
  
  
  自从汉桓帝通过宦官诛杀外戚梁冀(大将军)以来,宦官的权力如日中天,而继位的汉灵帝为了对付大将军何进,同样非常倚重宦官,并为此设立了西园八校尉来分何进的兵权。
  
  
  西园八校尉又节制于上军校尉蹇硕,蹇硕则是宦官头子。有时候大将军何进还得听命于蹇硕,这让何进很不爽。
  
  
  因此,汉灵帝的驾崩无疑使宦官彻底没有了依靠。虽然何太后有意让何进与宦官集团和好,但二者势如水火,只有你死我活这一种答案。
  
  
  况且汉灵帝在世时,何进处处为宦官所压制,何进忍了这多年,是不会放过宦官的,而扫清宦官,又能更快速地控制国家大权。
  
  
  而这和同样痛恨宦官的袁绍不谋而合。袁绍祖上四世三公,是典型的士大夫出身,本来士大夫阶层就不满宦官的专权,而党锢之争的两次失败已经让士大夫集团和宦官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
  
  
  于是袁绍和何进一拍而合,袁绍建议让何进召董卓带凉州军进京,以此诛灭宦官。
  
  
  而这一说法,曹操当场质疑,认为宦官虽恶,应诛杀头目以立威,如果赶尽杀绝,必遭到宦官的拼死抵抗,而召外军进京,恐怕发生变故。
  
  
  何进不听,为此讥笑曹操为宦官之后,气得曹操拂袖而去。
  
  
  不久,何进被宦官所杀,而后袁绍又带人诛杀了宦官。这一切发生后,董卓姗姗来迟,坐收渔翁之利,收编了何进的部下,又让吕布杀了丁原,兼并了丁原的人马,从而控制了京城全部军事力量。
  
  
  党锢之争,是桓灵两朝以清流士大夫为首的统治阶级,反对宦官专权的斗争,而汉桓帝和汉灵帝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而能够和外戚斗争,而不惜牺牲国家利益而选择镇压士大夫,把参与的士大夫们定性为“党人”,而“党人”将不能再做官,这就是“党锢”。
  
  
  在汉桓帝和汉灵帝朝各发生一次党锢之争,而都以宦官集团的胜利而告终。因此,士大夫阶层对宦官十分痛恨。
  
  
  董卓看到东汉王朝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中央王朝军事力量薄弱,反观各地州郡也开始拥兵自重,于是心生割据一方,拥兵作乱的心思。
  
  
  汉灵帝两次想削弱董卓的兵权,而董卓都以借口推脱,而朝廷也无可奈何,让董卓更加坚信东汉王朝的没落,作乱之心更加膨胀。
  
  
  董卓接受皇帝任命他为并州牧的诏令后,从凉州出发,到了河南郡就不走了,派人向京师洛阳打探消息,暗中观察局势,即使不是何进引狼入室,董卓还是会以起兵“勤王”的借口进入洛阳,而何进的召令使董卓更师出有名。董卓之乱或许是历史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