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玄幻小说 > 修行沉思录 > 第296章《黄帝内经》之脾
  四象从五行论:木、火、金、水。
  
  五行中金、木、水、火代表着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木者少阳、火者太阳、金者少阴、水者太阴,土者,阴阳老少,木火金水冲气所结。
  
  四象与五行相比,唯独少了土,土者中央也。所以,这就是秦文轩所使用的五行攻防决为什是东、南、中、西、北。罗盘的最中央就是为土,九宫的时候,中央宫为什为土的原因。
  
  四象与五行也可以说是同源事物,但又不是相同属性的事物构成体系。
  
  从远程属性的源头性来讲,阴阳是其产生的源头;
  
  从直系属性关联关系来讲,四象是五行至亲。
  
  四象为五行之母。
  
  《黄帝内经》中,练气期对应的是肝,筑基期对应心,结丹期对应脾。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柩》。
  
  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把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这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机能。
  
  脾主运化分为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的生理。
  
  运化食物。
  
  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
  
  食物经胃的受纳腐熟,被初步消化后,变为食糜,下送于小肠作进一步消化。
  
  食物的消化虽在胃和小肠中进行,但必须经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食物才能被消化。
  
  由胃传入小肠的食糜,经脾气的作用进一步消化后,则分为清浊两部分。
  
  其精微部分,经脾气的激发作用由小肠吸收,再由脾气的转输作用输送到其他四脏,分别化为精、气、血、津液,内养五脏六腑,外养四肢百骸、皮毛筋肉。《黄帝内经·素问》中“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因此,脾气的运化功能健全,则能为化生精、气、血等提供充足的养料,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就能得到充足的营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活动。
  
  若脾气的运化功能减退,称为脾失健运,也必然影响食物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等精气血生化不足的病变。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是指脾气的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胃和小肠消化吸收的津液,即水精,以及大肠吸收的水液,由肾气的蒸化作用回吸收的水液,经脾气的转输作用上输于肺,再由肺的宣发肃降作用输布于全身,使“水精四布,五经并行”(《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
  
  二是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起枢转作用。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而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凡水液的上腾下达,均赖于脾气的枢转。
  
  脾气散精,将水精和部分谷精一同上输于肺,其中清纯部分经肺的宣发作用,输布于皮毛、肌腠和头面诸窍而润泽之;浓厚部分在肺的肃降作用下,下行濡润五脏六腑。
  
  输送到皮肤肌腠的津液被利用后可化汗排出体外。输送到脏腑的水精,被脏腑利用后化为浊液归肾或膀胱,经肾气的蒸化作用,浊中之清上升,经脾气之转输上达于肺,再次参与水液代谢;浊中之浊变为尿液排出体外。
  
  由于脾气在水液的升降布散运动中发挥着枢转作用,使之上行下达,畅通无阻,从而维持了水液代谢的平衡。
  
  若脾气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聚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故《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临床治疗此类病证,一般采用健脾燥湿和健脾利水之法。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
  
  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肝像蓄水湖泊,心像抽水机,血脉像沟渠,脾像指挥者,决定每一个地方可以使用多少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
  
  脾气统摄血液的功能,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脾气是一身之气分布到脾脏的一部分,一身之气充足,脾气必然充盛;而脾气健运,一身之气自然充足。
  
  气足则能摄血,故脾统血与气摄血是统一的。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气生有源,气足而固摄作用健全,血液则循脉运行而不逸出脉外。
  
  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生无源,气衰而固摄功能减退,血液失去统摄而导致出血。
  
  病理上,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的机理亦是一致的。只是由于脾气有升举的特性,并与肌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习惯上把下部和肌肉皮下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及肌衄等,称为脾不统血,寓涵血随气陷而下逸出血的病机在内。
  
  脾不统血由气虚所致,属虚性出血,一般出血色淡质稀,如为便血,可呈黑色柏油样,并有气虚见症。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是指人的食欲、口味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
  
  口腔在消化道的最上端,主接纳和咀嚼食物。食物经咀嚼后,便于胃的受纳和腐熟。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舌又主司味觉,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
  
  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如《灵枢·脉度》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若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见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如口淡乏味、口腻、口甜等。
  
  在五官中,肝之碧元破虚目,心之赤元游离舌,那脾有金元咆哮口,此能像妖兽和野兽一样发出咆哮之声。
  
  脾之华在唇,是指口唇的色泽可以反映脾气功能的盛衰。如《黄帝内经·素问·五藏生成》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黄帝内经·灵枢·五阅五使》说:“口唇者,脾之官也。”
  
  脾气健旺,气血充足,则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则气血衰少,口唇淡白不泽。
  
  秦文轩在五行五华决的时候,就已经使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