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不敢。”刘思虎将姿态放到极低!
  
  “不敢?”赵宣骤然暴吼,“还有你刘思虎不敢做的事?你和想杀朕的人暗地勾结,你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
  
  情绪的骤然转换,让潜伏在暗处保护的武太监们吓得差点没从房梁上掉下来。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也让刘思虎吓得抖了两个激灵,惶恐的表情中浮现忌惮!
  
  不错,忌惮!
  
  这丝忌惮,没有逃过赵宣的眼睛,心中越发冷笑。
  
  “陛下,您是不是听了哪个乱臣贼子的胡言乱语?老臣对大严、对陛下,一直忠心耿耿,望陛下明察!”
  
  “跟朕装什么装?事实情况如何,谁比你更清楚?如果你告诉朕谁是幕后人,朕可以以天子名义发誓,你刘家世代荣华,如何?”
  
  说完,赵宣似笑非笑的靠在龙椅背上。
  
  “陛下,臣真的不懂您在说什么!”刘思虎跪地,头冒冷汗,顾不得擦拭,“老臣忠心耿耿,望陛下明察!”
  
  沉默,接下来就是死一样的沉默。
  
  赵宣突然爽朗大笑,“老岳父,起来起来,快起来,朕是故意吓你的。”
  
  赵宣原本冰冻三尺的寒冷,跟变戏法似的绽放玩味笑容,哈哈大笑。
  
  刘思虎起身,看着这样的赵宣,越来越迷茫,只能尴尬陪笑!
  
  “老岳父,朕想做一件满朝文都反对的事,不知你会不会支持朕?”赵宣直笑,淡然询问。
  
  “这……具体得看陛下想做什么事。”
  
  “想做什么不重要。朕问你,下毒毒害天子,该当何罪?”赵宣锐利双眸,死瞪刘思虎。
  
  刘思虎闻言,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努力控制面部表情,波澜不惊道:“此乃诛九族之谋逆大罪!”
  
  “行了,朕已经得到老岳父的肯定回答了,时间不早了,下去休息吧。”赵宣大手一挥。
  
  “老臣告退。”
  
  刘思虎退出御书房后,脸色巨变,嘴唇煞白,表情复杂。
  
  完了,天子是在敲打他,难道是掌握了一定的证据?否则不温不火的一番话是为何?
  
  他心中满是疑问!
  
  御书房内,喜公公从房梁跳下。
  
  “陛下,老奴刚才看仔细了,刘思虎不会武!”
  
  他没忘记赵宣前头对他的吩咐,探查刘思虎会不会武一事?
  
  “老家伙是选择站在朕这一边了!”赵宣眯眼。
  
  喜公公一愣,刚才那番对话,他听的云里雾里,哪有站不站队一说?分明是在打太极不是吗?
  
  还有赵宣刚才那状态,一会儿威严,一会儿赖皮的,更是不懂在卖什么关子!
  
  赵宣没有解释,暗自想着,或许他该培养一波智囊团,给他出谋划策,毕竟当前的心腹个个都是武功高强的,智力上似乎没能帮他的。
  
  翌日清晨,东君洒落皇宫,格外和煦!
  
  短短几天,数十位大臣被杀的被杀,被流放的流放。
  
  这一次,杀的人比上一次刺杀一事,死的还要多。
  
  午门悬挂的人头,血未流尽,朝堂肃杀气氛弥漫。
  
  有心人都能看得出,现在的天子不一样了,大严要正式变天了。
  
  赵宣以及其威严、健康的状态,重回朝堂,端坐龙椅!
  
  那挺拔的身姿,凌人的气势,根本和快死了三个字沾不上边。
  
  刘思虎只看了一眼,便垂首,乖顺的站在右侧,心中无比复杂。
  
  幸而和上面那位撕破脸了,否则抄家斩首的名单中就有他刘思虎一个。
  
  赵宣双眼扫视下方,充满冷漠!
  
  十几天来,天子第一次上早朝,大殿一片死寂,人人自危。
  
  “陛下,老臣认为朝堂大量官职空缺,应当从世家子弟中进行提拔。”老太傅倚老卖老的站了出来。
  
  赵宣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淡然道:“不错,是要选拔人才,但朕要提前推行科举武举,从寒门子弟中选拔人才,而非世家子弟内挑选。”
  
  这话一出,朝堂顿时哗然一片,比比皆是反对的声音。
  
  自古以来,奉行的就是世袭,寒门没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
  
  前段时间,他们在刺杀一事后答应的是武举,挑选几个天子认为能保护他的人无可厚非,可现在天子加筹码了,连科举也要举办,还从民间子弟选拔入朝为官,是在开什么玩笑?这极大触碰了他们的贵族利益!
  
  面对层出不穷的反对声,赵宣勃然大怒,开始拿刺杀与逼宫一事做例子。
  
  “反对皇权的不就是这些所谓贵族吗?既然你们连武举都同意了,何不再不多同意一个科举?”
  
  这次,他真是孤军奋战,舌战群儒,出乎意料的,连保皇党们都不赞同。
  
  毕竟,自古以来,贵族作为统治阶层,和平民有极大区别。
  
  在王朝中,有独特贵族特权,这养成了他们高人一等的习性,看不上普通寒门。
  
  选几个寒门掌管禁军,让天子安心无可厚非,咬咬牙,同意便罢。但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将在朝政上掺和一脚,他们哪能干?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如水,君为舟。你们凭什么看不起百姓?”赵宣气恼!
  
  他想过借由逼宫一事,让科举和武举一同展开,文武会反对,但没想到会全部反对,一个站在他立场上考虑的都没有。
  
  不能否认,赵宣完全低估了这贵族与平民存在巨大鸿沟的朝代,不是他一现代灵魂区区两句话就能解决的。
  
  看着满朝文武叽叽喳喳的反对,他头疼,个个都是老顽固啊!
  
  无奈,他将目光放向刘思虎。
  
  “刘爱卿!”
  
  刘思虎心头一跳,拱手道:“老臣在。”
  
  “这件事你觉得如何?”
  
  “陛下,老臣认为科举属实不妥!科举武举本质不同,毕竟寒门中多数不识字,没有能力统管一方。
  
  不过,老臣是大力推荐武举的,不识字的人中也不乏武力出众者可用。”
  
  赵宣撇嘴,说来说去不还是不同意科举么!
  
  最后,在满朝文武全部反对的前提下,他没办法强行推行科举,只能老样子,先从武举开始!
  
  至于空缺官职,他会仔细考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