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守村人 > 第九百一十五章稻麦因地各有价
  
  第913章稻麦因地各有价
  
  亲王们未穿礼服和官服,一律常服,没啥特殊标志,舒服为主。
  
  他们到岸上,百姓还拖家带口地围观呢!什人啊?作甚的?
  
  本地的面积挺大,名字就是按照周成王弟弟姬虞的儿子姬燮而出。
  
  这个地方,历朝历代不管怎打仗,都不会刻意去毁,每个朝代甚至还要扩大面积,增加寺、院什的。
  
  如今大明就在此建了雨花寺,又增添了仙翁阁,顺便封圣母,这个是真的圣母,不是另一个意思的圣母。
  
  资料记载,隋朝的时候,就在祠的西南方建个舍利塔,因晋水,就是汾水的一条支流,那个是泉水。
  
  然后种水稻,种了多大地方呢?挺难算的,周回四十一,回字应该是正方形,正方形周长四十一,四十不行吗?边长十,正好,一要分成四份,零二点五,还得计算隋朝时候的多少。
  
  继续查资料,隋朝时候一相当于五百三十米,边长四点二五,是两千二百五十二点五米。
  
  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乘边长,即五百零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六点二五米,一平方公是一百万平方米,相当于五点七三平方公,算这玩意儿真累!
  
  眼下大明的亩,一亩差不多是……
  
  不算了,没意义,反正就这大,亩产差不了多少,六百一十四点四平方米跟六百六十六点七差不多。
  
  当然买房子差这多就不行了,加上公摊也不行。
  
  百姓有围观的,各村的长自然跟着到此瞧热闹,然后发现遇到认识人了,太原县的官员。
  
  这可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咋站在最后?前面都是谁?
  
  不等各村长凑上前询问,已有太原县的人手过去告诉。
  
  很快消息传开,百姓把手上的工具放下,没跪,太监喊著不要跪,家有稻子的给换面粉,磨好的面粉,很白的,不是灰色的。
  
  一比二交换,一斤带壳的稻子换二斤白的面粉。
  
  百姓们瞬间露出笑容,赚喽!赚大喽!晋王殿下太好了!
  
  朱樉、朱㭎、朱棣、朱橚四个兄弟倒没觉得吃亏,正常来说水稻也比小麦贵,产量不一样。
  
  水稻亩产按照未脱壳计算,高于小麦,脱了壳就不是了,稻壳占比要高过麦麸的占比。
  
  另外在没有把稻壳榨出油的情况下,即米糠油,或者说是稻米油。
  
  这样稻壳的作用比不上麦麸,麦麸人能吃,稻壳咋吃?稻壳带刺儿的,发酵喂猪还勉强,仅仅是勉强。
  
  麦麸喂所有牲畜、家禽,包括竹鼠、兔子,稻壳不行的,稻壳装枕头都扎人,麦麸就不扎。
  
  还有一点,水稻在此地一年就种一次,种完了地就闲着,种不了别的,有稻茬。
  
  小麦种完,即便不翻耕,依旧能在茬上种大豆,把茬割低一点便成。
  
  小麦是冬小麦,夏天收,水稻是天很冷了才收,能种个甚?又不是江南收了水稻抢种一次油菜籽和苎麻。
  
  壳是一部分,还有稻草和麦秆,稻草喂牲畜不如麦秆,不管是马牛羊,还是猪,稻草差于麦秸秆。
  
  稻草还有个作用是编席子,又便宜又实用,麦秸秆不行。
  
  但要说编席子,高粱的更好,一般东北和北方铺炕的席子都是高粱篾编的,尤其是东北,那叫炕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