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都市小说 > 霓虹灯下的青年 > 第一章:高考之后
  
  主人公的名字叫做王伟华,接下来这个名字会一直伴随着这部小说结束,我将会用这个名字来写这部小说。故事的内容大部分为虚构,有一部分是真实改编,希望大家喜欢,在回忆青春的岁月中,大家一起共勉。
  之所以把这部小说的名字叫做《霓虹灯下的青年》,是因为故事发生的城市是一座霓虹灯的不夜城,而在这座不夜城发生的故事十分精彩,我写的每一个青年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座霓虹灯下,名字也代表了这部小说要写的内容,他们的故事也许平凡,也许颇具有传奇色彩。但其实这些故事,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只是很多故事,我们不曾遇见,自然也不太相信,但这确实真实存在的。
  我的名字叫做王晓天,是一个标准的90后,1992年,我出生于湖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靠务农为生,上面有两个姐姐。我在家排行老三,因此从小有个绰号叫:王老三。
  尽管我从小就很不喜欢这个绰号,但是从小到大,村里人就一直这样称呼我,时间久了,我也就慢慢习惯了。也把这个绰号当成了自己童年时候的一个记忆。
  我们这一代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最严的年代。当年为了生下我,母亲躲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在外婆家把我生了下来。为此,还被当时的政府罚了2000元的超生款。2000元,在90年代是很大一笔数目了,家里当时一次性拿不住那么多钱,一直到我4岁,这笔罚款才慢慢交完。
  听妈妈曾经说过,最后几次交罚款的时候,我都已经会说话了,每一次收罚款的工作人员来我家里收钱,我都恶狠狠的盯着他们说:“这钱是我的,不许收。”
  而工作人员看我这副模样实在可爱,每次会笑着说:“这次收了,再不收了。”
  现在想想,幼时的我是很可爱的,父母为了我也是吃了很多苦,父母没有什么文化,一直在家里务农,我的家庭是非常普通的农村家庭。
  我们90后这一代,是介于80后跟00后中间的一代人,有人说80后是最苦逼的一代。似乎什么苦都让80后吃了,而90后是享福的一代,出生后就赶上了好时候,日子比80后舒服多了。
  这个我不否认,90后的生活条件,确实是远远高于80后的。但真正在社会上生存,机会,机遇,生产发展环境,90后是不占优势的,甚至于90后在进入社会之后,很多社会发展红利都已经被上几代的人瓜分了。
  总的来说,90后是幸福的一代,也是辛苦的一代。也许我的故事跟许多90后的年轻人差不多,因为这些经历,大部分人都似曾相识。
  由于我在家里最小,两个姐姐早早的就辍学,外出务工了,父母对我也是寄予厚望。
  在中国,在农村,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孩,读书是他们改变命运很重要的一条路,甚至是走出去唯一一条路。我的父母也是如此认为,虽然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在学习上,从来没有让我吃过什么苦,对我读书一直是无条件支持。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的。
  跟所有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从小就是跟泥土打交道。
  我的学习成绩跟许多人都差不多,我读小学时,成绩在全校长期是前几名,老师们都觉得我脑子特别好使,说这孩子以后肯定是考大学的好苗子。上了初中后,初一还可以,一到了初二,首先是数学不行,然后是英语不行,两门主科一下子把我的分数拉下来了。中考结束,勉强考上一个三流高中。
  所谓的三流高中,就是县里高中最差的那一流。
  上了高中后,没父母管了,一个月回一趟家,彻底放飞自我,迷上了打篮球,看小说。成绩是一落千丈。勉强混完高中毕业,也象征性的参加了高考,分数当然是不尽人意。
  2012年高考完,我以300多分的成绩结束了三年的高中生涯,除了语文110分,其它的都没有及格。当年大学已经扩招,我300多分的成绩,读一个大专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父母跟两个姐姐也表示会全力支持我读大专。在她们心中,只要我愿意读书,她们无条件支持。
  奈何20岁的我已经无心学术,对读书燃不起一丝的热情。跟父母商量好之后,便决定南下广东打工,我从学校出来后的第一站就是广东深圳,从此,我便和深圳结下了不解之缘。
  深圳是一座不夜的城市,也称之为:霓虹灯下的城市。因此,我这部小说的名字叫《霓虹灯下的青年》。顾名思义,小说的内容,主要是讲述在深圳发生的一些故事。
  在没去深圳之前,我对深圳的了解,主要来自于我同村的发小王帅。
  王帅跟我同龄,也是92年出生的猴子。2009年,中考完之后,初中毕业的他便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跟着父母去了深圳发展。而我则选择了继续上高中,我们也从此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王帅去了深圳之后,每年春节都回家过年。作为一起从小光屁股长大的伙伴,自然给我讲述了许多有关深圳的故事,我对深圳的了解,大多都是出自于他的描述。
  在我读高中的这三年时间,王帅在深圳由最开始的电子厂打螺丝,到我第一次去深圳时在酒店当保安,一直干的都是最基层的工作。因为没有文化,年纪又小,出来社会之后,只能干这些事情。好在年轻,也还有时间可以混。
  高考完,20岁的我,带着母亲给的2000元路费生活费,坐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可以说我从学校出来,带的盘缠是足够的。母亲很舍不得我一个人出去,但是我已经长大,留在家里是不可能的。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火车在深圳罗湖火车站停靠。
  回想那时候的我,高高瘦瘦,青春无敌,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眼神中是一种对未来,对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每一个第一次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都会是这种状态,这是一种什么状态,这是一种,你走在大街上,稍微有一点社会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刚刚混社会的。
  所有的老奸巨猾都是摸爬滚打积累起来的经验,从一个小白成长为一个狐狸,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这是每一个走向社会的年轻人必经之路。除非你的家庭条件特别好,父母给你铺好路,否则靠自己去闯去拼的青年,必须要经过这一关。
  走出罗湖火车站后,跟随着出站的人流走出来,大厅前面不远就是公交总站。当时正是盛夏,7月的深圳炎热又湿润的气候,我的脸上挂满了汗珠。
  身穿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背包。便是我来深圳的全部身家,可以说是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一穷二白的来了深圳。然后期待在这里淘金,期待在这座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出了站,找了一个台阶坐下,我掏出手机拨打了王帅的电话。王帅回复他已经在赶来的途中,让我耐心等待片刻。
  没错,我来深圳就是投奔王帅的,因为在那时候,只有王帅一个发小在深圳,不投靠他我还能投靠谁呢。
  年轻人的友谊都是很存粹的,我跟王帅的友谊那时候也是很存粹的。听说我要来深圳,他比我还兴奋,因为终于可以明目张胆的混在一起了。
  在深圳,老乡跟老乡之间是很容易拉近关系,做成生意的,更何况我跟王帅是十几年的发小,可以说是从小学一直读到初中都是在一起的。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关系,我才敢来深圳,如果一个熟人朋友都没有,要我赤手空拳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老实说,我确实没有这个勇气。
  过了半个多小时,王帅的电话响起,我接通电话,我们在深圳的第一次聊天是在电话里。
  王帅问:“晓天,在哪里?”
  我回到:“我在喷泉这里。”
  王帅回:“好,你站在那里不要动,我过来找你。”
  然后挂掉电话,坐在台阶上等他。不到两分钟,王帅的声音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晓天。”王帅挥了挥手,兴奋的朝我走来,我连忙起身向他走去。从春节到现在我们也有半年没有见面了,老朋友见面,自然是分外高兴。
  20岁的友谊都是很真实的,因为这个年纪的我们,没有任何负担,没有压力,没有烦恼。这个时间段的朋友就是好朋友,不会参杂太多利益,十年之后,当我再次回想起那个时候的自己,我都会不时的略显伤感,因为青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我的到来,王帅自然是十分欢喜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在年轻的时候,是非常希望朋友越多越好的,也是非常珍惜友情的,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可能会一个真心的都没有。一个没有任何背景,靠自己在大城市打拼的男人,最后能混出头,靠的就是一个狠字,人不狠立不住。时间会教会他们这一切,人的一生中都是在不断选择,然后不断放弃中向前的,这是每个一人的宿命,谁也无法逃脱的。
  接到我之后,我们俩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当时还没有什么嘀嘀打车这些软件,那两年是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最后的辉煌。因为过了几年之后,他们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差,随着网约车跟深圳地铁的大量修建,人们的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些传统行业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新事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的是对旧事物的伤害,甚至抛弃。因为时代在进步,你一旦跟不上了,就会被无情的淘汰,这就是社会的生存规则,谁也避免不了。
  那一天我很高兴,也很兴奋,那一天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到大城市。从此开始了我漫长的打工生涯,我的人生从此就跟深圳产生了千丝万缕的关联,深圳承载了我的青春,也留下我最美好的记忆。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出租车在王帅租的房子附近停下,这里就是王帅住了一年的地方:深圳宝安龙华。
  那天晚上,我跟王帅都喝高了,借着酒劲,王帅向我讲述了他在深圳三年来的经历。我读了三年高中,他在深圳混了三年,这三年已经让他有了很大的社会阅历。我还是从前那个我,而他已经不是三年前的王帅了,社会这所学校,远远比学校要成长进步的快的多的多。
  那天晚上,我跟王帅聊了很久,一直到现在我都还清晰的记得,那一天我们一起喝酒的场景。时过境迁,往事如风,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是物是人非,每个人都变了很多。但那份纯真的友谊会一直深深的埋藏在我们内心深处,时不时,还是会翻出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