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阁趣文网 > 穿越小说 > 明末小兵崛起 > 第1083章发挥优势,明军得势
  当日下午,清军没有再发起进攻。
  
  义州城内的明军也趁此时间,抓紧修葺城墙,打造防守器械。
  
  清军大营,中军大帐之内。
  
  宣统皇帝多尔衮高坐在上首之位。
  
  在他下首的左右两侧,是清军各旗旗主与固山额真。
  
  多尔衮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帐内的众人,最后将目光停留在满洲镶红旗旗主硕托的身上,问道:“硕托,今日我军的伤亡,可详细的统计了出来?”
  
  硕托连忙站出来应道:“回禀皇上,今日我军共伤亡人数五千七百三十多人。其中朝鲜八旗伤亡四千二百五十多人,倭国八旗伤亡一千一百四十多人,汉军八旗伤亡二百四十多人。”
  
  伤亡五千七百三十多人!
  
  这已是超过了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如此巨大的伤亡情况,若是放在明军的身上,那必然是极为的惨重。
  
  可是,多尔衮在听到清军的伤亡情况后,并没有露出愤怒的神色,也没有表示出震惊的神色。
  
  他只是面色平淡的点了点头,再次问道:“那义州城内的明军伤亡情况,可大概知晓?”
  
  “回禀皇上,依奴才对此次攻城形势的观察,明军的伤亡最低不少于两千人。”硕托回答道。
  
  “不低于两千人?”顶点小说
  
  多尔衮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大满意这样的结果。
  
  “是的,皇上!除了在刚开始的炮战之中,我军占据了些许上风。后来的攻城之战,我军没有占据到任何的优势。”
  
  “特别是与明军的相互对射,更是被明军压制着打。”硕托回道。
  
  “嗯!朕知晓此事。”
  
  多尔衮沉声点头,脑海中回忆起今日上午的攻城之战。
  
  在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疯狂的进攻义州城头时,城头上总是响起一阵阵剧烈的爆鸣声。
  
  那爆豆般的火铳声连绵不绝,根本没有半点的停息,打的城下的弓箭手与火铳手伤亡惨重。
  
  也正是因为明军火铳手的打击,才使得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伤亡惨重。
  
  “看来明军的火铳还是很犀利啊!”
  
  多尔衮暗自点头,脸上闪过一抹寒光,低声呢喃道:“不过,朕的红衣大炮也不是吃素的。”
  
  随后,多尔衮对着众人吩咐道:“诸位,明日再进攻义州城,就先发挥出我军红衣大炮的优势,把城墙彻底的轰塌,打的明军彻底胆寒。”
  
  “是,皇上!奴才明白。”
  
  众旗主与固山额真们连忙应是。
  
  ........
  
  义州城,参将府。
  
  官厅之内。
  
  祖大寿、吴三桂等一众将领们齐聚一堂,脸上满是欢喜的笑容。
  
  “哈哈哈!今日守城之战,虽然我军在炮战中没有占到任何的优势,但在防守战中却是大占上风,打的清军伤亡惨重,实在打的痛快啊!”
  
  祖大寿放声大笑,双眼都快眯成了一条线,显然是非常的高兴。
  
  “是啊!今日这场仗,我军打的实在痛快。单是在北面城头,清军最少伤亡了上千人。”
  
  “还有在南面城头,清军也同样伤亡了千人以上。”
  
  “这不算什么。今日清军主攻东面城头,伤亡才是最大的。”
  
  “对!对!廖某在城楼上看的清楚,清军最少伤亡了三千人以上。”
  
  “三千人!这全部加起来的话,清军的伤亡岂不是在五千人以上?”
  
  “清军的五千伤亡,对比我军两千五百伤亡,这简直是大胜啊!”
  
  “自然是一场大胜,清军才五万兵马而已,又能承受住多大的伤亡。”
  
  “说的不错!清军还妄想攻占义州城,就让这里成为清军的埋骨之地。”
  
  “......”
  
  一众将领们皆是面色欢喜,心中对守住义州城,越发的充满了信心。
  
  他们似乎已经忘记,清军可还是有着红衣大炮的优势。
  
  而且今日攻城的主力兵马,是炮灰般存在的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又能有多强的战斗力。
  
  当然了,就算是有着十万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估计也攻不破一万明军防守的城池。
  
  这不是故意贬低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的战斗力,而是在以事实说话。
  
  单以军队的披甲率来说,明军基本上都会配备防御不错的棉甲,往上还有更好的皮甲与铁甲,披甲率能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而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基本上才几人或十几人配备有一件皮甲,至于铁甲的配备,那都是将军以上才有的。
  
  如此低的皮甲率,在与明军的对战中,又如何是明军的对手。
  
  还有一点,在经过四十多年前的抗倭援朝之战后,明军对朝鲜与倭国军队有着心理上的自信感。
  
  而朝鲜与倭国军队,也是发自心底的畏惧明军。
  
  如果不是东虏的征服,朝鲜与倭国军队根本就不敢进犯大明。
  
  然而。
  
  在官厅内满堂的笑声中,唯有平西伯、宁远总兵吴三桂眉头紧皱,似乎在深思着什么。
  
  “三桂,可是有什么忧事?为何这般皱眉?”见得吴三桂这般神色,祖大寿当即收起了笑容,疑惑的问道。
  
  吴三桂起身站起,沉声回道:“大舅,非是三桂在这里危言耸听,今日的攻城之战,怕是清军根本没有拿出真正的实力。”
  
  “哦?为何会这么说?”祖大寿问道。
  
  吴三桂解释道:“大舅,今日清军攻城虽然甚是猛烈,但上阵的大都是朝鲜八旗与倭国八旗士兵,真正的满洲八旗兵马,却丝毫没有上阵。而且还有,清军可是在火炮之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如果清军狠下心来攻占义州城,怕是我们根本防守不住。”
  
  “这......平西伯,这怕是有些不大可能吧?”有将领表示了怀疑的态度。
  
  “是啊!平西伯,我们现在可还是有着四万兵马,又何惧清军的进攻。”
  
  “说的是。只要我们坚守到英都伯率军前来,清军必然大败。”
  
  “两日!我们只需要坚守两日时间,英都伯必然会率军前来。难道我们连两日时间都坚守不住吗?”
  
  “我们可是有四万兵马,坚守两日没有丝毫难度。”
  
  “......”
  
  一众将领们显然很是乐观,根本没有太过在意吴三桂的话语。
  
  就连祖大寿也是点头道:“三桂,我看你还是不用太过担心,义州城内可是有四万兵马,难道还坚守不住两日时间。”
  
  “只要等到英都伯率军前来,清军必然会大败的。”
  
  “可是......大舅,三桂还是觉得,我们当要做好与清军拼命的准备,而且尽快书信一封,请英都伯速速率军前来。”吴三桂坚持着自己的谨慎态度,向祖大寿提议道。
  
  祖大寿细思了片刻后,点头同意道:“如此也好!不算胜先算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谨慎态度。”
  
  随后,祖大寿书信一封,命快马送往锦州城。